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常规统计法,对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活动重视不够;没有一所学校有保障弱势群体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规章制度;近六成的弱势群体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建议体育教师应掌握弱势群体学生的活动特点,积极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2.
随着体育弱势学生数量变得越来越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成为了我们急需关注的问题.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了解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弱势学生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保健课的开展状况,发现存在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开课率低、体育弱势学生对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满意度不高、针对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场馆、器材不足等问题.由此,提出加强体育弱势群体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度,丰富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加大对体育场馆和健身器材等硬件设施的投入等一系列对策,旨为黑龙江省高校弱势群体的教学课和课余体育锻炼逐步走上科学化、正规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资本拥有与草根体育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根体育是基层群众参与体育活动自发形成的.为了解释影响草根体育参与的因素,应用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参与者加入草根体育群体,是一种有目的的资源交换;参与者对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占有情况,影响到是否被草根体育群体接纳;草根体育群体的资本拥有和群体结构影响纳新;和圈子内成员建立联系,是参与者加入草根体育群体的有效途径.构建参与者被草根体育群体接受水平的模型,提出关照社会弱势群体参与草根体育.  相似文献   

4.
关悦  朱昆 《体育世界》2009,(7):75-77
近年来,高校学生群体中的过度肥胖或瘦弱,以及病、残障等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不断增加。他们在高校中行使体育权利的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学校、家庭应着力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保障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权利的实现,开设适合他们的体育课程,建立健全体育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部分高校的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重视不够.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应针对弱势群体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一些非剧烈、娱乐、时新、实用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健身体育活动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弱势群体需要人们给予特殊关爱和援助,发展弱势群体的健身体育活动,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针对弱势群体健身体育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功能、发展对策等进行初步探讨,以推动全社会关心弱势群体的健身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樊海珍 《体育世界》2011,(11):78-80
"体质弱势群体"就是指因生理残障、慢性疾病、重度肥胖和过度瘦弱而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处于弱势,不能达到现行课程标准要求的大学生群体。本研究集中在湖南省高校这个范围,对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健全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体系,促进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体育基本利益的保障关系到弱势群体的健康与幸福,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体育强国之梦。要使弱势群体的体育利益得到有效维护,首先要尊重和扩大他们的话语权。弱势群体体育利益表达的话语权缺失主要表现在:弱势群体维护自身体育利益的话语权缺乏制度保障;体育组织的缺失致使弱势群体的话语权没有社会载体;弱势群体没有主体意识致使他们的体育利益表达话语权缺乏主体依托。对弱势群体体育利益表达话语权保障的措施主要包括:将弱势群体体育权益纳入体育法司法保护;使弱势群体体育组织参与群众体育管理;增强弱势群体维护自身体育权益的主体意识;社会强势群体应自觉尊重弱势群体的话语权等。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结果,反映他们自身对体育健身的需要,也反映他们参与全民健身的强烈欲望,从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影响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归因分析、改善"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不良的归因对策方面进行研究,挖掘与发展体质弱势群体潜在的运动能力,为他们"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城市弱势群体体育行为和体育权利保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弱势群体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偏低,跑步、健身器械、健身操舞是参与较多的体育项目,公园广场和社区场地是主要的运动场所,体育消费内容单一,消费水平较低。影响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经济困难、缺乏运动知识技能、没有兴趣、缺少运动场地器材、没有时间等。为了更好地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需要加强公民体育权利的法律保障建设、加强政府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建立体育公共服务利益制衡机制、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建设、开展多样的城市体育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文化价值取向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一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价值取向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高校体育课程是体育文化的“精华浓缩版”,它不仅是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文化的反映,而且还担负着体育文化的改造与创新的使命。多元化体育文化背景下的高校体育课程的文化价值取向应依据“道并行而不悖,并育而不相容”的和合思维,丰富和发扬高校体育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幼儿时期是人类成长的奠基时期,通过科学的幼儿体育教学将对会幼儿的身体健康、人格塑造与品质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幼儿体育教学的设计方案与开发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与身体发育特征,设计具有支持性、训练性与养成行动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把体育文化、体育意识、体育技能融入到幼儿的体育活动和成长中,以有效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体育价值观转变与体育本质、功能和目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体育价值观与体育本质、功能、目的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以体育价值观为主线,对新时期体育价值观转变与体育本质、功能和目的的关系作了辨证分析,旨在为我国体育基本理论建设提供新的切入点,为新时期我国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运用体育教育这种手段,可以加强学生体能锻炼,但仅让体育教育具有体能锻炼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开展传统体育教育,寓以传统文化在内,使学校体育教育更具民族性、世界性和科学性。世界各国的体育教育都具有民族特性,为此,我国的教育也应该全面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5.
吴晓强 《体育科技》2001,22(3):62-64
对学校体育的数量和质量、学校体育思想、深化学校体育整体改革与全民健身计划如何接轨进行思考,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进程,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相似文献   

16.
把握校园体育文化的实质、内涵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分析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性、民族性、导向性、多元性、人文性、发展性、教育性等;明确高校体育文化的作用,探讨校园体育文化与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目的的关系、学生价值观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系等问题。并指出重视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是加强新时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南阳市四所大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针对教师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各项指标,如体育项目、锻炼频次、锻炼时间、锻炼目的、锻炼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观念正确、健康,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提高自身体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影响他们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没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锻炼,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缺乏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分层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体育方面的差异,从分层组班、内容选择、教法运用、成绩考评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实施。该模式既能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又能使学生体育兴趣和个性升华,为其一生树立体育健身意识和行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应用现代课程论对课程资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依据,就甘肃省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现状与未来发展对策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甘肃省中学体育课程资源中本科学历师资流失严重,学历达标率较低(约占45%);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严重缺乏,因地制宜制作一些安全、小型和实用性强的器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学校就近安全的田间小路、山坡、草地、沙漠和树林等,解决校内场地不足的困难;科学开发利用民间体育课程资源,使原有的体育课程教材与当地民间体育文化课程资源有机结合,为当地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体育旅游是旅游的一个子系统,已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对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构建长三角体育旅游圈、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培养和引进体育旅游专业综合人才、推出特色体育旅游项目等方面进行了保障体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