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浒传》疑案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水浒传》的文学性质疑案,本文认为《水浒传》属于民间文学,是说书艺人的口头创作。史有一个由艺人创作到文人整理、加工、补充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书名上有反映。《水浒传》是最后定稿时由文人起的书名。关于《水浒传》的作者疑案,本文认为,《水浒传》曾署名“施耐庵的本”。此话应解释为“施耐庵说话的原本”。既然必是施耐庵说话的本子,那作者就不一定是施耐庵本人。它有可能是书商为了招揽雇客而这样署名的  相似文献   

2.
张绍林执导的电视剧《水浒传》播出后,引出了各种各样的话题。以湖北大学教授张国光为代表的一派甚至提出了“封杀”电视剧《水浒传》,重拍《水浒》。本文作者认为,张国光和张绍林在对待如何改编《水浒传》问题上,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自以为是。作者在分析了张国光和张绍林在改编《水浒传》上出现的偏颇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现在暂不争论电视剧本身,也不在拍摄上唱对台戏,可先对小说《水浒传》进行学术讨论,使国人对该书的认识评价大体一致,然后再将其转化为电视剧,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相似文献   

3.
在《水浒传》、《金瓶梅词话》、《红楼梦》中都存在一种人称代词宾语置于重叠动词之间的动宾结构形式VOV,以《词话》为最多,这说明VOV式的兴盛期在《词话》的成书时期。VOV有两种变式:一是VOV儿式。因为动词重叠后儿化形式不能带宾语,所以“儿”只能附着在VOV后,且表示轻松悠闲的意味。二是VO—V式。其中的“一”和后一个V是“同义”,起着舒缓语气的作用。《词话》中也有VVO式,而在《水浒传》中却没有,在《红楼梦》中则较多。这表明16世纪中叶是北方话人称代词宾语语序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4.
对《水浒传》主题的争论,众说纷坛,迄今为止主要有这样几种:即“忠义说”、“农民起义说”、“市民说”、“游民说”、“地主阶级内部斗争说”和“忠奸斗争说”等。 过去,我是按“农民起义说”去理解《水浒传》主题的。近几年来,学术界的热烈争论引起我对此说的重新考虑,也觉得此说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自圆其说。有如土地问题、政权问题,以及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榨等方面,在《水浒传》中都未  相似文献   

5.
九天玄女是我国道教之女神,她与宋江故事的联系的原因之一,是有共同的泰山文化背景。这一形象在《水浒传》中虽然描写不是很多,但在全书“天人合一”的结构布局与情节发展上,为“天命”之象征,宋江之保护神与导师,作者之代言,堪称思想与艺术关键中之关键。其意义则加强了全书的道教色彩,体现了作者化“盗”为“良”的淑世意图,显示了《水浒传》成书资料有更复杂的来源,其在“天人合一”故事框架作为“天”的代表人物,开章回小说中这类人物设置与描写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以往的种种主题说,都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话语,其阐释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因而也是相对正确的;不过,《水浒传》的当代阐释则是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就是“生存功名说”。  相似文献   

7.
通过把明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中的点评与《李贽文集》尤其是《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进行思想内容和行文风格等方面的比较,认为容与堂刻本《水浒传》中的点评不是叶昼托名李赞所为,而是李贽自己的评点。他的《焚书》、《藏书》等著述与对《水浒传》的评点都有共同点,即都着眼于朝廷国家的理治,“与圣教有益无害”。“忠义”思想是李贽评点《水浒传》的思想维度。“童心”说是李贽对《水浒传》进行艺术性评点的指导思想。其中,“真”、“趣”是李贽评点《水浒传》两个重要的艺术维度。  相似文献   

8.
忠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核心。忠义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的重要思想,但两部小说中的侧重点不同,《三国演义》侧重“义”,《水浒传》强调“忠”。“义”在《三国演义》和“忠”在《水浒传》中都具有复杂内涵,且两部小说中“忠”与“义”的思想倾向对形象塑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中许多武林人物的行为与《水浒传》中的人物有相似之处,甚至可以找到人物原型,但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武林人物却是不光彩的侠客形象。由此来看,《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对名著《水浒传》的"消解",对武侠精神的一种批判。《儒林外史》不但嘲讽了"儒林",还嘲讽了"武林",它不但是一部大的"儒林外史"同时也是一部小的"武林外史"。  相似文献   

