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好奇是初中生的一个显著的心理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实验的好奇比对理论知识的好奇更为明显。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设计实验,将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向研究与探索的轨道。如讲“大气压强”时,为突破“大气压强”概念这一难点,可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取一粗一细(相差不多)的两个试管,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较细的试管插入粗试管中(约一半深度),将两个试管倒置,放开细试管后,学生往往会认为细试管和水由于受地球引力作用会一起下落,但实际上水沿两试管壁缓缓流出,而细试管在粗试管中缓缓上升。学生被这奇妙的实验现象“惊呆”了,迫切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此时,教师再加以分析和引导,学生便能深刻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让学生课外做“瓶吸鸡蛋”的有趣实验:找一个煮熟剥了皮的鸡蛋,放在广口瓶上,蛋的小头能放进瓶内,蛋的中部直径稍大于瓶口的直径,因此鸡蛋不能放进瓶内。拿下鸡蛋,将点燃的纸片投入瓶内,再迅速将鸡蛋放在瓶口,一会儿,鸡蛋便被吸入瓶内。通过这些奇妙的实验,学生学得有趣,理解得深刻,记得牢。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一种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好奇是初中生的一个显著的心理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实验的好奇比对理论知识的好奇更为明显。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设计实验,将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向研究与探索的轨道。如讲“大气压强”时,为突破“大气压强”概念这一难点,可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取一粗一细(相差不多)的两个试管,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较细的试管插入粗试管中(约一半深度),将两个试管倒置,放开细试管后,学生往往会认为细试管和水由于受地球引力作用会一起下落,但实际上水沿两试管壁缓缓流出,而细试管在粗试管中缓缓上升。学生被这奇妙的实验现象“惊呆”了,迫切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此时,教师再加以分析和引导,学生便能深刻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让学生课外做“瓶吸鸡蛋”的有趣实验:找一个煮熟剥了皮的鸡蛋,放在广口瓶上,蛋的小头能放进瓶内,蛋的中部直径稍大于瓶口的直径,因此鸡蛋不能放进瓶内。拿下鸡蛋,将点燃的纸片投入瓶内,再迅速将鸡蛋放在瓶口,一会儿,鸡蛋便被吸入瓶内。通过这些奇妙的实验,学生学得有趣,理解得深刻,记得牢。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一种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1皮碗实验皮碗2个、玻璃1块,把两个皮碗对压在一起,排出内部气体并往外拉,感觉费力,说明有大气压存在。另外,把两个皮碗压在玻璃上并往上提,可把玻璃提起。2纸片托水在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轻轻倒置或斜置,纸片均不脱落,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瓶吸水球在小气球中装适量的水扎住口,其直径比瓶口略大。用纸条或绵团蘸少许酒精,点燃后放入瓶中,稍许,把水球盖在瓶口,发现球被吸入瓶中。4大管吃小管取大、小两只试管,小试管应能放入大试管中。在大试管中装满水,把小试管正放入大试管中一部分,使两试管倒置,会发现随着大试管中…  相似文献   

4.
一、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1)演示实验器材:自制多媒体课件、玻璃杯一个、玻璃板一块、硬纸片一张、水槽一个、注射器一个、空易拉罐一个、橡皮泥一块、酒精灯一个、火柴一盒、饮料一杯、吸管三根、一次性杯一个、熟鸡蛋、酒精棉球、广口瓶、细砂、鹌鹑蛋、烧瓶。(2)学生实验器材:皮碗一对、大小试管各一个、注射器一个、盛水小烧杯一个、吸管一根、橡皮帽、挂衣钩、吸盘、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直角三角板。  相似文献   

5.
大气压强是大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 .对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许多学生往往不易理解 ,通过小实验巧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学生就容易接受多了 .这些小实验有些可在课堂上完成 ,有些可在课外完成 ,器材简单 ,操作方便 ,效果较好 .图 1实验一 如图 1所示 ,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 ,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 ,放开手后 ,硬纸片立即下落 .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 ,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 ,放开手后 ,纸片不下落 ,水也不流出 ,这表明大气有压强 .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纸片不下落 .实验二 如图 2所示 ,取一注射器 ,把针筒倒夹…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这里介绍一则用水灭声的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演示用水浇灭声音.在大烧瓶内装水10~15 mL,在穿过橡皮塞的橡皮条下端悬吊一玩具小铃,将套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给烧瓶加热,烧至玻璃管上端橡皮管口排出水蒸气时(尽量赶出瓶内空气).关闭夹子,摇晃烧瓶,就  相似文献   

7.
材料准备:材料:水槽、玻璃水杯、硬纸片过程:1、水杯装满水(不留空间);2、硬纸片盖住水杯;3、用手按紧纸片,满满地将水杯倒过来(杯口朝下);4、轻轻移开按住纸片的手,此时纸片不下掉,水不流出。原理:杯中装满水,其中的空气被排尽,纸片密封杯口后,外部大气压对纸片的压力大于杯内水对纸片的压力,因此纸片不会下掉,  相似文献   

8.
我们根据实验原理采用两用气筒,演示了气压增大和气压减小两种情况对沸点的影响,效果十分明显。具体做法是:a.将热水倒入烧瓶内,水量以半瓶为宜,装于铁架上,用酒精灯加热。b.待水沸腾时塞上带导管的胶塞,安装好两用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气压增大,水停止沸腾。这一步表明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升高。c.移去酒精灯,让水停止沸腾,将胶管改接在两用气筒抽气接头进行抽气,这时瓶内气压减小,水又沸腾了。这一步表明气压减小  相似文献   

