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比分析复旦大学2011年与2007年研究生“三助”工作基本状况,梳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三助”工作的发展变化,分析了目前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个能适应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需要的研究生“三助”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与原则、系统结构、功能特点和技术实现。系统分析了研究生“三助”工作流程,运用信息技术为研究生搭建网上虚拟的“三助”工作环境.辅助管理人员基于网络对“三助”岗位进行管理,加强动态跟踪管理及质量监控,提高研究生“三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从事助教、助研、助管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研究生"三助"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教师育人、教育管理部门育人和社会育人三个维度的协同育人与研究生"三助"工作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以明确责任、提高参与度、扩大资金来源、完善培养考核体系等措施,以提高"三助"工作成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根据教育部 2 0 0 0年 1号文件的精神要求 ,加强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国医科大学于 2 0 0 0年 7月召开了全校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 ,会议明确指出 :努力探索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下大力气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引导和锻炼 ,培养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我们认为 ,研究生参与“三助”(助管、助教、助研 )工作是培养研究生实践工作能力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模式。我校近几年在开展“三助”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我校开展“三助”的方法1.“三…  相似文献   

5.
“三助”工作作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服务高校各项工作和改善研究生待遇等方面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研究生兼作“三助”工作的现状 在当前教育大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不断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的良好形势下,研究生兼做“三助”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三助”岗位的规模偏小。一定数量和种类的“三助”岗位是大力发展研究生兼做“三助”工作的首要前提。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兼任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对“三助”的岗位范围做出了学校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三助"工作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助”工作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要做好研究生“三助”工作:一要实行经费多轨制、二要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三要遵循研究生科研自主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概述了“三全育人”视角下的研究生育人理念,然后分析了设计类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最后提出了“三全育人”视角下设计类专业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路径,包括构建导师—辅导员全程参与的研究生育人体系、构建导师—辅导员全方位融合的研究生培养平台、构建导师—辅导员全员参与的交流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调查分析西部地方综合高校研究生“三助”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岗位设置、申请与聘用,经费来源与资助标准,考核与劳酬发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形势下西部地方综合高校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部边疆普通高校实施研究生“三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生“三助”工作现状、问题等现实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符合西部边疆普通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的“三助”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回顾美国大学研究生助教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视角,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以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实施“三助”岗位聘任管理、提升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提出对研究生“三助”制度进行系统化设计的思路:在强化研究生“三助”制度经济资助功能的同时,兼顾多样化的制度设计目标,包括促进教育机会公平、补充大学人力资源、培养研究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的“三助”管理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个能适应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需要的研究生"三助"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与原则、系统结构、功能特点和技术实现。系统分析了研究生"三助"工作流程,运用信息技术为研究生搭建网上虚拟的"三助"工作环境,辅助管理人员基于网络对"三助"岗位进行管理,加强动态跟踪管理及质量监控,提高研究生"三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了研究生参与“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美国高校在“三助”实施和管理方面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同时为了使“三助”工作能够高效的运转,还建立了研究生“三助”培训制度以及为研究生“三助”工作提供多方面的建议和相关指导,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三助”岗位,提高科研能力。德国研究生教育只有一级即博士生教育模式。由于德国博士生教育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三助一辅”是有效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确保高校良性运转的重要政策,它的预期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具体执行中考量效果。通过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对政策执行各因素的分析发现,研究生“三助一辅”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研究生“三助一辅”文本的内在限制影响政策执行力度、高校研究生的认知偏差影响政策执行过程、高校管理部门的行为偏差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单向度的高等教育环境影响政策执行效力等问题,制约着“三助一辅”政策培养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从优化政策顶层设计以推动政策执行落地落实、兼顾岗位需求与学生发展以提升目标群体政策认同感、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以调动执行主体积极性、优化高校教育环境以营造良好政策生态四个方面来推进“三助一辅”政策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长足进步。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研究生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对北京地区几所艺术院校进行调研,发现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展望未来,艺术院校要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发挥“云思政”价值引领,健全“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塑造“美育育人”理念等方面不断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努力培养“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培养机制改革下研究生“三助”功能及实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研究生"三助"工作,认为培养机制改革下研究生"三助"工作具有培养、资助及完善补充高校人事管理体制的功能.实现"三助"功能,需要建立健全"三助"工作制度;理顺学校、院系、导师和研究生四者在"三助"工作中的关系;统筹学校资源,多渠道筹措"三助"资金,提高研究生"三助"工作待遇.  相似文献   

16.
高校研究生兼任“三助”的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管”、“助研”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才开展起来,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相比较仍显滞后。在现阶段,研究生“三助”工作存在岗位规模偏少、经费不足、报酬偏低以及相关部门和研究生导师推动“三助”工作的意识淡薄等问题。高校需要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外的研究生“三助”  相似文献   

17.
彭文华  苗增良 《文教资料》2010,(14):191-193
研究生兼任助管、助教、助研“三助”工作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产生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地方性高校中开展这项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研究生“三助”工作正常作用的发挥。本文作者就研究生“三助”工作在地方性高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就业面临经济衰退导致就业市场劳动力供需关系失衡,研究生海外留学及签证受阻加大国内就业竞争力度,研究生求职定位缺乏适应性调整等问题。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要开拓思路,构建就业工作“三全育人”机制。高校应全员调动,完善研究生就业工作全员育人机制;全程跟进,强化研究生就业工作全过程育人机制;全面展开,协调研究生全方位育人机制,全面促进研究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9.
以“研”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线。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实践为例,从导师队伍建设机制、科研育人长效机制、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三个方面介绍了土木类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以期为工科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之路提供借鉴。创建大师引领、产学研管协同、全球聚力的导师团队建设机制,建成了“德艺双馨”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对接“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依托大国工程,构建科研育人长效机制,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优秀时代新人,实现了时空融合、多方互动的科研育人全过程协同管理和全过程评价;创新多元融合的交通土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了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20.
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需要开发德育资源,寻找有效的德育载体。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的“三助”不仅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有利于研究生自我教育,是具有较强目的性、实践性、实效性的德育载体。要从研究生全面发展出发,丰富“三助”内容,建立规范的操作模式,发挥导师的带教作用,使“三助”德育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