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论题,从以“美”的视角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内在美,这种转向具有鲜明的时代境遇。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变化的时代要求、“客体”变化的现实诉求以及“介体”变化的实践需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由潜在走向显现。基于“审美性”的价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具有巩固价值自信支撑、体现美好生活追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意蕴。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生成机理,通过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感性之美、方法知性之美、真理理性之美以及要素和谐之美、教育过程之美、系统格局之美等,从“静态要素”与“动态机制”的双重维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培育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孔子的美学思想集中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为内容的礼乐美学思想,体现了一种以“礼乐相亲”为审美原则的规范之美或秩序之美;其二,以“游于艺”、“尽美尽善”、“绘事后素”等为内容的艺术美学思想,在标明了对待艺术的态度——“游”之外,一方面体现了一种以“绘事后素”为审美追求的自然美倾爱,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以“善美相成”为审美标准的“和谐之美”诉求;其三,以“仁”为核心,以“文质彬彬”为审美理想的人格美学思想,生发出了一种以“文质协调”为审美法度的人格美水准。孔子的这些美学思想成为儒家审美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老子“道生万物”的生态美学思想蕴合了诸多的生态审美原则。它融合了“美在关系”的美学观念,和谐美的观念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天成的美学精神。老庄在社会生态美学思想里,表达出对生态理想国的展望,其生态美学思想的自然取向是中华生态园中的一朵奇艳。我国当代生态美学观的提出正是对于道家生态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层次的旅游审美需求是促使人们进行旅游观赏活动的内驱力,旅游审美活动具有多重效应。深入理解“移情说”、“内模仿说”、“审美距离说”、“异质同构说”和“集体无意识说”等西方经典旅游审美思想以及“中和为美”、“自然为美”、“空灵为美”、“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旅游审美思想,对达到马斯洛所言的“高峰体验”与奇克森特米哈伊提出“畅爽”境界具有十分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美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审美思想,传承了中国古代生态美学智慧。习近平生态美学包含生命本源呈现的自然生态美、人的生态本性彰显的人性本真美、诗意栖居的生态生存美、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的生态理想美等基本内涵。习近平生态美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全新视角,思想政治教育用美的情感激励人、陶冶人、净化人,使大学生在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审美境界中彰显生态本性、关爱生命、成为诗意栖居新人。  相似文献   

6.
论审美教育中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诗意生存”的本质需要决定人类的生存必然是生态性的。生态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人们的生态意识及生态审美观念的建立。通过生态审美教育,将生态审美意识植入广大的民众及中小学生意识之中,将“经济人”转化为“生态审美人”,是当前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人“诗意生存”的基础。生态审美意识包括:美在于人与对象的和谐、美存在于生命的过程之中、平衡是生态之美的基础。生态美育的开展离不开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闻名遐迩的乐山大佛,作为世界级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顶天立地的雄伟美、庄严慈和的气质美、比例匀称巧夺天工的构造美、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的和谐协调美、引人遐思的意象美,以及大佛景区自然景观的色彩美、声音美、动态茭、朦胧美,人文景观的劳动美、意境美、情感羡、道德美、智慧美,均可使人获得多维度的高层次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思想文化的化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美”字则鲜明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审美取向。本文从“美”字字义考释,继而分析推究我国古代以“味”为“美”,以“肥硕、丰腴”为“美”,以“长寿”为“美”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9.
新闻标题的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论述新闻标题的质朴美:以平实精炼的语句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以简约质朴的文字传达文章的灵魂,生动形象,意蕴深远,魅力独特.新闻标题的质朴美,服从于新闻标题“精、准、深、新”的基本要求,生动呈现报道内容,并为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体现在“管家婆姨”式的紧扣主线,选取最具新闻价值的因素;体现在“明眸关女”式的生动形象,激发读者阅读欲望;体现在“邻家少女”式的质朴传神,不动声色而饱含激情.  相似文献   

10.
由于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的影响,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精神,对女性美的认同与肯定的标准也不一样。汉代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认为女性的美应是体格上的“和谐美”与伦理上的“品德美”的结合,是”自然美”与“修饰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读书杂志》是清代高邮王念孙继《广雅疏证》之后的一部校读古籍的巨著,是清代训诂学和校勘学的扛鼎之作。全书引证丰富,论证严密,对史部的《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子部的《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子》以及汉代碑文作文字、声韵、训诂、校勘等方面的精密考释。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书中对有些条目的考释并非不刊之论。即对《读书杂志.史记杂志》中"固不闻声"、"有命"、"倍则战之"条提出疑问和解说。  相似文献   

12.
"喻人词语"在本文中指现代汉语中通过隐喻或转喻方式而具有表"人"语义指向的词语。审美意识指在审美中意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本文引入了认知语言学的隐喻与转喻理论,采用广义的文化定义,通过对汉民族审美意识的分析,探讨了现代汉语喻人词语所折射的汉民族的社会心理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论语》中并没有给“美”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从《论语》只言片语式的论断中,我们可以见出孔子对于关的论述也是自成体系的。孔子论“美”可以从关的内涵和分类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小说<沙家浜>对同名"样板戏"的颠覆源自"样板戏"的"再唱".而由此引起的话语冲突,暴露出人们在怎样看待近年来文艺、文化思潮上存有的矛盾,以及思想价值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方面长期积存的歧异乃至对峙.  相似文献   

15.
人们多以“味”、“韵”、“格”等审美概念概括词作的不同审美本质和特征,先著在《词洁》中提出的“洁”同样属于一个蕴含丰富的审美范畴。先著所谓的“洁”主要体现在词调、词的韵律以及语句的锤炼三个基本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洁”的内在核心,而“雅洁”和“才高情真”则是“洁”在更高层面的要求。文章采用分析法着重探讨“洁”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深入地把握先著的词学思想和审美主张。’  相似文献   

16.
魂去—魂归模式是中国古代戏曲与小说常用的经典模式之一,在戏曲中对这一模式的应用以《牡丹亭》为典范。汤显祖受到当时要求人性解放的社会思潮影响,以"至情"为基点,通过"睡时魂归梦梅边""醒时魂寻梦梅影""死时魂想梦梅事""活时魂牵梦梅魂"作为丽娘心态的发展轨迹,使得杜丽娘的形象更为生动和丰富,这一形象在当时及以后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提出的富有个性解放色彩的文学主张和崇尚绮丽的审美观为词体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李商隐诗歌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和感情基调都对词产生了明显影响。其文学思想和诗歌创作对词体的形成和诗词的文体嬗变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描写新闻标题中词语超常搭配常见句法结构类型的基础上,运用可识差、陌生化、自主完形等相关理论,分析了超常搭配新闻标题的理解难度、接受心理和审美意义.认为可识差数值的高低决定了超常搭配新闻标题理解难度的大小,陌生化效应与自主完形策略是影响超常搭配新闻标题心理接受和审美体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要使语文教学充满审美艺术氛围,就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问题交流,创设新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画审美创作的基本特征与文化观是:"虚"大于"实","形象"大于"思想","想像"重于"概念",大巧若拙,言不尽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