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民族地区、学校、学生的利益,西部高校面临就业的区位劣势,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目前在就业现实中存在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总体上就业率有下降的趋势,就业领域分布具有地域性特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意向倾向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毕业生就业能力受到制约等。这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西部高校必须从遵循国家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思路;充分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和大开发政策;实施"一把手"工程,健全就业工作机制;创建丰富的就业资源体系等方面提升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明确提出了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目标,即确保到2004年9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或高于2003年的同期水平。 ——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工作体制。中央建立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004年7月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制。 ——加大对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支持力度。政府支持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等重大项目,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3.
熊文斌  曾静 《文教资料》2010,(16):220-221
西部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相对于大中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严峻得多,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大家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吉首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四化机制"的构建对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借鉴推拉模型构建由“生源地就业”“属地就业”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三种倾向组成的分析框架,基于西部地区27所“双一流”高校2021届或临近年份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进行多角度分析。主要结论为第一,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半数以上选择西部就业;第二,近年来西部地区尤其是成渝地区人才粘滞力有所增强;第三,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倾向于选择西部就业;第四,西部地区在人才环流中仍处于人才净流出状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西部经济发展人才补给的重要资源,在国家鼓励毕业生支援西部建设的大环境下,如何把毕业生引向西部基层就业,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加以解决。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上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伟大建党精神,通过政策上的倾斜、物质上的支持、精神上的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总结和梳理近年来上海高校毕业生赴西部地区基层就业工作影响力研究,一是分析德育工作对于引导毕业生赴西部基层就业的有效性;二是探讨上海现有政策和工作实践对于赴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全过程影响,对于新时代下高校“就业育人”的推进提升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探索博士毕业生区域流动的影响因素,并重点考察西部地区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地点选择存在明显的地缘效应,若博士高校所在地与户籍地或前置学位高校所在地一致,那么博士毕业生更可能在本地就业;西部博士毕业生比东部博士毕业生更可能就职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并且西部博士毕业生的外流现象主要表现为企业就业者群体;虽然成渝地区对本地培养的博士有一定的保留率,但对其他地区博士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弱。上述发现支持了大学建设和创新型企业建设在博士人才积累中有重要作用的结论。西部地区一方面需要注重依靠本地大学培养博士毕业生,另一方面要注重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创新型企业,以吸引更多博士人才。  相似文献   

8.
薛凡凡 《大学教育》2018,(12):216-218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其就业流向值得高度关注。通过对西部某农业高校2014-2017届21334名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类型、就业地域、就业行业、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新特点,剖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更加精准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促进毕业生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浅析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不仅可以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一系列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政策的出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途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参加选调生等更加地丰富,毕业生的切身待遇也相应的得到了保障,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0.
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5,自引:0,他引:85  
对我国东、中、西部16个省份34所高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效率有所提高;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对求职结果和起薪水平都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开始凸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西部大开发计划已实施十多年,与之配套的人才引进计划"西部计划"每年吸引着大批东部高校学子到西部就业,那么西部地区自身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他们是否愿意留在本地就业呢?教育部"青海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研究"课题组最近公布的数据表明,西部地区高校的大部分毕业生还是留在西部地区工作,4年来这一数据一直维持在50%左右;去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近三年呈下降的  相似文献   

12.
西部民族高校由于地域的劣势,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面临着巨大困难,本文从挖掘专业特点、服务弱势群体、联合边区高校、积极主动出击、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能力培养等方面对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西部经济发展人才补给的重要资源,在国家鼓励毕业生支援西部建设的大环境下.如何把毕业生引向西部就业,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做出努力才能得到解决。本文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的工作中,是保障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地区建功立业形成长效机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通过对就业力相关理论的研究,认为西部新办高校的教育资源处于竞争劣势,为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力,西部新办高校要摆正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位置,提高和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育人为本,逐渐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工作体系,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主动与各地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等。  相似文献   

16.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我国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决策。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用大量资金培养、造就的专业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理应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在现实中,高校毕业生走向西部就业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截至今年7月,从全国反映的就业情况看,高校毕业生西部就业率虽然比前几年有所上升,但仍然很低。因此,研究大学毕业生西部就业的机制,无论对于国家的建设,还是对于大学毕业生个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3月,国…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导向也在发生着重大的调整。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全面提出基层就业的项目计划,包括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基层见习项目、选调生项目、"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等。十年来,由这些项目所代表的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师专毕业生因受传统思想,经济条件、社会环境、专业特殊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越来越困难.只有社会、高校、毕业生几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西部地区师专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字     
《教育》2006,(2):7-7
413万教育部部长周济12月8日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介绍,全国413万普通高校学生明年毕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是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充分、广泛就业,保持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争取实现就业人数稳定增长,力争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提升西部新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就业力三维测度和西部新办高校的定位,文章提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三点对策:摆正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位置;加强学校的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