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鉴于以往研究中专利引文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知识基因这种特殊知识单元,从知识内容流动的视角,定量研究从科学到技术的知识传播机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研究案例,识别技术领域的知识基因和专利引用的5个关键基础学科,研究各学科与技术领域的知识关系。通过构建知识基因的传播级联网络模型,对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专利科学引文,知识基因流动能够揭示从各学科到技术领域的更加真实的知识传播关系;知识基因的短期影响力水平与来源学科有关;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受到马太效应影响;受异质性知识组合效应的影响,跨领域知识基因在传播网络规模、寿命、影响力及创新“催化”能力方面优于技术领域一般知识基因,后者的产生速度和传播速度则更快。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预测、基础学科布局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德斌 《现代情报》2011,31(12):27-29,33
本文对领域本体及知识整合的相关理论及实践应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并对领域本体引入知识整合中做了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同时笔者还构建了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整合模型,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3.
发明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发明质量是创新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企业发明专利层面研究跨领域科学搜索、网络位置与企业发明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位置在科学搜索的领域多样性和企业发明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以1999-2006年USPTO授权的燃料电池专利中企业专利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科学搜索的领域多样性和差异性正向影响发明质量,领域集聚性负向影响发明质量;科学领域的网络中心性负向影响发明质量,结构洞正向影响发明质量;科学领域的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削弱了领域多样性对发明质量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丰富了科学搜索、科学知识网络和企业发明质量相关研究,同时为“基于科学”的企业实现高质量发明创新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陈文春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148-151,168
团队是高科技企业构建其竞争优势的关键子系统,团队知识整合是组织知识管理与创新的重要环节,如何促进团队层面的知识整合是高科技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对我国高科技企业中93个工作团队进行施测。研究结果显示:在高科技企业团队中,认知信任对系统式整合的影响更显著,情感信任对协调式整合的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结论对高科技企业团队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组织提升并维持市场竞争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可持续竞争优势得到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普遍重视,但已有研究缺乏从内外部因素的整合视角来探讨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基于此,本研究结合资源基础理论,从外部知识获取与内部知识整合的综合视角,建立了跨界搜索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模型,阐释了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并以先进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调查所得的316份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前瞻性跨界搜索和追随性跨界搜索对可持续竞争优势存在倒U型影响;(2)前瞻性跨界搜索和追随性跨界搜索对知识整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知识整合对可持续竞争优势存在倒U型影响;(4)知识整合分别在前瞻性跨界搜索、追随性跨界搜索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核能的公众接受性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交叉研究课题,也是风险认知学科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主题之一。当前国内学界在该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理论水平和研究方法相对落后于国际学术前沿,迫切需要展开深入研究。文章以中、英文权威科学索引收录的期刊论文为对象,使用理论综述的方法展开综合研究,以期为核能公众性研究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预判。文章首先对核能公众接受性研究构建一幅整体图景,接着对这一领域的中外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将现有理论成果整合成一个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指出未来的核能公众接受性研究应将宏微观跨层互动与文化视角纳入分析,加强跨学科领域的理论对话,以及引入更为有效的研究方法并提高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跨层次分析理论方法,整合了团队层面和个人层面因素,探讨了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氛围对成员个体知识创造的影响机理,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并提出对应的理论命题。研究揭示:除了直接促进作用外,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氛围不仅直接促进成员知识创造,还通过个体的知识增长对其产生间接作用,并正向调节创造性人格与成员知识创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跨层次分析理论方法,整合了团队层面和个人层面因素,探讨了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氛围对成员个体知识创造的影响机理,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并提出对应的理论命题.研究揭示:除了直接促进作用外,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氛围不仅直接促进成员知识创造,还通过个体的知识增长对其产生间接作用,并正向调节创造性人格与成员知识创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今知识管理研究领域存在着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的范式.这种二元对立的范式不利于研究者的交流与沟通,阻碍了知识管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应当加以整合.在全面论述知识管理复杂性的基础上,引入复杂科学管理理论,提出整合知识管理研究范式的思路与设想.新范式将知识管理看作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以复杂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为支撑,整合人、组织、管理和技术四大要素,运用综合集成的方法,为知识管理的研究构建统一的规范和科学交流平台,从而有效解决了二元范式对立所带来的障碍,推动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白云朴  李果 《情报杂志》2022,(8):138-148
[研究目的]科学数据共享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对科学数据共享研究领域的文献产出情况、研究热点、知识基础以及演化历程进行探究和总结,为促进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法,对2001-2020年期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所收录的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被引分析。[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研究热点由早期科学数据共享技术、共享模式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研究扩展到当前数据共享政策、数据共享基础设施、长尾科学数据共享等问题研究。此外,科学数据共享研究领域早期主要受制度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影响,现阶段主要受虚拟组织理论、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和长尾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知识获取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元分析法归纳了影响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知识获取的关键因素,建立基于WSR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可表达性、知识嵌入性、知识的异质性、激励机制、沟通机制、动机与意愿、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转移能力、知识识别能力和知识挖掘能力是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知识获取的关键影响因素,IT能力和知识搜索能力对知识获取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将为提炼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的知识获取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升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知识的管理越发显得重要。但一直以来对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关注的多是知识采集,而忽视了对知识整合这方面的研究,实际上知识整合才是企业现今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本文就什么是知识整合、知识整合对企业的意义以及在整合过程中企业遇到的困难及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企业知识整合模型。一、知识整合概述1.知识整合的定义知识整合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和集成,实施再建构,使单一知识、零散知识、新旧知识经过整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知识整合绝不是…  相似文献   

13.
