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熟练掌握相关概念,牢牢掌握公式例1已知集合A={x|x2-3x+2=0},B={x|x2-3x+2=0},B={x|x2-ax+a-1=0},且A∪B=A,则a的值为。解:因为A∪B=A,所以B?A。因为A={1,2},所以B=■或B={1]或B={2}或B={1,2}。若B=■,则Δ<0,a∈■;若B={1},则Δ=0,a=2,此时方程根是1;若B={2},则Δ=0,a=2,此时方程根不是2,  相似文献   

2.
我们熟悉了g(x) =Asin(ωx φ) B的最小正周期T =2π|ω|,那么|g(x) |的最小正周期呢 ?定理 1 已知f(x) =|Asin(ωx φ) B| ,A、B、ω、φ为常数且A、ω≠ 0 .1.1 若B =0 ,则f(x)最小正周期为T =π|ω|;1.2 若B≠ 0 ,则f(x)最小正周期为T =2π|ω|.定理 2 已知f(x) =|Acos(ωx φ) B| ,A、B、ω、φ为常数且A、ω≠ 0 .2 .1 若B =0 ,则f(x)最小正周期为T =π|ω|;2 .2 若B≠ 0 ,则f(x)最小正周期为T =2π|ω|.定理 3 已知f(x) =|Atan(ωx φ) B| ,A、B、ω、φ为常数且A、ω≠ 0 ,则f(x)最…  相似文献   

3.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P(X_0,y_0),直线l:Ax By C=0,过 P 作 l 的垂线 PQ,设垂足为 Q(x',y'),显然直线 PQ 的方程为:B(x-x_0)-A(y-y_0)=0,令x'-x_0=λA,则 y-y_0=λB,又Q∈l,则有:A(x_0 λA) B(y_0 λB) c=0.解得:λ=-Ax_0 By_0 C/A~2 B~2,显然λ是由点 P 和直线 l 确定的常量.我们把它记作λ(P,l),有时简记为λ.显然,过 P 作 l 的垂线之垂足 Q(x_0 XA,y_0 λB);P 关于 l 的对称点 P'(z_0 2λA,y_0 2λB).  相似文献   

4.
仇一飞 《物理教师》2003,24(1):37-37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物理》第二册第 2 1 7页图 1 9-1 0 ,如图 1所示 .图 1 沿z轴传播的电磁波在某一时刻的波的图像笔者对该图有 2个疑问 .疑问 1 :由图中z=0点 ,E =0 ,B≠ 0 ,而Z =λ2 点 ,E =0 ,B =0 ,为什么 ?疑问 2 :图中E、B同时达到最大同时达到最小 ,有人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认为 ,E与B的变化率成正比 ,而B按正弦规律变化时 ,B达到最大值时B的变化率为零最小 ,因此认为B最大时E =0而E最大时B =0 ,所以该图是错误的 .要弄清这一问题必须先弄清电磁波的传播及遵循的规律 .在电磁波传…  相似文献   

5.
<正>许多教辅资料中都有这样一个命题"直线l1:A1x+B1y+C1=0(A1和B1不同为0),直线l2:A2x+B2y+C2=0(A2和B2不同为0),l1∥l2A1B2-A2B1=0且A1C2-A2C1≠0(或B1C2-B2C1≠0)."一学生运用上述结论解答2009年高考上海文科第15题时出现了错误.题目已知直线l1:(k-3)x+(4-k)y+1=0与l2:2(k-3)x-2y+3=0平行,则k的  相似文献   

6.
如图所示 ,mA =2kg ,mB =1kg ,A、B相距9.5m ,A以v0 =1 0m /s的初速度向静止的B运动 ,与B发生碰撞 ,A、B分开后 ,A仍沿原方向运动 ,A从开始运动到静止共经过 6s,A和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 =0 .1 ,碰撞时间极短 ,g =1 0m/s2 ,则碰撞后B开始运动到静止共经过时间多少秒 ?初看这个题目存在一个极短时间的碰撞过程 ,很容易让学生想到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题 ,因而就得分两个过程来研究问题 ,下面就是学生的解题过程 :过程 1 :A物体减速经过 9.5m ,设历时时间为t1 ,末速度为v1a =- μg =- 1m/s2s =v0 t1 + 12 at1 2 即 9.5=1 0t1 + 12…  相似文献   

