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主导逻辑类型的形成及演化路径能帮助企业认清发展的源动力。基于动态视角,采用扎根理论配合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蒙草生态"主导逻辑的形成及演化。结果表明:(1)新创企业成长历程中存在市场利益获取主导逻辑、技术创新驱动主导逻辑、价值共享网络主导逻辑3种类型;(2)主导逻辑形成主要受企业发展需求、市场需求、政府政策、机会识别4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机会识别是促发主导逻辑形成及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3)过程中以"行业机会识别—政策机会识别—市场机会识别"的发展推动企业主导逻辑由市场利益获取到技术创新驱动再到价值共享网络的演化。  相似文献   

2.
郑帅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21,42(1):33-46
制造企业生态化创新战略转型中,枢纽企业为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如何伴随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而做出技术、商业决策?依据“情境-结构-机制”的研究框架对海尔集团进行纵向案例研究,从模块化视角探索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演化机制与路径特征。研究表明:(1)情境主导了技术创新的可实现性,技术标准、用户需求和政策支持3个情境因素驱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交互演进。(2)发现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的3个重要特征,即创新架构模块化、交互界面开放性、网络治理嵌入性。海尔模块化生态圈战略转型历经的开拓布网期、扩展织网期和颠覆融网期3个发展阶段,以 “产品、生产模块化-组织模块化-超模块化”的架构创新驱动了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 “以内部研发为中心的创新体系-以产业链协同为中心的创新体系-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3)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实现机制突出表现在杠杆、协同和互利机制上,通过揭示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实现机制的作用逻辑,提出杠杆机制呈现出重用“模块资源-平台资源-场景资源”的演化路径,协同机制使枢纽企业在系统中的角色沿着 “分解者-平台领导者-创新集成商”演化,互利机制呈现出“企业主导-开放市场机制”的演化路径。研究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传统制造企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战略转型提供方案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3.
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演化发展的系统。在提出生态系统变革式演化方式的基础上,采用案例研究法探索成熟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变革式演化的过程机理与竞争优势的转换再造。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因素与生态系统自身身特性因素共同驱动变革式演化,演化过程表现为形成变革共识、推进变革行动和创造性颠覆,并由系统底层个体力量或高层领导者战略主导推动,演化再造了适配新产业环境的企业内部异质性资源能力差异和外部协同关系差异。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互联网+"战略背景下最活跃的创新生态系统类型,其演进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风险都有可能影响整个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阶段特征分析基础上,将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分为平台构建、平台治理及平台变革与发展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应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产业基础技术选择风险、合作伙伴选择风险以及变革风险。根据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各阶段存在的风险,通过建立产业技术基础标准化机制以及互惠性利益共享机制和严格的淘汰机制来规避风险。此外,平台主导企业还可以有效利用外部环境因素,采取前摄行为来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的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转型经济情境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备受关注却众说不一。对此,本文从制度逻辑理论视角出发,以我转型经济背景下的一个典型产业--汽车产业的实践为例,通过对主要的乘用车生产企业行为特征及其与政府、消费者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性分析,识别政府驱动逻辑与市场逻辑的演化、动态关系模式及关系机制。研究发现,在转型经济情境下,政府驱动逻辑对于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而市场逻辑的影响力则逐渐增强。同时,此双重制度逻辑之间的关系经历了由兼容性向竞争性的变革,关系的复杂程度亦不断加深。而这一变革过程是二者相互博弈而不断形成新态势的过程,其博弈机制在于以各方利益最大化为准则。  相似文献   

6.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缓解产能过剩矛盾。本研究以2012年世界银行提供的关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营商环境质量调查数据,就信息通讯技术应用能否成为一个有效的战略手段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信息通讯技术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因此可将信息通讯技术应用视为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信息通讯技术应用影响企业产能过剩的渠道机制和调节机制,渠道机制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推动企业创新和强化信息共享来有效发挥去产能效应;调节机制是政府管制弱化了信息通讯技术应用的去产能效应,而法治水平则强化了信息通讯技术应用的去产能效应。进一步地,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信息通讯技术应用的去产能效应在不同规模和不同产能利用率的企业上表现出差异性,对于大中型企业和产能利用率较高的企业而言,信息通讯技术应用所发挥的去产能效应会更加显著和强烈。  相似文献   