9.
一、实验步骤1.按附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实验开始前,先在大试管中用排水法收集好一试管氧气,并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备用。2.在平底烧瓶中收集一瓶 NO_2气体并用橡皮塞塞紧瓶口。这时可以观察到烧瓶内充满红棕色的 NO_2气体。此时气球处于自然松弛状态。3.用注射器将水注入平底烧瓶内,轻轻摇动平底烧瓶,烧瓶内的红棕色消失,NO_2气体变为 NO 气体。  相似文献   

10.
王信 《甘肃教育》2005,(7):103-103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物理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只要教师能利用真实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引起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欲望。譬如在上引言课时,通过演示“把鸡蛋放在硬纸片上,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和“让冷水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及“用放大镜看指纹”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11.
想一想:怎样让鸡蛋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呢?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若干将熟蛋剥去蛋壳备用;把纸片撕成长条状点燃后扔到瓶子中;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鸡蛋就掉进去了。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科学,生活中与物理联系的事例非常多,有针对性地举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手摇发电机使灯泡发亮;平口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托住,倒置后水不会溢出;白光射向三棱镜变成七彩色光;冷水能让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偏折了;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乒乓球,用手托住,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乒乓球不会下落等,都可以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兴趣的好例子.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运用这一知识可解释许多物理现象.1.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给做口圆底烧瓶加热,使其中的水沸腾如图a.然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瓶口上,推动活塞向瓶内压气,看到瓶内的水停止沸腾如图b.将图a中酒精灯撤去,水就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烧杯中的水又重新沸用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由于压气,b图中水面上气压增大了,水的沸点也就升高了,水就停止沸尽了.反之,由于抽气,C图中水面上气压降低,水的沸点也就降低,当水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实验时根据实验原理采用两用气筒,演示了气压增大和气压减小两种情况,效果十分明显。具体做法是:a.将热水倒入烧瓶内,水量以半瓶为宜,装于铁架上,用酒精灯加热。b.待水沸腾时塞上带导管的胶塞,安装好两用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气压增大,水停止沸腾。这...  相似文献   

15.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1.用针将纸片穿许多小孔; 2.把有色水倒进大空瓶里; 3.用准备好的有孔纸片盖住瓶口,并轻轻用手压住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然后将手轻轻移开,仔细观察.(此过程操作时要注意,瓶子最好用小口瓶,如用大口瓶,则纸片要选择硬一些的.  相似文献   

16.
自制气压计     
材料和用具水、硬纸片、胶带、塑料汽水瓶、碟子。问题三百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切利,首先想出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动手,制造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吗?实验游戏碟子里装一半的水,再在瓶里装四分之三的水。用拇指盖住瓶口,将瓶子倒转过来。移开拇指,将瓶口快速放进碟子里。剪一条硬纸条,画上均匀的刻度,用胶带粘在瓶子外侧。会发生的现象水不会从瓶子中流出来。而在气压改变时,水位会稍微上升或下降。原因空气对水的压力留住了瓶子里的水,气压和瓶内的压力相当时,水就不再上下移动。而外界空气压力发生改变时,这种压力…  相似文献   

17.
想一想:怎样让鸡蛋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呢?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若干将熟蛋剥去蛋壳备用;把纸片撕成长条状点燃后扔到瓶子中;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鸡蛋就掉进去了。  相似文献   

18.
1 关于覆杯实验的讨论 覆杯实验是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用以验证大气压存在的一个重要的传统实验,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取一个玻璃杯,往杯中灌满水,再取一张比杯口略大些的不渗水的硬纸片(或塑料片)盖于杯口,用手按住硬纸片将玻璃杯缓慢倒置后,放开按住硬纸片的手,水将不会落下来.对于该实验现象的成因,书中简单地解释为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最近一些老师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1.产生背景:在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时,实验结束后,试管(或烧瓶)大多未清洗。2.原因:碘的蒸气有毒,能够剧烈地刺激人的口腔和鼻腔粘膜,吸入过多,则易中毒死亡。部分胆小、谨慎的学生怕出意外,故意省略了此步骤。3.引出的探究问题:能否把该实验器材做成永久的、安全的实验仪器?4.改进创新方法:将少量碘固体放入干净的细颈试管(或烧瓶)底部,用酒精喷灯将试管(或烧瓶)口的玻璃熔  相似文献   

20.
梁佩之 《物理教师》2002,23(3):43-43
读本刊 2 0 0 0年第 1 1期《对两例演示惯性实验的质疑》文章后 ,有些观点不能和原作者苟同 ,这里想就两例惯性实验中的某些问题提出商榷 .初中物理惯性教学中两例演示实验是这样设计的 :一是把钢球放在硬纸片上 ,然后一起放在筒上 ,当把硬纸片沿水平方向突然弹出去时 ,钢球没有被纸片带走 ,却掉进了筒里 .第二例实验钢球换成鸡蛋 ,筒换成装有水的杯子 ,硬纸片换成了塑料片 ,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与前者相似 .原作者认为 :“钢球、鸡蛋没有被纸片、塑料片带走 ,表现不出钢球、鸡蛋具有惯性 .是因为在纸片、塑料片被弹出的过程中 ,钢球或鸡蛋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