7.
第一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设S={(x,y)|xy>0},T={(x,y)|x>0且y>0}.则().(A)S∪T=S(B)S∪T=T(C)S∩T=S(D)S∩T=2.若f(x)=1x的定义域为A,g(x)=f(x+1)-f(x)的定义域为B,则().(A)A∪B=R(B)A B(C)A B(D)A∩B=3.已知tanα>1,且sinα+cosα<0.则().(A)cosα>0(B)cosα<0(C)cosα=0(D)cosα的符号不确定4.设a>0,a≠1.若y=ax的反函数的图像经过点22,-14,则a=().(A)16(B)4(C)2(D)25.已知a≠0.函数f(x)=ax3+bx2+cx+d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的充要条件是().(A)b=0(B)c=0(C)d=0(D)b=d=06.若△ABC的三边长依次为a=sin43,b=cos34…  相似文献   

8.
<正>过圆x2+y2=r2上一点P0(x0,y0)作该圆的切线,只有一条,易知其方程为x0x+y0y=r2.当点P0(x0,y0)在圆x2+y2=r2外时,切线有两条,设切点分别为A、B,那么如何求直线AB的方程呢?本文借助一道高考题展开.例1(2013年山东高考题)过点(3,1)作圆(x-1)2+y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直线AB的方程为().(A)2x+y-3=0(B)2x-y-3=0(C)4x-y-3=0(D)4x+y-3=0  相似文献   

9.
赵传义 《高中数理化》2007,(9):43-44,41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a=2”是“直线ax 2y=0平行于直线x y=1”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设直线过点(0,a),其斜率为1,且与圆x2 y2=2相切,则a的值为()A±4;B±22;C±2;D±23·直线x-2y 1=0关于直线x=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Ax 2y-1=0;B2x y-1=0;C2x y-3=0;Dx 2y-3=04·设a、b、c分别是△ABC中∠A、∠B、∠C所对的边长,则直线xsinA ay c=0与bx-ysinB sinC=0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重合;C垂直;D相交但不垂直5·若圆x2 y2-4x-4y-10=0上至少有3个不同点到直线l:ax by=0的…  相似文献   

10.
对方程A=0施加变换I,使得A=0 I-→ B=0。如果方程A=0与方程B=0的解集相同,则称变换I为同解变换。解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方程施加同解交换的过程。而变换的目是使方程简单。换言之,就是使方程能便于求解。然而求解过程中,对方  相似文献   

11.
如图所示,mA=2kg,mB=1kg,A、B相距9.5m,A以v0=10m/s的初速度向静止的B运动,与B发生碰撞,A、B分开后,A仍沿原方向运动,A从开始运动到静止共经过6s,A和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  相似文献   

12.
自 2 0 0 0年以来 ,北京、安徽等省市都进行了春季招生 ,现就 2 0 0 1年春季高考物理压轴题作一简析 .题目 如图 1所示 ,A、B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完全相同的两块长木板 .A的左端和 B图 1的右端相接触 .两板的质量皆为 M=2 .0 kg,长度皆为 L =1 .0 m.C是质量为 m=1 .0 kg的小物块 .现给它一初速度 v0 =2 .0 m/ s,使它从板 B的左端向右滑动 .已知地面是光滑的 ,而 C与板 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 μ= 0 .1 0 .求最后 A、B、C各以多大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取重力加速度 g=1 0 m/ s2 .参考解答 先假设小物块 C在木板 B上移动 x距离后 ,停在 B上 .这时 A、B、C三者的速度相等 ,设为 v,由动量守恒得mv0 =(m 2 M) v,1在此过程中 ,木板 B的位移为 s,小物块 C的位移为 s x.由功能关系得- μ mg(s x) =12 mv2 - 12 mv20 ,μ mgs=2 Mv2 / 2 ,则  - μ mgx=12 (m 2 M) v2 - 12 mv20 ,2由 1、2式 ,得x=mv20(2 M ...  相似文献   

13.
在证明条件等式中有这样一类问题:对于代数式A与B,若A=0试证B=0。本文将给出这类问题的证明。即通过对代数式A与B结构的分析,找到另一代数式C,使得AC=B,进而得证B=0。如何找C,请看下列几例: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若两条相交直线l1:A1x B1y C1=0与l2:A2x B2y C2=0的交点为定点(x0,y0),则直线系A1x B1y C1 λ(A2x B2y C2)=0过定点(x0,y0),特别地,直线系y-y0=k(x-x0)(x0,y0为常数,k为参数)过定点(x0,y0).利用此结论在解某些问题时简单快捷,是减少运算量、缩短解题过程的巧法之一,也增添了学习数学的情趣.一、直线与线段相交求参数【例1】如图1,已知l:y=mx-7及两点A(3,2),B(1,4).若l与线段AB相交,求m的取解值析范:由围y.=mx-7可知直线l恒过定点D(0,-7),连DA、DB.易求kDA=3,kDB=11,由图象知3≤m≤11.这里抓住直线恒过定点是关键.二、直…  相似文献   