7.
知识具有适应性和突变性等多重复杂性特征,揭示知识的演进规律有助于企业因势利导,增强自身知识的适用能力、稳定能力和价值再造能力。本研究基于集合论思想,构建包含知识层次、进化动因以及进化方向3个层次6个因素在内的知识进化影响机制模型,并对161家高技术企业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知识适应/遗传进化的驱动机制有3条路径,分别为知识基础主导逻辑下知识权力驱动型、知识基础主导逻辑下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共享意愿驱动型以及知识基础主导逻辑下知识权力与知识共享意愿驱动型。(2)知识变异进化的驱动机制有3条路径,分别为知识基础与知识权力主导逻辑下知识距离驱动型、知识基础与知识权力主导逻辑下知识共享意愿与知识扩散路径驱动型和知识基础与知识扩散路径驱动下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共享意愿驱动型。  相似文献   

8.
于超  朱瑾  张文倩  张耀耀 《情报科学》2018,36(12):111-117
【目的/意义】在线社群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实践模式,探究在线社群协同进化耦合域的构建机制和 耦合动力,同时为在线社群的发展和商业模式构建提供有益参考和实践价值将显得尤为重要。【方法/过程】从信息 交互和组织生态学的视角通过文献梳理归纳与逻辑推演,提炼在线社群协同进化耦合域运行机理及演化特征,并 厘清在线社群协同进化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在线社群协同进化过程中有三大耦合域, 分别是知识共享耦合域;资源拼凑耦合域;社群新稳态耦合域。通过对协同进化耦合域的构建机制的梳理,进一步 得出在线社群发展的主导逻辑,并构建了在线社群协同进化耦合域动态匹配模型并梳理出在线社群协同进化耦合 域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归纳性纵向案例研究方法,以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TC)为研究对象,对其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动态过程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通路创新共同驱动了HTC的战略转型;后发企业遵循先技术轨道升级,后价值链环节跃迁的路径进行转型;技术创新遵循先聚焦创新性,后转向自主性的演化路径;通路创新遵循先寻求沟通性,后寻求可控性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创新联合体是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进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载体,但现有研究缺少对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驱动创新联合体建设的理论机制和作用路径的研究,更鲜有研究关注如何在缺少科技领军企业的中西部地区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地构建创新联合体。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研究对象,分析归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驱动创新联合体建设的基本架构和过程模式。结果发现,创新港搭建了“战略科技人才培养—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整合式架构,通过“一个循环、两大特色、三位一体、四大板块”整合式推进区域性、研究型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建设。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了整合式创新理论视角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驱动的创新联合体如何实现融通创新、助力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模式、政策启示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产能过剩行业风险是我国当前经济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领域。本文研究了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债务风险特点,以及债务风险向银行的传导机制。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有效调动政府和市场资源、优化信贷结构、采取差异化化解模式、有效发挥债委会作用、推动市场化债转股和建立长效机制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如何快速协调机会情境与战略执行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商业模式既定框架以抢占市场先机成为实践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蒙草生态”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基于动态资源管理视角探究机会窗口驱动下主导逻辑指导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路径。研究发现:(1)主导逻辑作为管理者感知外部情境的认知桥梁,因其呈现较强能动性使得组织可以快速捕捉外部机会情境信息进行内部战略响应与更新,是组织将信息内化的重要媒介;(2)动态资源管理具体表现为主导逻辑指导下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交互产生瞬时行动驱动差异性战略结果生成的过程,其作为沟通管理者认知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组件,推动了管理层认知向组织战略执行层行为的跨越;(3)管理者与外界机会情境互动产生的主导逻辑指导企业改变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的协奏模式促使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依次形成“市场适应型-技术引领型-共享开放型”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  相似文献   

13.
3D打印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根据客户要求定制生产,是工业4. 0下我国智能制造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制造业升级变革的重要依托。3D打印的技术创新是服务主导逻辑下制造业服务化的要求,驱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变革。论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思想,系统分析了服务主导逻辑下3D打印的创新逻辑,讨论了平台型的3D打印商业模式的创新。论文在比较分析国内外现有主流3D打印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共享社区、按需打印的交易服务、3D打印市场整合、众包以及生态系统等平台型的3D打印商业模式创新,并基于商业模式创新从扶持3D打印平台的创新发展、启动3D打印的创新培育工程以及完善3D打印的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促进我国3D打印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胡川  郭林英 《科研管理》2020,41(5):40-46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深入分析了产能过剩作为一个有效的刺激手段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以2014-2015年存在产能过剩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基础,运用OLS回归探究了产能过剩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企业产能过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刺激企业创新的发展,且产能过剩并非完全直接作用于企业创新,其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部分通过中介变量闲置成本来实现。当企业产能过剩程度高、闲置成本大量增加时,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不得不考虑创新,通过提高创新力来突破当前的发展困境。进一步地,国有股比例作为调节变量,在产能过剩激励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增强作用,即企业的国有股比例越高,产能过剩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也就越强。最后,为政府政策出台和企业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以261家制造业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企业外部因素(数字环境、融资环境、技术环境)和内部因素(内部管理能力、资源获取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对制造业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多重联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单个因素并不会构成高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但自主创新能力对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普适作用;数字环境主导下资源与创新驱动型、数字环境助力下自主创新驱动型和企业内部自主创新驱动型三种组态可以促进高企业转型升级,不同组态代表着不同内外部环境下转型升级的多重实现方式,尤其对于一线城市来说,数字环境与企业内部环境对企业转型升级存在协同效应;非高企业转型升级也包含三种组态,它们均显现出自主创新能力缺失的问题,再次印证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并从整合视角挖掘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外部协同机制,从而推动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研究。  相似文献   

