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工作计划《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为贯彻执行《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精神和决定,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报》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编辑部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在1996年度,致力进行...  相似文献   

2.
《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纪要为加强和规范《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工作,经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聘任的《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委员会于1995年10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宣告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编委会成员13人出席,2人因事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江苏图书馆学报》自1980年创刊到1998年第6期共100期为研究对象,统计了有关数据,对其历史沿革、栏目特色和编辑状况作了介绍;其编辑情况又从其栏目变化状况、版式设计的变化、所收文章的变化及其它方面的编辑状况四点入手,阐述了其编辑特色.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新世纪图书馆》2014,(1):F0002-F0002
1980年,以《江苏图书馆工作》之名创刊,如今,她已走到了第35个年头。从《江苏图书馆工作》到《江苏图书馆学报》,再到《新世纪图书馆》,从季刊到双月刊冉到月刊。  相似文献   

5.
朱琳 《出版科学》2016,24(4):114-118
《努力周报》创刊于1922年5月7日,1923年10月21日终刊。办报期间,其编辑重心曾作若干徘徊,而非之前研究认定的以政治时评为始终。本文结合史实与历史文献资料,对一年半生命的《努力周报》的编辑播迁进行研究,考述与论证其从“二十年不谈政治”到笃定“努力谈政治”,再从“努力谈政治”到“止了壁”不谈政治,转而以思想文艺尤其思想作为编辑播迁的落脚点和重头戏的编辑转向特点,以及其间经历的适应历程。  相似文献   

6.
20余年的军旅生涯,我从一名连队战士报道员,到团、师、军新闻干事,再到《解放军报》的记、编辑。回顾这条虽不辉煌却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成长之路,我有一条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越是同行、越是同吃一锅饭、同揭一杆旗的“自家人”,越需要加强沟通和理解。否则,就越容易出现“一家人常说两家话”、“最陌生的人是自己人”这样的滑稽和尴尬。2001年元宵节刚过,《解放军报》年度记会在北京召开了。作为一个记的凳子尚有余温、编辑的椅子还没有坐热的“老”记、新编辑,我发现不管是会上还是会下,编辑、记之间,最热切的渴望、最迫切的期盼,是希望彼此能够有更多的沟通、更深的理解。联想起平日里经常听到有的作抱怨“真不知道编辑是怎么想的”,而编辑又常常感叹一些作“说了那么多还是没领会我们的意图”这样的“残酷现实”。我更加感觉到通过《军事记》这个桥梁,加强记与通讯员队伍沟通理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我谈了上述感想并提出上述建议时,《军事记》的领导和编辑们非常重视,当即决定推出《编辑心语》这个小栏目,并厚爱加错爱地让我来先开几炮。面对记、通讯员队伍中的如林好手,面对编辑阵容中的方家硕儒,我战战兢兢地接下了这“烫手的山芋”……唉,不多罗嗦了,反正是聊天,聊得大伙觉得中听,我就多聊它几回。如若大家听得乏味,不妨直吹“口哨”,我会赶紧闭嘴,另请高明。  相似文献   

7.
王志昆 《图书馆论坛》2003,23(6):107-112,120
文章选取《图书馆论坛》与《四川图书馆学报》作为东西部图书馆学期刊的代表,分别对两刊的基本情况以及200l-2002年的载文、作者进行统计,以了解该刊作者在各地的分布、发展情况和作者的发展潜力以及学科的发展前景,寻求促进图书馆学期刊事业繁荣与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曾记得,三年前,在中国编辑学会和业内人士的热心奔走和呼吁下,《中国编辑》杂志终于创刊了,从此,中国编辑学会有了自己的会刊。这是中国编辑学界和中国编辑行业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在中国编辑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红梅 《编辑学报》2012,24(4):390-392
编辑团队是科技期刊的宝贵资源,编辑团队建设是期刊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以《生态学报》为例,全面、系统分析并总结编辑部在编辑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有效激励机制和完善编辑部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获得的经验。多年来,《生态学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较好地实现了编辑个人发展与期刊发展的结合,充分调动了每名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刊物质量,促使刊物稳定、快速发展。加强编辑团队建设使《生态学报》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图书馆学刊》1990─—1994年五年之中的30期为研究对象,统计了有关数据,其中对《学刊》稿件的编辑规范、载文析略、作者分布、引文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创刊的《人民文学》被誉为新中国的"国刊",担负着"主流话语"下引导全国文学创作的示范性职能。《人民文学》的编辑们既要严格贯彻构建"主流叙事"形态的编辑理念,又要兼顾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力求在作家、读者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于是,各种编辑策略层出不穷。《人民文学》、《人民文学》的编辑、《人民文学》的作家作品的命运形象地为我们勾勒出"十七年"期间作品、编辑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12.
卢全 《编辑学报》2012,24(4):394-395
最近在翻阅杂志时不经意间读到《编辑学报》上逸名的文章《请给年轻编辑一个成才的舞台》。记得第一次阅读这篇读者来信时,我刚从医生转行为编辑。时光荏苒,如今从编已是第4个年头。这4年里,我切身感受到了编辑工作的甜酸苦辣,也经历过痛楚和彷徨,现在重读这篇文章,又有了别样的感触。  相似文献   

