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云虹 《兰台世界》2017,(10):119-121
作为《子海精华编》的一部,《元刊吕氏春秋校订》考订翔实,校勘精当,特点鲜明。与众整理本不同,此书以存世最早的元至正六年(1346)嘉兴路儒学刻本为底本,选取底本最早,优势明显。整理者广泛吸取学界已有校勘成果,尤其是现当代人的成果,参校众家,集其所长,堪称佳作。  相似文献   

2.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是历史上唯一的经、注、疏及音义四者俱备的《十三经注疏》官方刻本,其中殿本《仪礼注疏》以监本为底本,审慎参校,校正了监本中诸多舛误。武英殿本《仪礼注疏》于各卷后皆附《考证》。《考证》是广义的校勘记,具有文本校勘和文义考订的双重性质,开《四库全书考证》之先河。其校勘成果对卢文弨《仪礼注疏详校》和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等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鲁迅的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及其校勘学力作《嵇康集校》为基点,考证鲁迅搜桌、整理、辑佚、校勘古代文献的成就,探讨鲁迅对文献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武英殿本《周礼注疏》的校勘有以下几个特点:(1)沿袭闽、监本的优长;(2)间接据宋刻旧本校勘;(3)改字与《考证》多有可称道之处。殿本校勘的失误在于:一是沿监本而误;二是对毛本的忽视。《考证》是非常重要的校勘成果,校勘记长编对经书版本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丽俐 《图书馆》2023,(2):92-98
晚清罗汝怀编纂的《湖南文征》极大推进了湘人既往的文献整理事业的发展。此文集体现了罗汝怀较为严整的选文原则与富有个性的文章观念,辑录全面,考证精要,对湘人著述的辑佚、校勘与史料考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华道藏》的编纂是继明代《道藏》之后,近五百年来中国首次对道教经书进行系统规范的整理重修,为学界提供了一个阅读方便的权威版本。然因时间仓促,书出众手,在文字校勘、标点断句方面亦有个别可补充之处。今选取20例,略加考证,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09,31(3):F0002-F0002
《自警编》五卷,宋赵善璙撰。宋端平元年(1234)九江郡斋刻本。  相似文献   

8.
晚清四大家之一郑文焯以词籍校勘而名闻天下。龙榆生曾整理过郑氏的词学文献,名为《大鹤山人词话》。后唐圭璋先生将《大鹤山人词话》及时人辑录的郑文焯评词论词的材料编入《词话丛编》。龙、唐二位先生对郑氏词学文献的整理有大功于词苑,但是其整理仅为郑氏词学著述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9.
(一) “编务”,顾名思义,就是编辑事务。从广义上说,它是包含在编辑之中的。《辞源》释“编辑”为“收集材料,整理成书”;《中文大辞典》释“编辑”为“搜辑材料以编成书报”,其中均含有事务性活动的意思。实际上,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编务正是从编辑中分化出来的。近代,当着新型出版行业刚刚出现的时候,编辑与编务的分工并不明显。一些从事鉴别与校勘书稿工作的人,往往一面着手书稿的选择、组织、审定和校勘,一面进行通信、联络、制表及统计等工作。这种情况曾在许多出版部门中存在着。随着社会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出版的图书数量越来越多,内容日趋丰富。为了适应这种情况,让鉴别与校勘  相似文献   

10.
利用数字化资源能大大提高古籍整理效率。笔者在整理北宋文彦博的作品集《文潞公集》的过程中,在版本考证、辑佚、校勘、注释四个方面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提高了古籍整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并就利用数字化资源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鲁迅校勘《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嵇康集》等为基础,对鲁迅在搜集、整理、校勘文献上的创新进行论证,以期对现代校勘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初审意见(节选) 一、稿件总评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一书,清阮元撰.阮元生于文武兼治之仕宦世家,家资殷丰,颇有书藏,父母皆通诗书,家学渊源;本人师从戴震,为徽派朴学之重镇巨擘,乾隆进士,历任高官,在儒生中颇有号召力.阮主政江西于南昌府学所刻《十三经注疏》今为《十三经》通行经典刻本,然此次刻经源起实为其更早一次学术活动,即始于嘉庆六年的校经活动.有感于当时通行之毛本经书错舛流沿,阮元以其与自藏善本对校,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一书,刻印于文选楼.今通行本《十三经注疏》所附《校勘记》多以此为祖本,抄写过程中,难免益误.今对文选楼本《校勘记》进行校点整理,并与南昌府学《注疏》所附《校勘记》进行对校,单独出版,实有益学者,也是对《校勘记》这部校勘学集大成之作的首次校点整理.  相似文献   

