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视觉符号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明  罗忆 《当代传播》2007,(6):22-24
符号是自然和文化联结的桥梁,在跨文化传播中,以视觉符号为载体的传播模式显得尤其重要.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由于视觉符号的感知具有直观形象化的特征,受众对所承载信息的视觉符号进行同构联想,对符号意义产生更为直接的解读,达到跨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视觉符号成为当今文化中最为流行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表征,其物化的表现已经遍及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强调着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同一性.本文旨在研究视觉符号在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视觉图像在当今的不同文化的传播中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视觉图像作为视觉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只极具人气的充气大黄鸭成功环球旅行,受到不同民族种族的人们的追捧,荷兰艺术家霍夫曼取材于小孩子洗澡时的橡皮鸭子基础上形成的充气大黄鸭,这个极具特色的视觉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本文旨在研究充气大黄鸭这个视觉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如何减少不确定性和意义差异,从而在共通的意义空间中交流传播以及视觉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符号在相异文化间流动,他们通过跨越文化元语言集合的符号活动进行彼此间的交换和理解。在移动社交中,短视频更能实现直观、通俗的传播需求,进而能高效地聚合多重符号意义。本文以"英国小哥看中国:解码新时代"系列短视频为例,通过符号叙事研究探讨短视频文本中运用了哪些跨文化符号?短视频跨文化符号叙事的过程是怎样完成的?本文基于对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的叙事分析,揭示了共同解释项的跨文化锚定、跨文化符号的视觉传达、文化间同质性符号建构等过程,我们认为:第一,短视频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文化符号已生成多样化的新符号,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动态聚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意义的全文本,进而得以实现民族凝聚、精神激励、价值整合的跨文化符号传播功能。第二,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应当特别关注非语言符号的叙事功能,符号互动的核心在于"意义的互动",短视频的跨文化叙事使多层次、多元的文化能够被转化为灵活动态的符号文本,进而通过发出者和接收者的文化间互构生成可沟通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电影《赤壁》为例,从身份、制度及内容三个方面对跨文化传播中民族文化符号意义的象征性参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元素看中国广告对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玮 《东南传播》2010,(8):157-160
本文首先对"中国元素"进行解读,认为"中国元素"并不仅是一种符号,且应该更注重其所蕴含的动态的文化内涵,把"中国元素"本身发展成一种文化。其次分析了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的模式以及与"中国元素"内在的关联。最后针对中国广告如何运用好"中国元素"对外传播的问题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广告传播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文化广告传播已成为品牌全球化经营的十分有效的营销传播方式。本文以文化语境为切入点,从不同文化语境对跨文化广告的创意、广告语、广告表现手法的影响,以及文化符号寓意对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影响,初步探讨跨文化广告传播在策略性调整与本土化适应方面的成败与得失。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流中最难消除的障碍之一,是人类无法共享一种通用的符号系统,而交流符号的“异质性”是跨文化沟通的天然屏障.所以,如何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认同,除了强化对各自语言的认知与理解之外,必须采用具有最大通约性的文化符号,进行“同质性”的符号传播,进而克服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理解偏差,以此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同.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体系体现出文本意义表述的不同方式。本文从句式结构、篇章结构、修辞意象、风土人情和背景知识的不同视角阐述了跨文化传播中文本意义的个性化文化编码与解读方式。主体间性和文化融合有助于消除各种文化差异对文本意义可能产生的误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雪 《大观周刊》2012,(9):28-28
西方世界中的文化机制大量地传播白人文化符号及意义,把不同种族、性别、阶层的人都统一到"白人优等"的认识中,以此完成种族文化的渗透和统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符号开始融入外国电影并逐渐受到全球受众的关注。本文就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系列中的中国文化符号的应用及传播为例,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内容以及传播过程中的不同因素的考量和受众进行分析,总结好莱坞常用的中国文化符号传播策略与手段,以期促进中国电影市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实现中国文化符号的全球传播,塑造更为正向良好的中国形象,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相似文献   

11.
