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甘肃著名作家雪漠的成名作《大漠祭》被誉为一部文学价值较高的作品。雪漠是我国带有爱国情怀的作家,其小说反映其思国忧民的文者风范。当历史的发展倾向于关注百姓的生活时,《大漠祭》作品便应运问世,它散发着特别的泥土馨香之气,以悲悯情怀,书写了我国西部地区一段真切感人的历史场景。从作品中人们可深刻地体会出小说世界里表达的美学价值之浓烈的乡土情结。基于此,本文以《大漠祭》的视角分析雪漠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2.
《大漠祭》是作家雪漠的长篇力作,雪漠因之而享誉文坛。而《大漠祭》也被广大读者和评论家们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小说,是一部时下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部小说和之后的《猎原》、《狼祸》以及再后的《白虎关》共同构筑了作家雪漠的文学世界。本文以《大漠祭》为切入点,运用文本细读和比较的方法,从宏观上对雪漠小说的风格进行解读,挖掘其文本写作在结构上采取的无情节叙事技巧和人物再现。  相似文献   

3.
《秦腔》坚持了从特定时期中国西部农村的实际现实生活出发,坚持了真实性第一的现实主义原则;它不对客观现实生活进行理想化,坚持按照实际生活的本来面貌塑造人物,描写生活;与《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相比,《秦腔》回到了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4.
《大漠祭》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民俗世界,并从中挖掘出了西部农民精神生活中的某些特征,即1、狩猎民俗:用强悍的阳刚意识直面生活的苦难;2、民间信仰:用灵动的生命智慧化解生活的死结。从这个角度看民俗文化,其存在的价值,可能已在某种程度上逼近了西部文化神秘的密码。同时,当我们把雪漠和《大漠祭》当作一个整体去看待时,发现这可能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个案,它现实地传递着新一代西部知识分子和乡土文化母体之间的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5.
雪漠的"农村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描述了西部农村的日常生活,表现了西部农民在当代生存困境中生的挣扎与爱的执著,刻画了鲜活生动的西部农民群像,表达了作家对西部农民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困境的深切关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蕴与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西部小说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雪漠的《大漠祭》历时12年,是一部表现西部精神的典范之作,它生动深入地再现了中国西部农村的原生态面貌,描写了在西部这一自然人文场域中无奈挣扎的生命群体,凝聚着对生存的沉重哀叹,对死亡的虔诚祭奠。从生态批评的维度对《大漠祭》进行了阐释与探析,试图寻找好的批评理论与经典作品的契合点,升腾出彼此新的价值与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创作中,艺术视角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是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山乡巨变》、《三里湾》和《创业史》,因为作家采用了不同的艺术视角,所以这三部作品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思想意蕴,它们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同。文学作品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是在文化上,而不是在政治上。纵观中外的文学史可以发现,艺术视角既具有个人性,也具有时代性和作家个人的反叛性。  相似文献   

8.
雪漠的"大漠三部曲"之一《大漠祭》中的民间文化内涵丰富,其文学作品展现了西部浓厚的民间艺术文化。作品中对西部民歌、凉州孝贤文化、道家超脱思想等丰富的民间文化的描写,体现了凉州文化对西部地域人民生活的影响。西部民间文化是雪漠创作的直接源泉,同时也给其他地区人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了解西部那一群普通的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9.
同为"文革"时期新疆维吾尔族作家创作的《克孜勒山下》与汉族作家柳青创作的《创业史》两篇长篇小说,两者在矛盾框架设置单一化和人物形象塑造政治符号化方面虽存在着共同性,然《创业史》技高一筹。归其原因在于虽同样受到了特殊时期政治文化的影响,《克孜勒山下》脱离了本民族特色,而《创业者》却能深入反映丰富的民间生活而有了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甘肃武威作家雪漠的长篇小说《大漠祭》,是一部文学含量浓厚的值得多角度多层面品评的作品。它以写存在写生活为主旨,描绘了腾格里沙漠地区民众生活的风俗长卷,是一部具有教育价值和认识价值的作品,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窥探到雪漠的小说世界中重要的审美内容——那就是他浓浓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实在是太不一样了。就博士培养中的“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来看,这种差异决非表面的,形式上的,方法上的。中国是“经营者”利益至上而虚晃一枪的“选优”,美国是“消费者”利益至上却实实在在的“去劣”,很不相同。一个是行政权力主导,一个是教授学术主导,主导者十分不同。不是中国人不聪明,不是中国教授不智慧,不是中国大学不争气,一切都在于落后的体制,一切的根本障碍在体制。解答“钱学森之问”的根本就是大学要“去行政化”,要解决“大学究竟由谁来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个多义词表示几个互有联系的意义 ,其中一个为本义 ,别的都是转义。本义是多义词的最初的意义 ,转义是从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意义。一个多义词只有一个本义 ,这已是人们的共识。然而 ,邢福义主编的中学教师培训教材《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北京版 ,一九九三年  相似文献   

13.
案例 一次旁听了某校的评优会,会议讨论推荐一个市优秀班主任人选,焦点集中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是素质优秀、年轻又阳光的周老师,另一个是治班严谨、经验丰富的李老师。大家意见分歧比较大。  相似文献   

14.
德中两国二战后其领土被分裂为两部分。由于被分裂的原因不同 ,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不同 ,制定的统一政策不同 ,最终形成了“两德模式”与“一国两制”。“两德模式”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一国两制”才是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二则与武器相关的经验定律,分别是1、多管因子与火箭炮效能定律和2、装甲车辆的抭毁定律。显然,它们具有一定的、可供参考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Two Poems     
Very little information exists regarding the mental health needs of student artists. This study compare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diagnos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3 conservatories (n = 607) with thos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radi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 = 87,105). The study found no difference in psychological symptoms except for increased stress among art students.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art students in these conservatories were more likely to make use of counseling services than students at traditional schools.  相似文献   

17.
Two Birds     
刘亚兰 《初中生》2007,(5):29-29
老师:这儿有两只鸟,一只是麻雀,一只是燕子。谁能指出哪只是燕子,哪只是麻雀吗?  相似文献   

18.
Two Stories     
英国英语(British English)与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在词语的发音和拼写上均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9.
书序两篇     
《王维孟浩然诗选》序 唐代是诗歌的朝代,唐代文学以诗为主,可谓中国文学史上辉煌之篇。唐诗之如此辉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是有其来由的。闻一多先生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六代的‘落红’,到唐初已化作一团污秽的‘春泥’,但更灿烂的第三度春‘花’——盛唐,出现了。”①唐代诗歌,不但不朽之作传诵千古,而且大诗人辈出,象群星一样光耀着祖国的天空。与李杜同时的王孟田园诗,以其清新自然之美别具一格而传唱千秋。王孟并称,不只因其诗风相近,而且因其相知之深而并列。孟浩然的像,王维画得最佳,活画出…  相似文献   

20.
Two Lies     
Once there lived an old man. He liked listening to lies. He said, "Any man who can tell me two lies can marry my only daughter." So a lot of young men in the country came to his house. But he said to all of them, "I'm not pleased with your lies. I wouldn't give my daughter to any of you." One day, a young man said, "It will be hot in the summer, so you should go out now and dig a big hole under the street. When the hot summer weather comes, you Will sell the cool air from the hole and get a lot of money." "Oh, what a wonderful lie!" answered the old m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