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本文首先对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统计描述,然后对求职结果、起薪水平和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回归研究,并且与2003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业效率与2005年相比有所降低;求职费用和求职次数对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并无显著影响;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对求职结果、起薪水平和工作满意度都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毕业生的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用结合程度高的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2007—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去向直接影响着毕业生个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本文根据2007—2009年甘肃省理工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描述了理工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求职途径、求职投入以及就业期望,并通过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了众多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求职方法,为毕业生求职活动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前提和技术基础,信息技术以权威、全面、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于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可以很方便的使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求职过程。本文就信息技术对学生求职就业和高校就业教育指导的影响和作用作一些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曾颂男 《考试周刊》2011,(35):201-202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不断创出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此,分析高校毕业生求职压力产生的根源,并加以适当的心理疏导,对于帮助高校毕业生缓解、消除求职压力,乃至帮助他们顺利就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秀娇 《文教资料》2012,(1):200-202
随着社会就业市场的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直接面临市场选择,这就要求高校重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作者对在校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和行为展开调查,对毕业生求职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影响确定工作单位的因素、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条件、各类证书对求职的重要程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区域、薪酬期望、就业观等方面调查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行为,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2011年全国8个省份30所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依然是影响毕业生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家庭背景对求职结果有显著影响,它不仅表现在就业机会获得方面,也表现在起薪和工作满意度上;就业结果的地区和性别差异依然存在;就业单位性质、行业状况是造成毕业生起薪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用结合程度、户口档案解决情况和起薪等都会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因难问题等问题,分析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提出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的对策。鉴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新趋势、就业困难造成的影响。以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具体地说,全文共分为两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研究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新趋势以及就业困难造成的影响;阐述了就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主要研究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措施,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进行自我评价、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保持乐观向上的求职激情和谦虚的心态等方而对就业问题进行了讲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复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群体规模不断增加。这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在当前就业环境下的现实态度与选择,也深刻揭示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为精准指导帮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实证调研剖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成因、帮扶需求等。结果表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成因主要受就业能力高低与就业意愿强弱双重影响,就业帮扶需求集中在求职核心能力指导帮扶、求职多元保障支持两个层面,就业帮扶关键人物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学生本人、家族成员和高校辅导员。据此,引入二维度“象限”分析法,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分为5个群体类别,并针对性提出具体就业帮扶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将举办周四定期毕业生主题专场双选会,共有包括首钢总公司、歌华有线、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新东方学校等80余家单位参会,现场为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提供2600个以上的工作职位,拉开了"2014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的大幕。"就业服务季"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北京地区各高校承办,计划在2014年10月至12月期间(毕业生求职高峰期)推出一系列促进北京地区201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服务活动,服务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求职。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2003年、2005年和2007年三次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就业落实率、就业起薪、就业分布、就业影响因素、求职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在归纳和总结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与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求职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以"毕业时的就业状况"、"月起薪"和"工作满意度"作为衡量求职结果的"产出"指标,以求职渠道、求职次数、求职费用和学用结合状况作为衡量求职行为的"投入"指标,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效率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多利用学校、亲朋好友、网络、专门性人才招聘会获取就业信息,找学用结合紧密的工作,注重针对性地求职,合理配置各项求职费用,有利于提高求职成功率,找到收入较多、满意度较高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高等教育过度现象客观上已经存在,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就业困难、薪酬水平下降、就业层次降低等,属结构性过度;其成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主体公益性引致的低价格供给、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引导驱动、个人非人力资本积累因素影响及标识信号失真使社会对于学历教育过度追捧;高等教育过度现象使本已十分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应从国家宏观层面进行预测和调控。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5—2019年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数据,从毕业去向、就业结构、就业质量三方面分析了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近五年硕士研究生就业落实较好,年均初次就业率为97.3%;多数毕业生愿意留在广西就业,且广西生源更偏向本地就业,但近五年在广西就业人数占比逐年下降;教育行业就业人数占比最高,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人员占比最高;从就业质量看,男生月薪高于女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高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学业及就业的性别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1998年和2003年两次全国性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分析,对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入学机会、学业成绩和就业结果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男女在学业成绩和就业收入等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入学机会和就业率方面女性则明显低于男性,而较低的高考成绩和较少的工作机会则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楚媛媛 《职教通讯》2012,(19):70-74
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保障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畅通。以"河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为切入点,分析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薪酬以及就业去向等基本情况,提出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人力资本理论对毕业生就业区域、就业单位、就业起薪等就业期望的影响,得出了毕业生受教育层次越高,人力资本积累程度越高,就越希望所从事的职业能与自身的价值相匹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论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质量是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从民办高职院校的定位入手,在衡量其毕业生就业质量时应强调人职匹配率,从就业率、人职匹配率、薪酬水平、社会保障、职业稳定性、职业结构和心理满意度入手综合考虑.现实数据说明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在多数指标上低于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这既需要民办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8.
Gender dispariti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and educator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Using data from a national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graduated in 2005, this study documents gender disparities in enroll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and explores gender disparities in initial employment experienc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es. It finds that females lag far behind males in enrollment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overall. However, females actually are more represented than males in some majors such as mathematics and chemistry though the reverse is true for oth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Also,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females perform better than males in both general course grades and in English competency tests. Ma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es have a clear advantage over their female counterparts in initial employment after graduation: they have a high employment rate, a higher starting salary, and are more likely to be employed in such jobs as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specialist. The male advantage in employment rate and starting salary persists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factors.  相似文献   

19.
The employability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constitutes a major policy concern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nations. In this context, the present study uses self-reported data to compare the earnings and employment expectation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realised earnings and employment paths of recent graduate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476 individuals (243 students and 233 graduates of the University of Cyprus). The analysis points to both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variables on (a) the probability of employment for graduate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expected employment for students, and (b) the conditional salary of graduates and the conditional expected salary of students. The comple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ies, the area of family residence and the department of study a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aduates’ employment probability, while the students’ probability of expected employment is determined differently, namely b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econdary education performance and studies in th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Gender and family income are among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both the graduates’ actual earnings and the students’ expected earnings, with women earning or expecting to earn less than men, and graduates/students with higher family incomes earning or anticipating to earn more than their lower income counterparts. The findings are compared to those of similar studies in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