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宝平 《中国德育》2007,2(6):52-53
作家布罗茨基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最近一次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仅为42.2%,这个数字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校长爱读书,教师就爱读书;教师爱读书,学生就爱读书;学生爱读书,就会影响到家庭和社会。可见,读书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
来信六则     
伊妹妞姐: 我从农村转学来到城市,本来读书就不怎么好,到城里就更追不上了。虽然我来自农村,但我不服输,而且我还有个当官的爸爸,我觉得成绩不好,对不起他。你快帮我想个办法吧。  相似文献   

3.
这个女孩很特别:从武汉到北京到东京,读书一直在做“官”;从亲历武汉那场罕见大洪水到赴日留学打工,读书一直的感受生活;从出版一本专集到出版第二本专集到获奖,高中时就成了作家;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到出国留学,成绩总是毫无悬念地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4.
随着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剧,应试竞争早已从小学阶段下移到了学前阶段,而中学阶段则是应试竞争的重灾区。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教师的读书现状,我们开展了教师读书情况的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教师读书风气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徐启建 《中学教育》2005,(10):52-52
书是越来越多了。但我们对于图书的兴趣呢?可能从数量上,读书的人口在增加,但就读书的个人来说,有很多人读书的欲望却在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6.
张艳芳 《上海教育》2005,(8A):91-91
今年暑假期间,我送小孙子去悉尼插班读书。我到悉尼不久,就与一个名叫依莲的老太太熟悉了。在攀谈中我得知,依莲的孙女就在我的小孙子准备插班的那个学校读书,只是高一年级。  相似文献   

7.
读师范的时候,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刚工作的时候,开始读点书,可是很功利。写不出论文时,忙着读书查资料;上公开课了,囫囵吞枣读名师的教学专著。到现在,方才如饥似渴地读书,一天不去阅览室竟不习惯,一日不捧书读就不自在。  相似文献   

8.
自学非探其花,而要自拔其根─-自学体会点滴谈张家口医院班秀萍人自出生始分辨事物到启蒙求学、认知读书、大学毕业,直至有所成就,就好像从海拔零度的知识地平线攀登到各个学科领域巨人肩头的过程.一个爱好自学的人要涉完这段曲折的过程,如何学习、怎样读书,态度之...  相似文献   

9.
在我五岁的时候,妈妈就开始给我读书、讲故事了,从安徒生童话,到各种各样的故事;从唐诗、宋词到新童谣……刚开始,我是被迫听的,但后来我就听出了兴趣,等妈妈教我认识了许多字以后,一些简单的有图有字的书,我就能自己看了,而且,越看越着迷,此后,我便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读书之乐     
读书与做梦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有时候我们感觉做梦是愉快的,于是乎就不去读书。而当做梦的可能性被某种原因破坏时,读书便成了补救的良药。当年,我的父亲由于债务累累,心中烦闷,于是便一头钻进书堆里以寻求解脱,嗜书如命几乎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相似文献   

11.
张建伟 《成长》2007,(1):67-67
从小,他就有从大学中文系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1966年,他的哥哥要考师范,但是父亲靠卖树的微薄收入根本无法供兄弟俩一起读书。父亲只好让年幼的他先休学一年,让哥哥考上师范后他再去读书。看着一向坚强、不向子女哭穷的父亲如此说,他立刻决定休学—年。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小鹿的玫瑰花》是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从表层看,文章的思路是:“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故事的巧合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情味。从故事的深层看,却蕴含着“美化环境及其为他人创造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的深远意义。二、教学流程第一环节,自主学习,自能读书,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意思。1.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喜欢读书,乐于读书。读书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可朗读,可默读,可分角色读,可分小组相互评读。2.提出读书要求,学会读书方法。jiaolipin…  相似文献   

13.
凌龙华 《教育文汇》2007,(12):21-22
老师们,我的新朋友们,由学生到教师,从读书到教书,这是一次飞跃,更是一次重新上路一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做一个成熟的教师没有什么秘诀,成功的要义就在于“积极”——积极的心态与积极的行动。  相似文献   

14.
成语不仅是汉语的精华,有些成语更是激励我们奋发读书的座右铭,笔者在学习成语时辑录了以下一些与苦读有关的成语:1.穿壁引光——出自晋·葛洪《西京杂记》。也作“凿壁偷光”,即从墙壁凿穿一孔,从缝隙中借邻居家的灯光看书。形容好学,刻苦读书。葛洪在其书第二卷中说:有一个叫匡衡的年轻人,特别嗜好读书,但是因为家里穷,点不起蜡烛,一到夜里就不能继续读书了。有一天夜里,他实在太想看书了,于是就想出一种办法:何不借用邻居家的灯光来读书呢?然后,他就在自己家的墙壁上凿了一个小孔,借着微弱的光他又开始如痴如狂地读书了。  相似文献   

15.
读书是开阔孩子视野、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让读书成为孩子的兴趣。我们的做法是——一、营造一个家庭读书的氛围孩子总是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不然就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我相信,在一个举手就可拿到书的环境里成长,很少有孩子会对书籍产生抗拒。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我们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少看电视多读书,经常交流读书的心得,谈论读书的乐趣,让孩子从父母的喜悦中渐渐体会到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参与到我们的交流中来了。二、带孩子上书市和图书馆要读书,首先要买…  相似文献   

16.
滴水见阳     
院子里,余四妈正在听人讲故事:“有个小孩特别爱读书。于是嘛,天天到书店找书读,于是嘛越读越爱读。于是嘛白天读,晚上也读,于是嘛常常读到深夜,于是嘛就感觉很疲劳。于是嘛爸爸妈妈就限制他读书的时间。于是嘛他就偷偷地藏到厕所里读。因为不分时间,  相似文献   

17.
那时候我在乡村小学教书。农村的孩子都起得早,早早就到了学校。尤其是冬天,从第一批学生到校到上第一节课,其间大约有一个多小时。这段时间一般没什么安排,学生来了就读书,全都大声地读,书声朗朗,这应该是农村学校的一个特色了。学校的课程表上,每天头一项全都是两个字——早读。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疑多读书对学生来讲是有好处的。但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要求具有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阅读不但要傲到“知其然”,更要傲到“知其所以然”,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傲到精读深思紧密结合就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巧妙傲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语文学的好坏会影响到其他学科。我认为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以及孩子的一生发展。古今中外许多名家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我就摘抄了几条以供借鉴。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莎士比亚这样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图书,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这样说: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可见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非常重视读书,因此小学生多读课外书对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就此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信息网站     
近几个月来,在津市市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中小学的图书馆室,像《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中国教育魂———从毛泽东教育思想到邓小平教育思想》这类书,有的一所学校就有几十本,但都被老师抢借一空。这是该市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后出现的新气象。为适应全市“普九”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培养一支学者型、开拓型的教师队伍,津市市开展了命名为“教师读书———111换脑行动”的集中读书活动,此次活动为期两年,要求每个教师在活动期内读100本书,写10万字笔记,撰写10篇论文或读书心得。据该市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