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整个马克思经济学大厦的基石,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产业结构和劳动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一些人对劳动价值论的真理性地位开始怀疑和动摇。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怀疑,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价值的真实源泉、劳动价值论与非劳动价值论的共存、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劳动内涵与外延的拓展、劳动价值论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等问题是需要澄清的理论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诞生于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时代,它是马克思运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从根本上改造了的劳动价值论,是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工人阶级的武器。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就要吸取前人的智慧,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同时我们应该丰富和发展它,因为时代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已经被扩展,劳动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他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 ,是对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否定。深刻剖析这些观点 ,有助于我们了解其错误所在 ,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4.
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创造财富,满足人生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是人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手段。按照现代汉语的释义,劳动即在;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价值,价值源于劳动",这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价值理论偏离了这一原理,就不是真正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笔者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重点对新时期新情况下劳动新特点做了深入分析。当代劳动主要表现出五方面特点。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劳动分配是体现劳动价值的实现形式,就必须结合劳动新特点的变化实现对劳动分配的适当调整,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劳动最大价值量,激活劳动价值的创造。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深化认识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正确看待经营管理、科学技术与价值创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形势下,从劳动论、劳动价值论两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可以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8.
知识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价值论作为科学理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 ,知识作为特殊劳动产品在价值的生产中具有源泉作用 ,知识价值论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地租理论来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租问题比较特殊,在这领域的研究中,很难象其它领域一样,高度抽象掉非劳动因素,仅用劳动说明地租的来源。马克思在研究中,并不否认自然资源、稀缺、市场状况、所有权、垄断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在地租理论中,马克思再次引用“社会总劳动”的概念,是马克思劳动决定价值走向“价值的本质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理论的起点。这为我们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提供支点。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是在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理论,是劳动者追求自身解放和自由发展的理论武器和依据.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理应归劳动者所拥有,这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所在.不仅如此,劳动价值论还是对按要素分配的科学否定,是按劳动分配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价值源泉多元论的观点,通过重温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论述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根据的实证,以及非劳动因素对价值创造影响作用的分析认为从价值凝结的角度看,劳动是价值财富的唯一源泉;从使用价值创造的角度看,劳动和生产资料是物质财富的共同源泉.非劳动因素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仅是潜在价值源,劳动才是现实价值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劳动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出发点以及伦理旨归.习近平在劳动人性论、劳动价值论等方面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的思想,并在劳动主体伦理、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伦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定历史时期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等方面丰富了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阐明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唯一源泉的理论。我们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面临的条件有很大不同。本文以党的十六大为指导 ,结合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门是创造价值的重要部门,师生员工劳动是创造价值的重要劳动。教育部门在价值创造上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点,在价值形成上具有长期性、多源性、潜在性的特点,在价值实现上具有滞后性、长效性、共享性的特点。充分认识教育部门劳动创造价值,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在实践上有助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证明:钱伯海教授<论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根本关卡>的观点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根本对立的.这就是: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价值,钱教授是物化的死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价值一元论,钱教授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物化的死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二元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钱教授的剩余价值理论掩盖、否定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我国的国家治理、企业管理及个人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何开发、利用好大数据这一宝贵的战略资源,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新课题。在大数据时代,对大数据的研发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指导,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阐述对大数据时代的认识,论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探讨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自动化,电子化,甚至信息化的出现和第三产业的崛起,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发生了许多变化,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例如,科技的发展使生产中需要投入的劳动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融入世界市场,将面临更加丰富的商品和形式多样的劳动,这将改写我们应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经济背景,要求我们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本文着重从脑力劳动、科技和管理人员的复杂劳动、第三产业的生产性劳动、世界劳动四方面对价值的创造作适当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说明: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即已为其地租理论特别是级差地租理论奠定了初步基础;马克思在50年代已基本建立级差地租理论,此时他已把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从“土地报酬递减律”下解放出来,并以地所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之提供了充分而完备的基础;马克思在60年代已完成整个地租理论,他在广义劳动价值论和广义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已系统表述了级差地租理论和绝对地租理论。  相似文献   

20.
劳动范畴作为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其贯穿于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当中,成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枢纽[1],在马克思整个理论大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术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重视程度都颇高,因此科学掌握马克思劳动范畴相关理论的发展动态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需求[2].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