13.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与世长辞了,我们古笈整理出版战线上的同志无限怀念他。新中国的古笈整理事业在毛主席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古为今用的方针指引下,在敬爱的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为学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郭老一直是古笈整理出版事业的热情而有力的支持者。郭老不但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同  相似文献   

14.
宋本曹植集乃以晁公武著录本为底本而重刻,而晁本实即《龙城录》记载的北宋十卷本曹植集,与北宋秘阁藏本《陈思王集》并非同一版本系统。通过与《文选》所载曹植诗文的比勘,断定十卷本曹植集的重编主要依据了非李善注本系统,且重编至迟在北宋初。据"愍"字阙笔及载有《画赞》、《列女传颂》等篇目的内证,结合与《文选》李善注所引曹植诗文的互勘,断定宋本曹植集属唐二十卷本系统,而李善注所据曹植集则属三十卷本系统,此即《旧唐志》著录二十卷本与三十卷本曹植集之关系。曹魏以来存在选本性质的秘阁本和曹植自编全集本两种系统,而二十卷本继自曹魏秘阁本,三十卷本则继自自编全集本。《四库》本曹植集乃据抄自翻宋嘉定本,版本价值优于宋本,且属明代曹植集的祖本,校勘整理曹植集宜选择为底本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杨万里《诚斋集》流传甚广而又版本繁多,文本现存错舛不少,不同版本间内容也常有不同。曾枣庄、刘琳编的《全宋文》及辛更儒笺校的《杨万里集笺校》虽都对《诚斋集》有过整理和校勘,但因其卷帙浩繁,仍不免有错疑现象存在,两本书中的书信部分文本遗漏、错误现象尤为严重,文章进一步对其进行校正辨误。  相似文献   

16.
1959年商务印书馆排印《唐大诏令集》时采用顾广圻校本为底本,使之广为人知.论文通过细核顾校本校勘全貌,认为顾氏所作校勘并非系统全面,顾氏整理《唐大诏令集》是为其校勘《全唐文》服务的,顾校本底本误字较多,因此,如重新整理《唐大诏令集》不宜再以顾校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17.
文物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的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整理小组整理的《定州汉墓竹简〈论语〉》,把1973年出土于定州八角廊村西汉墓中的《论语》作了整理并释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影响较大。笔者因研究工作的需要,认真阅读了该书,获益良多;但也发现该书的校勘及校勘记的撰写,存在不少问题,谨将阅读札记归类标出,就教于专家及读者。  相似文献   

18.
鲍廷博将《金楼子》刻入《知不足斋丛书》,组织吴骞、朱文藻等人对《金楼子》进行校勘整理,甚至亲自整理.其校勘成果又被《百子全书》本、龙溪精舍校刊本和《丛书集成》本所吸收,促进了《金楼子》的流传,使其在文字质量上远超四库本.  相似文献   

19.
在《瞿秋白文集》的两个组成部分中,文学编的工作是比较好做的,因为秋白文学方面的著译曾经整理出版过,有一个基础。而政治理论编呢,从收齐材料,到整理校勘,到编辑注释,样样都得从头做起,困难是很多的。从已经出版的政治理论编第一卷,可以看出编者作了很大的努力,做到现在这样子并不容易。万事开头难。一件带开创性的工作总不免会有不尽完善之处。这里谈一点对第一卷的意见,希望以后各卷能出得更好些。  相似文献   

20.
元好问著述宏富,而亡佚多种,传授诗学和金史两方面的著述亡佚最为严重。今钩稽史料,考论其佚著《诗文自警》《锦机》《壬辰杂编》等凡12种,藉以增加学者对元好问文章行业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