13.
从《著作权法》谈编辑的两重含义张洪玲【北京】“编辑”一词的含义应如何界定,至今仍在争论之中,《编辑之友》也刊登了一系列的文章介绍各种观点。在1995年第5期上有叶向荣同志的文章《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我很想就其观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14.
编辑作品概念重构●叶向荣【长沙】在研究编辑概念的过程中涉及到编辑作品概念,我发现我国《著作权法》的编辑概念和相应的编辑作品概念,存在逻辑矛盾和法理缺陷,应当纠正。我认为编辑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而形成新作品(编辑作品)的著作活动,及从事这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编辑》很有创意,他们让我谈一谈“比生命更长的书”。对于一个爱书人而言,这是一个绝好的题目;只是涉猎面宽泛了一些。面对自己的书架,《辞源》、《辞海》、《说文》最让我依恋;淡绿色的中华版《二十四史》最让我敬重;低价购得的《道藏》最让我骄傲;宋刻版《算经十书》最让我喜爱;还有《柏拉图全集》、《胡适全集》、《傅雷全集》、《朱白清全集》、  相似文献   

16.
胡啸 《出版参考》2023,(1):64-67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编选的一部供私塾使用的启蒙教材,收录了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22篇古文。对《古文观止》进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编选者的编辑观,即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内容要包罗万象,体裁要丰富多样,评注要准确独到;而编辑特色上突出为科举考试服务的实用性,继而上升到弘扬儒家文化思想,注重“文以载道”的传统。通过分析《古文观止》编辑特色,也可挖掘出对今天编辑工作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报《稿约》与编辑的法律意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苏慧  陈卫萍 《编辑学报》2003,15(3):186-187
调查了2001年出版的200份高校学报刊登《稿约)的情况。结果发现,对《稿约》普遍重视不够。讨论《稿约》存在的2个问题,印形式上的随意性与内容的不完整性,而这正反映出高校学报编辑著作权法意识的缺乏。  相似文献   

18.
徐柏容先生新作《编辑创意论》,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没有像许多编辑学著作那样论述选题、组稿、审稿、加工等过程,而是以做好编辑工作的一个关键——编辑创意作为主线,论述如何创造性地进行编辑工作:从总体编辑构思到选题创意,从创意基础到思维方法,从创意的主体到创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春秋》是《申报》1933年1月10日创办的一个文艺翻刊,第一任主编是周瘦鹃,最后一任主编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王进珊,前后断断续续出版了约15年之久。王进珊从1946年9月2日到1947年11月30日,共编辑《春秋》15个月375期(其间《春秋》共出版376期,3.947年8月30日杜月笙六十寿诞专辑为王进珊生病请假,由别人代编),随后又接着主编了1947年12月3日剖办的《文学》周刊,至1948年6月3日终刊,共出敝29期。《春秋》是《申报》的综合性文艺副刊,发表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小品、美术作品和外国文艺为主,当时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及活跃的青年作者,都在《春秋》上一再发表作品,因而《春秋》在广大作者和读者中事有很高的声誉,被目为其时全国报纸文艺副刊的榜样。  相似文献   

20.
编辑创新:重视主体要素与遵循编辑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创新,现在谈论得很多了。早在20世纪末,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编辑创意论》,这是一本专门研讨编辑创新的书。书中曾说:“创意也可以说就是创新……有……创意,就必会有创新全过程的相继出现。所以,从本质而言,创意就是为了创新,创意也是创新之本。”(该书第9页)这是因为,创新总是来自某种新思想、新观念,再以理论或器物、制度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