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概述 一、语言概况 玉溪地区辖玉溪市和澄江、江川、通海、华宁、峨山、元江、新平、易门等八县。全区1984年统计共有人口167002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505290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0.2%。有彝、白、哈尼、傣、壮、苗、回、蒙古等30多个民族,主要分布在元江、峨山、新平等三个民族自治县,其余县市也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全区通行汉语。少数民族聚居区除回族只使用汉语外,其它民族一般是双语制:在本地讲本民族语;和汉族交往说汉语;两个语言不通  相似文献   

2.
在多民族国家,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成就方面存在着差异。在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少数民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以汉文化为主流文化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学业成就受到社会、家庭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多重影响,其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较为深层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可采取以下几种策略:学校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策略;少数民族家长改变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少数民族地区要正确理解和实施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3.
幸福观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国家和民族地区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对他们的幸福观教育,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也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增强,同时对整个少数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和进步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科书是实现教育目标、辅助学生学习的最经济、最有效的工具,更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教科书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能满足民族地区的需要、能满足民族地区学生的需要、能满足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科书中反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适当地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是必要的.教科书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能促使学校实现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银川市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民族关系复杂而典型。用居住格局、少数民族就业与教育、文化的融汇整合、民族通婚四个变量来分析衡量银川市的民族关系状况;民族关系特点体现在经济利益、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关系辐射范围广三个方面;影响银川市民族关系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差异因素、宗教信仰因素;发展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对策包括: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注重方式方法,妥善解决影响民族关系的事件;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许多的少数民族是拥有自己的语言的,而为了保障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避免民族问题不必要的冲突,法律上允许各民族的语言进行使用与发展。少数民族的教学中,学生大部分母语可能是其民族语言,但是我国文化的发展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能够学会汉语,因此双语教学在少数民族教育中是必须施行的。在当前的少数民族教学的过程中,已经基本实现以汉语教学为主,辅以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授课形式,切实保障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关系。进行双语教学,让课堂教学能够更加灵活,使少数民族的学生学到和汉族一样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促进少数民族与汉语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是一个拥有219.9万少数民族人口的多民族大省,同时,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又是甘肃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具有各个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高校负担着为国家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类高级人才的重任,在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挖掘整理和继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独特优势.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相结合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双赢途径.  相似文献   

8.
玉溪要真正把旅游业发展起来 ,在资源开发、改造、提升、包装等方面 ,必须从基础着手 ,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改变特色不特、热点不热、旺季不旺、长期徘徊于旅游市场边缘的状况 ,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具体说来 ,应抓住以下 4方面 ,寻求突破点 :1.着力塑造花腰傣奇特民俗文化。“花腰傣”是傣族的一个支系 ,约 7万人 ,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新平、元江的河谷地区 ,保存着古朴、自然的文化和风俗。“花腰傣”的饮食文化、宗教文化丰富多彩 ,特别是服饰文化更是别具一格。可通过图片、文字、录像、宣传资料、旅游光盘等…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受教育规律的影响,又受民族发展规律的影响。在多民族或多元文化的国家里,少数民族教育总是在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中存在和发展。少数民族能保持或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其民族教育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少数民族自身的各种因素及其文化教育的特点。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民族文化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没有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就没有民族地区国民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不会有民族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发展;民族地区要谋求发展,首要之举是发展教育,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科学知识,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国家重点建设计划中,应优先保证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民族地区教育的研究,使民族地区教育获得健康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产业是中国整个文化产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利用当地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从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民族地区科技能力普及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关系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元江县民族中学教学工作期间,我对全县的英语教学现状作了一番调查,兹将调查所得整理如下:一、英语教学的社会历史背景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处玉溪地区南部;全县总面积为二千八百五十八平方公里。其中,高寒山区和半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8%,元江两岸的江谷盆地仅占全县总面积的2%。元江县是多民族聚居县,县内生息着哈尼族、彝族、傣族、汉族、白族、拉祜族、苗族和回族及少数山苏族等九个民族。全县总人口为169877人,其中,三个自治民族的人口为  相似文献   

13.
多民族共同聚居与发展,形成了新疆民族多源生成、多元并存的文化体系和形式多样、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民族地区教育也呈现出多样性发展趋势。通过田野调查、个案研究,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视角,探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以民族体育项目-摔跤为范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将摔跤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较强的锻炼价值;能充分满足各族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办学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应建立一种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多元文化教育更有利于新疆多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少数民族文化在教育体系中得以传播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民族地区学生培养的高度重视,内地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重大挑战,其教育管理、安全稳定已经成为高校日常管理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基于内地少数民族独特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认同和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如何优化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强其思想政治认同度,切实增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增进多民族并存的校园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社会,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制约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人文、经济、自然、政策和文化等,也有别于发达地区和省份其他地区的特殊性.新时期推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主要有现代新型农业产业化、现代工业的规模化、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民族事业的迅速发展、政策规划的科学合理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国家认同感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心理基础。少数民族大学生既是我国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其民族的知识精英,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政教育应该立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方面的授课内容,全面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文字教材是指使用特定民族文字编写的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本研究中特指中小学教学用书。在我国实行双语教学大背景下中,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是民族教育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社会发展、经济竞争等客观原因,少数民族语言正处于濒临消失的困境,民族文字教材的编写与使用也面临巨大挑战。在我国民族种类众多,民族文化迥异的特定国情中,保留民族语言是贯彻国家民族政策、实践民族平等、保留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民族观也应运而生。但总的看来,尊夏贱夷、以夷变夏的观点,即汉族歧视少数民族的情况一直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不仅是本民族精神的写照,也是本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晶.而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浓厚的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西部文化的显著特征,但在西部大开发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体现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正大量流失,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如何走出一条边远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子,这既是地方党政各级领导多年来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高校师生关注的话题。96年暑期,玉溪师专科技文化和扫盲服务队的师生一行三十余人深入到我区新平县扬武镇开展活动,并重点到了镇所属的6个办事处、8个自然村、4个学校点和3个厂矿考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了较深的感触。 杨武镇位于新平县东南方,东有省政府开发山区资源带动地方民族经济的试点企业鲁奎山铁矿的矿区所在地——鲁奎山;西有即将开发成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磨盘山;南北与元江,峨山山水相依,国道213线横穿其中,是一个横亘于素有“高不过鲁奎,大不过磨盘”两座大山之间的处于两地州(玉溪地区与红河州)、四县(新平、峨山、元江、石屏)结合部的交通较为便利的彝山小镇,是地县乃至全省的一个窗口。全镇共有10个办事处,98个自然村,102个合作社,3个街道委员会,有32个县、镇属机关单位(县属8个,镇属24个)。全镇共有4548户,人口20222人。其中,集镇内1178户,人口4778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