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多数评论关注到的是余华小说中的死亡和暴力及其时传统主题的解构,其实余华的创作在叙事上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从叙事态度、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叙事手法、叙事语言等五个方面讨论余华小说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最能体现西方后现代思潮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对文学经典的冲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当代的先锋小说家如何进行叙事技巧和话语层面上的实验,对文学文本进行着怎样的解构与建构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如何渗透进先锋小说的创作先锋小说解构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文学体系,却又有着很大的建构意义,在小说面临边缘化的背景下开创了新的小说创造道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贾平凹创作大量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贾平凹小说创作风格、叙事前后略有发展变化,但综合考察其主要作品,可以看出贾平凹小说在叙事方面体现出三对范畴的对立:一是神秘主义叙事和人文主义叙事的对立,二是城乡二元视角的对立,三是意象化叙事与情节叙事的对立。贾平凹小说的叙事特色体现了他徘徊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精神探索和文化保守主义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以及后现代小说叙事理论,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小说中运用的“重写”和“戏仿”叙事策略.从而揭示了这种策略对解构传统男性中心叙事话语和建构女性主体性话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小说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特点,文字游戏、拼贴、碎片以及不确定性等成为后现代小说的主要特色。为了研究后现代小说的深层内涵,对叙事轨迹的探究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浅析后现代小说《V.》的叙事轨迹,旨在说明两个主人公以不同的生活态度对抗熵化,从而揭示混乱无序的后现代社会正在不断地走向物化。  相似文献   

6.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研究小说叙事艺术的不可多得的文本。在欧洲小说发展的历程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小说叙事艺术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传统写实小说发展向现代发展和嬗变道路上的一个"路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将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与欧洲传统写实小说叙事的联系与张力,及这种创新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的小说文本中的历史话语成了意志的游戏;启蒙已经退隐,叙事呈现为削平深度模式的日常化书写;传统的叙事策略开始断裂.其小说文本中明显包含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文学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威廉·福克纳具有较为关键的地位和价值,他的作品也被奉为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从结构关系上分析,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是具有密切关系的两部分内容。其中,伦理叙事的侧重点在于小说的伦理主题。威廉·福克纳的小说体现在南方历史、家族、种族等主题的描写上。叙事伦理则侧重于小说描写中叙事技巧的运用、叙事过程的呈现以及叙事形式的开展,合理的运用叙事伦理能够更加充分地提升作品的表达效果,两者的紧密结合和关照是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典型特征。因此,在分析和体会小说精神及文化内涵方面,依托宏观上的这一思路,有利于更加全面深刻地分析、理解和体会威廉·福克纳小说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儿童视角书写是在现代文学发展的历程中逐渐获得重视的,它所产生的特殊魅力使今天的作家仍然把它当作重要叙事角度.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死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对生命的最终肯定.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和《等了一整天》,选择了儿童视角作为叙事切入点,探讨对生命与死亡的认识.从儿童视角的叙事特征和艺术效果分析海明威小说的死亡意识,试图提供解读海明威小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兴起的官场小说热是当代文坛突出而重要的文学史现象与文化现象,近年官场小说既有紧贴现实的题材优势,呈现出文学新质,亦有其深厚的文化根源。而小说叙事的诲官化、小说语言的媚俗化以及小说人物在官场伦理道德迷津中的沦陷,则是近年官场小说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猝死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运动医学专家对运动性猝死的研究与探讨从未停止过,人们对运动性猝死的定义、病因及其预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随着体育科技的进步和全民健身运动参与群体的增加,开展对由于超负荷运动引发猝死问题的分析与总结,无论是对运动医学临床还是体育运动保健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爱伦·坡文学创作中的死亡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主张“美女之死无疑是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论题”,在他的作品中大量的死亡的描写体现了坡在失意人生中对美的渴望与追求。本文拟通过坡短暂坎坷的生活经历、艰难曲折的写作生涯及其文学理论作品的探讨,以求揭开作家一生的死亡情结。  相似文献   

13.
秦嘉是东汉一个才华卓著的诗人,他为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但由于范晔在《后汉书》没有给他立传,后世常常为之扼腕。根据新发现的资料,对秦嘉的籍贯、生卒年限,作出了一个基本判断。秦嘉的死因扑朔迷离,徐淑的官司,也是让人浮想联翩。通过查证史料,初步分析认为,东汉诗人秦嘉“病卒津乡亭”只是一个历史假象,秦嘉的死不仅是受到了来自宦官集团和士族集团的双重挤压而“病卒”江津亭,而且他的家庭、身体、精神、爱情和荣誉受到了无情践踏,这是一场血腥的政治迫害。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猝死、过劳死41例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体育运动、劳动、工作和生活等各种场合、连续发生运动性猝死和过劳死的不幸事件,引起社会各界惊恐及关注。结合41例运动性猝死和过劳死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论述运动性猝死和过劳死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诱因、预防和急救,有针对性对此问题加以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死刑核准权的归属是死刑复核程序的核心问题。在我国古代,死刑核准权由皇帝或皇帝亲自控制的中央机关行使。目前,死刑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收回,结束了死刑核准权除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外还部分地由最高人民法院下放给高级人民法院行使的局面,从而避免了由这一现状带来的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钊 《职大学报》2012,(2):94-97
历经长达两个半世纪的争论,死刑的限制与废除已被越来越多的国际法律文件所认可,废除死刑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保留并实际适用死刑制度的国家之一,其死刑政策屡屡遭到质疑。延续几千年的死刑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命运究竟当如何?中国的死刑政策究竟何去何从?本人认为,中国有限保留死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媒体相继报道,在社会上、在各种体育运动场合连续发生运动性猝死的意外事故。结合运动医学临床运用文献资料法,论述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和分级预防。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经常发生运动性伤病,大多是轻伤小病。但是也偶有严重的伤病伤害突发,顶级的事故就是运动性猝死。运动参加者必须提高警惕,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18.
年轻人运动性猝死与先天性心血管异常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有效预防年承人因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引起的运动性猝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其中较为常见的肥厚性阻塞型心肌病、马凡氏综合症、冠状动脉先天畸形、W-P-W综合症及特发性长Q-T综合症的病因、病理、临床征象以诊断等问题进行阐述,并从预防的角度对上述患者的运动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毕淑敏在小说文本中倾注其对死亡的审视与思考:直面死亡,死是生命的恒常形态;奉献之死是崇高的、有价值的;关注自然死亡和生命的临终关怀;探索生命的终结和归宿形式,期翼人们超越死亡,把握生命。  相似文献   

20.
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极端的手段。死刑依托于国家权力、社会观念而存在,死刑的价值在于公正、效益与人道。文章从这几点入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限制死刑、逐步废除死刑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