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马壮 《继续教育》2010,(7):47-49
在教师专业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成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公共课课程结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立足于现有成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公共课课程结构重单一性轻多元性、重通识性轻成人性、重理论性轻实践性的问题,拟构建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成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粪公共课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2.
高师数学学科教学论(简称"教学论")课程存在重学术性、轻师范性,重理论性、轻实用性的倾向,严重脱离了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事实上,"教学论"是一门以培养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为主要任务的应用性学科,只有科学界定课程属性,立足师范特性,着眼于总体课程模式的改革,才能走出困境,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课程功能的多样化,课程结构的综合化,课程内容的时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课程评估的多元化,是"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芳 《课外阅读》2010,(11):171-172
高中新课改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多个方面。在现行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中,普遍存在一些传统观念,例如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课堂教育、轻养成教育;重知识灌输、轻社会实践等显现,下面就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教师管理机制的弊病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显现:重权力主导,轻民主意识;重制度管理,轻人文关怀;重竞争激励,轻团结协作;重无私奉献,轻身心健康。为凸现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管理有必要在刚性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者应从确认教师"主人"身份、保障教师民主权利、变革教师激励策略、营造良好学校文化等四个方面入手,改革传统的教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起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学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现阶段中学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及结构存在着课程观念陈旧,现代教育理念渗透不够,在课程选择上重必修课、轻选修课,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等问题。为此,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计应遵循基础性、创新性、主体性、专业性、研究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等原则,增加现代教育类课程、创造性和综合实践类课程、方法论或教育技术课程、研究类课程。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研是课程实施与改革的前提,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幼儿园教师对教研工作存在三个误区: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其根源在于幼儿园教师对于"教研"概念的误解,把"研究"二字披上了神秘化的外衣。我们应该及时"去魅",理性地认识到"教研"与"科研"在研究起点、研究目标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不同,使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幼儿园教师认识到幼儿园教研的"中层理论"属性,从而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知识观要求建立一种追求"误构"的知识合法化模式,对于课程发展提出了文化性、多元性和动态化的要求。传统的外语课程存在"重工具、轻内容","重语言、轻文化","重西方、轻本土"和"重技术、轻对话"的弊端,亟待改革。因此,外语课程应当按照后现代课程观,实现课程整合、重视人文通识教育、开发本土文化与构建外语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的改革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个方面一在教研工作实践中.我们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时.经常会感到教师在评课时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教师轻学生”、“重评定轻讨论”、“重结果轻过程”。同时评价目的单一、内容片面、方法单调、结果可信度低,这些现象的存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知识观要求建立一种追求"误构"的知识合法化模式,对于课程发展提出了文化性、多元性和动态化的要求.传统的外语课程存在"重工具、轻内容","重语言、轻文化","重西方、轻本土"和"重技术、轻对话"的弊端,亟待改革.因此,外语课程应当按照后现代课程观,实现课程整合、重视人文通识教育、开发本土文化与构建外语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从2007年新学年开始,我国将全面实施新课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即将全面展开,作为普通教师势必要努力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那么课程改革究竟改什么,怎么改?笔者认为,对于第一线的普通教师来说,课程改革就是由旧课程的实施转向新课程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不仪仪是组织上、形式上的转变和教丰于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方面面,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课程改革不是另起炉灶,旧课程传承和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如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注重双基等教学思想和观念,在新课程中仍然要继承和发扬.对于旧课程容易滋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灌输轻启发,重模仿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重教书轻育人等弊病,要通过改革把它们拒之新课程大门之外.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传统《高等数学》的弊端:教材上"重科学、轻人文"、"重理论、轻应用",教学模式上"以教师为中心",并围绕该课程的教材改革,阐述了构建立体化教材的基本思路,力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满足社会对理工科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2.
现代技工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设计是指以现代技工院校为依托,为培养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内容编排。其现状为课程目标重"专"轻"通",课程结构重"技"轻"文",课程实施重"程"轻"果"。主要问题包括课程设置目标缺失、课程设计结构失衡和课程实施路径不畅,解决方案有课程目标技艺道一体、课程内容通专特一体、课程实施工学评一体。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已多年,但是,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在数学教学中还不够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实践中,来自课程、教师、学生和教师培训等因素对初中教学教师实施新课程产生的负面影响:课程因素方面有新课标"大众数学"的理念对数学传统的冲击,新教材对数学内容方式的处理对数学逻辑结构的冲击,新课程评价制度与当前考试评价制度滞后的冲突和新课标对西部和农村学生的研究不足等;教师因素方面有教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意识与理念滞后和班主任工作繁重等;学生因素方面有班额大和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新课程的教师培训重课程理念,轻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数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课堂上教师注重“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从课程的设置、结构、课堂教学活动上做了较大的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有义务和责任改革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教师管理机制的弊病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显现:重权力主导,轻民主意识;重制度管理,轻人文关怀;重竞争激励,轻团结协作;重无私奉献。轻身心健康。为凸现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管理有必要在刚性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者应从确认教师“主人”身份、保障教师民主权利、变革教师激励策略、营造良好学校文化等四个方面入手,改革传统的教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起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思考艺术综合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的教师素质结构和重艺轻技等问题,发现只有教师加强学习,发挥特长,践行艺术课程培养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最终目的,才能让自己和学生共同在新课程中成长。  相似文献   

17.
李锋伟 《河南教育》2007,(12):35-36
长期以来,我国课程评价的研究比较薄弱,没有建立起通过评价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有效评价机制.从观念上看,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对课程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从实践上看,我国学校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比较单一,重测试型评价,轻非测试型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常常不乏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的现象.课堂结构往往重教师的讲授和灌输,轻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课后,教师却常常抱怨"已经把大量的题目讲完,为什么一到考试学生还是出错?"这就提醒我们,改革初中数学复习课教与学的方式已刻不容缓,复习课的课堂结构必须优化.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师范生入职教师教育中存在着诸如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性课程师资力量缺乏、教师教育特色不足等现实问题。高度重视改革的标准化、加强教师标准的约束力、强调"学校体验"的全过程性以及重视教育实践课程等是英国改革入职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经验。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要从思想认识、加强师范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着重加强入职教师教育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入职教师的教育改革,以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重内容、轻方法"、"重方法革新,轻内容改革"以及"重形式,轻实质"的不良倾向,提出教学方法革新与教学内容改革需要协调发展的观点;并分析了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革新的要求和思路;进一步从教师树立"系统性教改"理念、全面优化教学设计,学校完善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激励机制两方面探讨了教学方法革新与教学内容改革协调发展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