15.
何兴忠  张满福 《数学教学研究》2004,(8):42-42,F003,F004
设一元函数 y =f(x)的定义域为A ,且在A上连续 ,如果 y =f(x)对应的不等式 f(x) >0的解集为B ,B A ,那么对于一个给定的实数x0 也可能在B内 ,也可能在B外 ,也可能恰在B对应区间的端点处 .本文对一元不等式解集对应该区间内、外及端点处的值的意义作一说明 ,并举例说明其妙用 .1 不等式解集区间内、外及端点值的意义定理 设 y =f(x)是定义域上的连续函数 ,对应的不等式是 f(x) >0 ,则有以下结论 :(1)设不等式f(x) >0的解集为B ,则x0 ∈B f(x0 ) >0 ;(2 )设 y =f(x)的定义域为A ,不等式 f(x) >0的解为B ,若x0 B(x0 不是开区间端点值…  相似文献   

16.
赵坚 《当代电大》2003,(5):28-30
1 填空题(1 )2 - 1 01 300 0 - 1=。(2 )设二阶矩阵A =4  32  1 ,其伴随矩阵A =。(3)设A =1 24 0- 34,B =- 1 2 03- 1 4 ,则(A+B′)′ =。(4 )设A ,B均为三阶矩阵 ,且A =B =- 3,则- 2AB′ =。(5 )矩阵2 - 1 24 0 20 - 33的秩为。(6 )设向量组α1 =(1  3  - 1 ) ,α2 =(0  1  1 ) ,α3 =(1  4 k) ,且向量组线性相关 ,则k =。(7)线性方程组AmnXn1 =Bm1 ,当有无穷多解。(8)齐次线性方程组AmnX=0的系数矩阵r(A) 0 …  相似文献   

17.
一、力学中的能量守恒 1.相对运动中能量守恒 例1 如图1所示,4、B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完全相同的两块长木块A的左端和B的右端相接触,两板质量皆为M=2.0kg.长度皆为L=1.0m,C是一质量为m=1.0kg的小物块.现给它一初速度v0=2.0m/s,使它从B板的左端开始向右滑动,已知地面是光滑的,而C与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μ=0.10.  相似文献   

18.
1引言在电磁学的教学中,一般教材都有这样的一道习题:半径为RA和RB的两金属薄球壳A、B(如图1所示),带电量分别为qA、qB。求:(1)A的表面和B的内外表面的电荷;(2)A、B球壳的电位;(3)B球壳接地时,(1)、(2)两题的答案;(4)通过B球壳的小孔用细导线将A球与在很远地方的大地相连接时,(1)、(2)两题的答案;(5)A球壳接地时,该球形电容器的电容。通过对问题的解答(省略),得到如下答案:(1)A表面电荷为q1=qA,B内表面电荷为q2=-qA,B外表面电荷为q3=qA+qB。(2)UA=41πε0RqAA+RqBB,UB=4qAπε+0RqBB。(3)q1=qA,q2=-qA,q3=0,UA=4qπεA0R1…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加试试题的第一题为:如图1,以B0和B1为焦点的椭圆与△AB0B1的边ABi交于Ci(i=0,1),在AB0的延长线上任取点P0,以B0为圆心,B0P0为半径作圆弧P0Q0交C1B0的延长线于Q0;以C1为圆心,C1Q0为半径作圆弧Q0P1交B1A的延长线于P1;以B1为圆心,B1P1为半径作圆弧P1Q1  相似文献   

20.
一、准备知识问题1:对二次齐次方程Ax2+Bxy+Cy2=0(1)①当B2-4AC>0时,方程(1)表示过原点的两条相交直线;②当B2-4AC=0时,方程(1)表示过原点的两条重合直线;③当B2-4AC<0时,方程只表示原点.事实上,当B2-4AC>0,则方程(1)可化成(px+qy)(mx+ny)=0(A=mp,B=mq+np,C=nq)结论成立当B2-4AC=0时,则方程可化为(px+qy)2=0(A=p2,B=2pq,C=q2)结论成立.当B2-4AC<0时,只有(0,0)点坐标适合方程结论成立.问题2:若方程Ax2+Bxy+Cy2=0表示过原点的两条相交直线l1,l2,则l1到l2的角α满足tanα=±B2-4ACA+C事实上,由问题1得tan2θ=(mq-npmp+nq)2=(mq+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