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麻争旗 《现代传播》2003,11(1):12-16
本文从符号传播、语言传播切入 ,提出了“翻译二度编码论”的核心理念及观点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向度对媒介跨文化传播中的诸多命题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2.
任玮 《新闻世界》2010,(4):82-83
本文主要研究跨地域文化群体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使用情况,以及不同媒介对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调查发现,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受访者在获取和传播文化信息时,受到熟悉程度的影响,在传播"本文化"与"他文化"时会选用具有明显差异的传播媒介。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带来的"拟态环境"效应,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个体在获取有效信息时受到象征性现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社交媒体上,李子柒的中国传统乡村生活视频赢得全球粉丝的持续关注,成为颇具影响力的跨文化传播案例。本文以YouTube平台李子柒视频的评论为研究对象,审思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可能性突破。研究发现,视频中引发热议的认知符号依旧是传统中国文化符号,挖掘和对外传播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中国文化符号是亟需开拓的方向;积极情感表达占据绝对主导,这主要建立在视频基于日常生活视域所表征的人类共通情感和价值理念上,但需警觉粉丝群体的同质性和圈层性,更多不同面向的机构账号和个体账号形成合力,才有望触及更广泛的用户;基于视频的网络化社群构筑了极具价值的多层次对话,在线上与线下的交流互动中,实现心与心的相通,这是一种更值得期待的跨文化传播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漫威电影为研究对象,在全球传播的视野下,结合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解构漫威电影中的文化要素和价值观念。研究漫威电影的选题与角色设置技巧、虚拟符号以及文化价值观传播行为等,对提高国产电影尤其是国产动漫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跨文化传播的基本认识问题。文化是一个共享的系统,共同的历史和传统帮助每个人回答"我是谁?"这个首要的问题。关于对世界的认识,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所处的文化系统获得的。而跨文化交流指的是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他们的这些不同足以改变交流事件。应该认识到,在陌生人身上显现着社会距离、跨界生存、同质与异质的关系、开放与封闭的文化系统。跨文化传播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知识背景出发形成了不同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关怀。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3,(24):76-80
广告符号传播是发掘广告信息的内涵并进行编码解码的公共沟通活动。本文在文化语境的框架下,关注广告传播的文化认同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和逻辑梳理,解析了广告符号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与文化的互动机制,廓清了受众对广告符号传播的文化认同产生归属的路径。这项研究不仅有利于强化广告符号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公共沟通活动的创新拓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人类借助符号进行思想交流、文化传播的中介环节.在信息全球化的语境中,翻译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职业.翻译的本质见于符号转化,即信号编码和解码,它反映了人的符号存在.语言翻译的本体特征在于跨文化传播,这是由语言和文化的内在关系决定的.翻译具有文化和传播的双重性.文学翻译是翻译的重要内容,经历着欣赏和再创作两次审美体验,其过程包含着艺术审美价值,表现为情感化、人物性格再造、形式美重建等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雅与俗这一对文化概念出发,探讨广告中"雅符号"和"俗符号"的编码特点及其对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并针对当前广告的泛"雅符号"化态势进行分析,然后从商品属性、品牌定位和受众解码机制三个因素对广告编码中"雅符号"和"俗符号"的应用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倩妮 《新闻世界》2009,(6):131-133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运用符号学和传播学的观点,解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成功的原因和奥林匹克跨文化传播的价值意义,并由此引中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下解读北京奥运的象征符号,以符号学的视角加以诠释。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动因来自对"他者"的认知需求,北京奥运的象征符号体现了跨文化的差异性。在一定意义上,"神话"是对象征符号内涵意义的挖掘,并代表了二元对立的结合或象征意义上的和谐。北京奥运的象征符号在设计和传播上注重跨文化的接近性,其视觉性、直观性、易读性、多元性增加了传播符号的辐射性与易延伸性,并由此加强了跨文化说服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