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既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又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在我们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其广泛性和深刻性,首先要科学地认识它的内涵,准确地把握它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和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不同特点,更要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带来的时代价值。因为把这两者相结合将会重组文化基因,焕发出新的文化活力,形成更适应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大环境,从而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回应21世纪“人类如何与海洋和谐共生”“人类如何在海洋领域协同合作”的重大时代问题,为人海和谐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对推动国际社会深化务实合作、共同维护海洋和平与安宁、永葆人类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海洋思想的创新发展,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意蕴。  相似文献   

3.
中华“和合”文化蕴含着天下为公、同舟共济、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和合”文化思想特征,针对国际环境新变化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以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生态共同体为主要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华“和合”文化的内在契合性,对于重申“和合”文化心理、整合“和合”文化价值、引领“和合”文化实践,推动“和合”文化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构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刻体现了应然、实然和使然的统一。在应然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推动全球治理常态化、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和促进国家与国家和睦相处;在实然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面临的是一个贫富分化日趋严重、霸权主义强势抬头和全球治理混乱失序的世界;在使然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以对话协商超越霸权主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和以合作共赢超越零和博弈。在中国的积极引领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指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回眸缘起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十年来学界对其进行全方位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主要围绕“三路径、四视角”,既有微观、中观、宏观三种路径,又含“人的类本质与具体实践的人”的普遍性视角、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体演变的纵向视角、全球治理的现实横向视角、中外传统思想的历史纵向视角。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完善全球治理的目标和理念,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精髓所在,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超越,是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普世价值”的超越,是党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东南亚来华留学人数众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东南亚留学生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传播,加快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东南亚国家与我国长期友好交往,近代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具有相似的历史命运,这些因素为增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奠定了现实基础.推动东南亚留学生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改进教材体系,拓展教学内容;把握对象特点,分层有序推进;加强社会实践,丰富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在不断地增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被频繁地使用在多个场合,其构建的路径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载体,雄安新区地处古代宋辽边界,人杰地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安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也需要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各方面要求。本文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路径中体现出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理念的分析,提出雄安新区所辖区域内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内涵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从文化自给自足到前所未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文化自信是文化建构的轴心、动力和方向,也是维系共同体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加强与异域文化的交流互鉴,为构建文化强国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旨在通过体育鼓励全球更加团结,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运用系统性文献回顾和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梳理。研究表明:新格言是全球意识形态极化下,奥林匹克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新冠疫情造成世界割裂的特殊背景下逐步形成的,是奥林匹克在百年历史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与展望,是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价值需求。奥运新格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源头思想、文化价值、目标结果有很多理论契合,剖析二者的理论契合基础,解读新格言的时代价值,认清现实意义,为更好地推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奥林匹克新格言精神,举办一个更团结的冬奥会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一种超越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是中国着眼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大局,顺应人类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深的历史潮流,提交的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不仅要使其在中国人民内部取得最大化共识,更要推动在世界范围内落地生根、深入人心,这便需要立足跨文化视野,在"共生、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下,不断扩大国际理解和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闯关东时期朝鲜半岛移民的迁入史及其传统体育文化的转变过程,并立足新时代审视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认为:闯关东时期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革风易俗;发现“齐鲁文化”“闯关东精神”“家国归属感”是夯实朝鲜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因素;同时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礼仪高于胜负”“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思想契合“新时代礼仪文化”“新型举国体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体育理念,以及能够加深各民族群众对生死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建构,为当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以此推动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2020年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的20年代,恰逢新的"奥运年",文章运用历史学、文化学及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回溯与梳理中国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从差异走向融合的历程,对构建多元平等共享的世界体育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具有浓重西方文化色彩的奥林匹克运动进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体育在经济基础、文化形态、思维方式、伦理与价值取向及认识与观念等方面存有差异。中国体育在发展中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特色与精髓,又吸收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华,并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五千年文化基础上,不断向外传递中国文化,逐步实现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交流与融合。中国体育离不开奥林匹克,奥林匹克亦离不开中国,两者彼此相融,相互依赖。进而指出中国在2022冬奥会举办之际,应充分利用奥林匹克平台传递中国理念,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宣传中国,并为奥林匹克和人类文化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即“和谐”之意,来阐述在中国传统体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从中国文化和谐思想之个体维度、社会维度、环境维度这三个维度来展开论述,并且将受到中国文化重要影响的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进行比较.以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的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研究中国传统体育是深刻认识、研究中国传统体育的一种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体育外交的价值和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体育外交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传播和平与发展理念的平台,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实现各国民心相通的桥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路径。当前,我国体育外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体育外交组织体系不够完善,体育外交价值挖掘不够充分,国际舆论挑战日益加剧。为此,应不断健全我国体育外交组织体系,积极调整和创新体育外交战略、思路和方式,着力改善体育外交国际舆论环境,深度挖掘和充分释放体育外交的价值功能,使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体育文化心理寻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人类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应该是多层次多方向的。本文通过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认为中国体育文化原本就是一种“静”态文化,与西方的体育文化根基存在较大的心理差距:中国对体育文化心理需求,是在刚刚满足了人的低层次生理需要以后,正在逐步调整意识形态和生活结构,准备向高层次需要转化的过渡阶段。因此,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体育文化心理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性,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党在总结当前国内与国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深化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外交思想的认知,彰显着中国价值与文化自信,有利于推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同时,以此思想指导中国外交行动在世界舞台发声,为解决国际问题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中国方案,有力地推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文化事业新的使命。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文化繁荣的重要内容。对具有显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意义和价值的中国武术而言,应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历史观视域研究中国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及思想内涵,从文化观视域厘清新时代中国武术文化的目标地位,从价值观视域阐释中国武术文化的时代价值,从实践观视域诠释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路径。基于此,中国武术应该在坚守中国文化的立场中,做好其文化价值的阐发,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中,实现其健康价值的转化,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引领下,推动其技术资源的开发,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解决人类世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担当中,做好中国武术蕴含的中国智慧表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促使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也使体育之于人类命运的基础价值有了更为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让我们开始回归体育本真,将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有效结合,成为“全民发展的人”。通过分析疫情期间暴露出的体育治理问题,结合各成功的抗疫治理经验,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治理价值基础和终极目标,建议从内外两个层面去改善体育治理,以期顺利推动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1)精炼内功,将体育相关资源下沉至基层,通过治理关口下移至社区,从而提升社区体育治理能力,促进社区健身服务的提质升级,更好的服务于中国人民,以达到实现保障公民体育权利,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善治状态;(2)精于外交,参与国际体育事务的体育治理定位,提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自信,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展示中国体育成绩,形成“官方+民间”的大国体育外交模式,使中国从国际体育体系和秩序的参与者、适应者,转变为改革者和引领者,服务好世界。  相似文献   

19.
从中西人论的比较考察中华传统健身术的现代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中西人论入手,探讨中华传统健身术与西方体育交流的文化基础,考察其现代社会价值.研究得出,中华传统健身术与古希腊竞技运动,都是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华传统健身术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从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建构健康模式,而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人文精神,对人类现代生活具有普遍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旨归所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效路径,两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互融共进,具有双向建构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站在“历史”与“现代”的维度,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根植中华文明土壤,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凸显民族传统体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文明新形态;彰显民族传统体育“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助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构建;把握中华文明特质,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华民族现文明共融共生;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并逐渐成为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