16.
扩展了"设计驱动创新"国际前沿理论,提出了技术-文化综合创新新趋势下基于三维驱动力网络的包含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设计驱动的6条创新驱动路径以及3类创新驱动路径组合,并通过引入创新驱动因素和创新类型耦合和路径组合简并概念,证明技术演化中主导设计形成之前路径组合的简并状态与传统的创新双动力模式一致,多种驱动力组合路径是主导设计形成后解耦分支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多样化的客户需求促使企业不断转变经营方式与思路,以应对动荡市场环境。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处理好复杂情境与战略选择之间的适配关系,从而构建新型主导逻辑以指导资源配置成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本研究从组织惯例适应性变革视角出发,选取伊利自1996年上市以来的企业数据为案例研究对象,借助扎根理论析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三种主导逻辑类型,并厘清不确定环境下企业主导逻辑构建及更新路径。研究发现:第一,基于情境变化的组织惯例启示面的形成代表组织将情境解读和内化的过程,是推动企业构建差异化主导逻辑的根源;第二,组织惯例启示面和执行面随环境变化进行适应性变革是组织突破主导逻辑路径依赖、消除执行鸿沟,实现新型主导逻辑动态构建及更新的关键;第三,环境压力与机会窗口为主导逻辑的生成与更新提供了情境需求,促使企业逐步构建了“市场拓展型主导逻辑—品牌引领型主导逻辑—联盟创新型主导逻辑”的多逻辑体系。本文研究结论解构了复杂情境下企业主导逻辑构建与更新的路径,并且为主导逻辑领域研究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战略转型过程机理模型并分析模型中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研究显示:转型动因驱动力通过对战略转型过程的传导影响对转型产生驱动性作用;转型环境洞察力通过对企业面临机遇、挑战和政策环境的识别形成转型方向和时机;转型变革领导力来自转型团队的洞察力、决策力、推动力和整合力,通过转型过程活动对战略转型产生影响。最后,通过对案例企业战略转型过程的深入分析,验证和完善战略转型过程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9.
徐升艳  邬径纬 《资源科学》2020,42(11):2224-2236
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工业土地出让的微观数据和地级市行政审批中心数据,研究行政审批改革对产能过剩行业工业土地出让的影响,对地方政府执行去产能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发现,①地级市设立行政审批中心后,促使地方政府显著减少了产能过剩行业的土地供应;②区分城市类型发现,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对产能过剩行业土地供应的抑制作用在普通地级市比省会城市效果更大;③地区和行业间存在异质性。行政审批中心设立,显著减少中西部地区城市产能过剩行业工业用地出让,对东部地区城市影响较小;显著减少制造业产能过剩行业工业用地出让,对非制造业影响较小;在制造业内部,对制品业影响减少显著大于加工业。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规范行政审批有助于地方政府减少产能过剩行业的土地出让,从土地供应视角为地方政府落实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政策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根据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重点深化中西部地区的行政审批改革;采用专项政策推动国企主导的非制造业行业改革;注意制造业内部的产业差异,更多关注以中间品为主的加工品行业的去产能。  相似文献   

20.
共享价值创造是企业推进国家共同富裕战略实现的核心方式,会受到政府治理行为变革的影响。然而,政府数字社会创新作为政府治理行为变革新形态,其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共享价值创造仍有待深入论证。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构建了政府数字社会创新和企业共享价值创造的理论联系。借助我国各地陆续引入城市大脑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政府数字社会创新能促进企业共享价值创造,而且以城市大脑服务广度和应用清晰度为代表的政府数字社会创新水平越高,企业共享价值创造表现越好。机制检验发现,企业管理者战略领导力视角下的管理者能力和政治关联分别正向调节和负向调节政府数字社会创新和企业共享价值创造的关系。研究发现补充了企业共享价值创造的政府治理行为变革驱动因素研究,为政府数字社会创新对企业共享价值创造的影响及边界条件议题提供了有力回应和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