10.
《忠义水浒传》征辽部分得失论汤国梁,周洪喜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百回本《水许传》、是根据容与堂刻本标点排印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忠义水浒传》。这部书中的征辽部分,是从八十三回”宋公明奉诏破大辽”,到八十九回“宿太尉颁恩降诏”辽国归降纳市称...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到《水浒传》的写成是文学传奇,今天东平水浒文化产业的崛起也是一个"传奇"。在创造这个"传奇"的"作者"中,不能不提杜贵晨先生多年来为此付出的辛劳: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发现了中国古代小说诞生的"黄金海岸"——山东大运河沿线;考证东平是罗贯中故里,并多次奔波各有关县市促成水浒文化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多次实地考察,参加和指导东平和有关县市关于罗贯中和三国、水浒文化产业思路的设计和场馆景点建设;呼吁建立"罗学"研究会等。他的治学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成果成功地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孙万寿  顾文艳 《阅读》2012,(Z1):34-41
<正>兴化,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之一郑燮(郑板桥)都诞生在兴化。兴化,也是一座地灵人杰物产丰富的水乡小城,那里有一所百年名校——兴化市实验小学。学校鼓励并引导学生"乐读书、会写作",读书之星,写作之星,群星璀璨。下面,让我们走进兴化市实验小学,打开兴化市实验小学作文密码。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反映了汴京、大名府等都市经济的繁荣和风俗习尚,并展示了市民阶层包括梁山好汉的生活情趣、精神追求和精神风貌。而且水浒故事从流传到成书,一直受到市民与文人的道德意识、文化心理、审美趣味的规范,其忠义思想也是市民文化与文人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在金本《水浒》中,金圣叹通过对《忠义水浒传》的删改评点,使武松高大的英雄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活跃在人们心中。“仁”是武松的思想基础,“义”是武松的思想核心。他既平凡又神奇,神奇中见平凡,平凡中显神奇。金圣叹以武松的言行和斗争精神为自己出了一肚子怨气,从感情深处与武松发生强烈共鸣。他评武松,实为以此评论自己,抒发个人的爱憎感情  相似文献   

15.
古代通俗文学“义不容情”母题初论○王立通常谈起中国古代侠士们的妇女观,人们总是说侠对妇女有比较固执的偏见。这种偏见从古代侠义小说的集大成者《水浒传》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书中的妇女,比较活跃的一类是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氏之流,是“色”的化身,该杀...  相似文献   

16.
《论语》“待坐”章中关于曾皙的志向问题,千百年来人们作了许多似是而非的解释,如“知时说”、“雩祭说”、“逸志说”、“理想说”等。本文分析了各种解释的错误,提出了自己“从教说”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循着故事角色的人数、性别搭配、故事发生的地域、成书年代等脉络,研究了《水浒传》中的登州派八位英雄与八仙传说之间异同点。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故事中存在着某些或隐或现式的相同或相近的元素。与八仙传说故事相对照,或许水浒传中的登州派人物组合的安排是创作者的一种借鉴设计。  相似文献   

18.
金圣叹作为明末清初的小说评点家,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评点的《水浒传》,在艺术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有许多真知灼见。如“性格”说,“动心”说,“因缘”说,“格物”说等等。特别是他关于人物性格的评点,极具理论价值,“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在人物性格评点中,金圣叹自觉地将人物性格加以对照,把它们鲜明地区别开来,而他的许多艺术见解也渗透在对照之中,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说人物论的“传神”论发端于叶昼的《水浒传》评点。最早从哲学上提出形神关系说的是庄子(庄子认为形而上的“道”是至高无上的,形而下的“物”则是低下的),庄子哲学的中心是讲“自然之道”,他认为道存在于一切物中,但如果执著于物,则不能得道。道是形而上的,是无形的,物是形而下的,是有形的,从这个角度说,道和物的关系,也就是神和形的关系。而庄子的观点则是重神不重形的。汉代刘安的《淮南子》,从这种形神关系出发,比庄子更加明确地强调了美不美主要在神而不在形了,神乃“君形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之所以如此受世人喜爱,与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关系密切。在《水浒传》中成功塑造的人物有很多,鲁智深无疑是个中翘楚,可以说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这既源于其高超的武艺又源于其复杂的性格,同时还得益于其独特的上梁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