知识整合与思维关联是跨学科科研获得成功的关键。选取智能制造领域的典型跨学科研究团队为研究对象,以扎根理论为主导工具进行探索性研究,得出结论:知识关联整合受到知识因素(知识整合)、主体因素(思维关联)及合作因素(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其中,知识因素是动力基础,主体因素起到认知调节作用,合作因素是重要支撑条件。最后针对知识关联整合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和理论模型,提出跨学科研究组织建设及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4.
科学系统的复杂化,使许多社会问题和科学研究无法单一学科独立完成,跨学科知识合作创新,成为现代科学不可或缺的研究模式。识别跨学科潜在知识关联,是促进跨学科合作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科学生长点的基础上,定义"知识生长点"为:产生新知识的科学生长点,并分析其基本属性与测评指标;定义"跨学科知识生长点"为:引入跨学科相关概念、理论、技术与方法,与活跃的学科关键知识点融合研究,产生创新知识的生长点,并分析其相关研究现状;"跨学科潜在知识生长点"的识别有利于促进知识创新,分析其产生元素学科关键知识节点、跨学科相关知识的识别方法,并探讨运用定量模型和定性咨询等方法,识别跨学科潜在知识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郭艳婷  郑刚  钱仲文 《科研管理》2019,40(10):169-183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新型追赶阶段,如何有效配置与整合内外部资源成为企业能否实现全面追赶的关键问题。考虑到传统技术追赶理论对开放式创新范式下的追赶战略解释力有限,本文通过整合中国转型背景下的企业创新实践和相关研究,构建了一个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框架,并揭示了后发企业如何跨边界协同内外部资源,塑造动态平衡的新型追赶路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浩  黄剑 《科学学研究》2016,33(8):1272-1280
作为不同于独立创新和企业间主动合作创新的新集群创新模式,SCAI螺旋揭示了溢出知识经外部创造升华后,再由溢出企业通过主动知识获取活动将这部分外部创造的同源新知识转移回企业,无障碍吸收并整合运用的创新机理。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选择了大连软件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访谈数据、档案数据和文件资料,将所获得的二手资料与一手资料交叉验证,并运用扎根理论对研究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SCAI螺旋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有效性维度及衡量标准,挖掘了集群共有知识的演化规律,并揭示了SCAI螺旋模型在实践中被集群企业的广泛运用。研究发展了集群创新理论和集群知识理论,尝试将知识创造理论从企业层面向集群层面拓展,从知识生产者角度,发展了集群知识溢出与集群绩效关系研究,并对集群创新形成了跨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从租金理论出发研究科技企业孵化器价值创造路径,为孵化器在价值创造上的理论建构提供参考,也为经济租金理论在平台组织层面的研究内涵提供了实践依据。本文提出了四种价值创造的路径,并对三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价值创造的要素、过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孵化器平台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产生了李嘉图租、熊彼特租、可剥夺性准租金以及张伯伦租;这些租金分别来源于孵化器难以模仿的服务、高效的知识整合、制度设计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外部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有关组织内跨功能单位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以中国科技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跨功能单位合作及其对新产品创新性和上市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剖析了知识整合机制和高管参与在上述影响中可能扮演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跨功能单位合作对新产品创新性和上市速度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2)知识整合机制对跨功能单位合作与结果变量(新产品创新性和上市速度)的影响关系起积极调节作用;(3)高管参与对跨功能单位合作与结果变量(新产品创新性和上市速度)的影响关系起积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外知识创新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晔武 《情报杂志》2007,26(12):74-77
知识创新的研究正日益深入,许多专家学者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为知识创新提出了系统、科学的研究框架。国外近十多年来较为成熟的知识创新模型进行了综述,期望通过对知识创新管理的认识,为该领域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强调技术的跨领域关联与主导作用,对其识别将为政府推动跨产业跨领域创新、提前布局相关技术领域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首先,运用GloVe模型向量化专利文本,按照专利与技术领域的语义接近程度划分专利所属领域;其次,基于GMM算法提取各领域技术主题,依据技术主题之间的语义距离,构建技术主题关联网络;最后,利用漏斗模型,依据技术主题的共性指标、跨领域指标、关键性指标筛选出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结论]运用养老科技领域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智能控制辅助技术”“无接触式躯体感知技术”“沟通与信息辅助技术”“适用性技术”为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通过比对国家相关政策内容,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