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在三年级上册是通过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三年级下册是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五年级下册主要引导  相似文献   

2.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在上册中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感觉到分  相似文献   

3.
<正>【课前慎思】"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很多平均分一个物体,用分数表示分的结果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既丰富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也是今后进一步抽象  相似文献   

4.
一、分数的意义 1.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解了以一个物体为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分数。本单元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重点放在用单位“1”表示一些物体,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理解同一个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具体量。也要理解同一具体量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分数。  相似文献   

5.
一、解读教材不准确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认识分数"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新知。在上册教材里,学生认识到的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  相似文献   

6.
李艳  顾荣 《江苏教育》2007,(18):42-4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教材三年级“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相似文献   

7.
[案例一]三年级"认识分数"教学片断 (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将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之后,教师出示一组图形)  相似文献   

8.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内容。"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在苏教版教材共分三个时段安排。前两次分别在第一学段的三年级上册和下册,主要是借助直观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上册主要教学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相似文献   

9.
钱晓丹  顾英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53-56+142
<正>“分数的意义”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苏教版教材在三年级分两次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其中,第一次侧重引导学生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第二次侧重引导学生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基于上述知识经验,抽象出分数的基本意义,并认识分数单位。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P76-78页。【课前琐思】本课主要让学生经历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这是分数含义的一次拓展。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相似的编排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安排,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分数的本质。课前预计学生能够将多个物体平均分,但是对于描述并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相似文献   

11.
正【"望":病例观察】"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这节课比较难教,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二是在小学数学中,分数一般都采用以下定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  相似文献   

13.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拓展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将面临一个挑战,既要实现从“一个物体”到“一个整体”的认知突破。又要沟通“一个物体平均分后得到的分数”与“一个整体平均分后得到的分数”之间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4.
<正>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上册教材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让我们感觉到分数这一块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数概念,认识分数本质呢?借江苏省"杏坛杯"教学评比活动的平台我们再次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着力体现以下三点。一、丰富学习素材,关注学生概念形成的过程学生如何形成概念?是记忆还是感悟?在我们一贯的演绎概念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常常停留在字面理解上,很难理解其抽象语义。所以,对于概念教学能否改变演绎的方式,用归纳生成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3页。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能用实际的操作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并正确地读、写分数。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9~70页。【课前琐思】小学阶段对于"分数"这一知识体系的建构大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于具体直观图形形成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第二层次,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此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第八单元。【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复习引新师:(课件出示1阴)认识吗?说一说你对它的理解。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就是它的若干份之一。师:如果这个方框表示2,  相似文献   

18.
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儿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认识分数、体会分数意义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分数概念反映的是一种"关系认识"的思维方式,在小学阶段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单个整体与部分的具象关系,第二层次是多个物体与部分的抽象关系。而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是把单个的物体看作一个具象整体,把这个具象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具象整体的几分之一,即反映的是第一层次的关系,这是分数认识的基础。相比较整数概念,分数的概念更为抽象,如果仅仅记  相似文献   

20.
刘志国 《广西教育》2014,(21):87-88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根据教材编排,分数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把一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所取的份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这个分数的意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进行了两次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