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32(5):2+161-F0002,F0003
徐安辉,男,汉族。生于1965年,宁夏彭阳县人,中共党员。1981年考入宁夏固原民族师范学校,1985年毕业被保送到宁夏大学中文系,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1989年7月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教育硕士在读。现为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宁夏作协会员。  相似文献   

2.
赵洁婷,女,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1985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教育硕士学位。曾任鸡西市师范学校政工科副科长兼团总支书记,后调任鸡西大学党委组织员;现任鸡西大学师范学院院长。2004年晋升为汉语言文学教授。赵洁婷同志语言功底扎实、文学底蕴丰厚、教学经验丰富,见长于普通话的推广与研究,多次受省教育厅师范处委派到牡丹江、七台河等地检查指导普通话推广工作,并经常为市广电、教育系统的员工进行普通话培训、测试,是鸡西地区普通话专家、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  相似文献   

3.
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严重不适应语文教育的需求 ,认为过去那种培养通用型人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已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以往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通用课程外加几门教育类课程的观念和模式 ,也应彻底改变。阐明了以培养语文教育素养为核心的三个层次、五个板块的新课程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4.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该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在网络环境下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质效。  相似文献   

5.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改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倾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因此,社会对现今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造势在必行。本文以黑龙江财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13年所进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研究汉语言文学现象和规律的专业。临沂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根据学生就业方向的调研.确定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创新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架为外语工具课程、网络工具课程、基础综合素质课程、专业方向骨干课程和职业生涯设计课程五个部分,体现出创新性、实用性和国际化等方面的鲜明特色。经过从方案到实施的推进、从形式到内容的推进、从教师到学生的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初步显示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汉语言文学是中国的国语专业,主要是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汉语言文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更深刻的含义,但是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各地学习汉语的热潮掀起,我国在各大高校都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对文学爱好者的培养。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老师主要以人文理论知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在现今社会要求复合型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中心也要转向以实用性为主,所以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使得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本文主要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重要性和怎样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  相似文献   

8.
汉语言文学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前身可追溯到1958年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该专业从专科发展到本科,  相似文献   

9.
你·我·他江西省上犹县众多的自考生中,要说在最短时间内通过自考、品尝到甜美果实的.李华仁算是其中当仁不让的一位。上犹县金盆乡中心校副校长李华仁1998年上半年开始参加汉语言文学专科自学考试,1999年12月专科毕业;2000年下半年开始报考汉语言文学本科,2003年12月本科毕业(若非因2002年托人报考时误报而错过一年机会.则  相似文献   

10.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培育我国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以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为重点,具体阐述了汉语言文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意义以及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已成为地方高校实现汉语言文学学科应用性转型的应有之义和常规选择。本文结合安康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情况,试图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及模式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12.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F003-F003
袁曙霞,女,1956年生,河南内黄人。1977年考入贵阳师范学院(现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到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至今,1989年评为讲师,1996年评为副教授,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中文系总支书记、副系主任。  相似文献   

13.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极其迅猛的发展和进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汉语言文学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众所周知的是,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国文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汉语言文学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地发展并且创新我国汉语言文学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在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网络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整个汉语言文学发展有许多有利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将网络语言更好地应用到汉语言文学发展过程中。本文就目前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基础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掌握汉语言文学课程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最终实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课程教学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与高校其他课程相比,汉语言文学课程更容易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把思政教育落实到课堂。探讨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必要性、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方式,提出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模式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的前身是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创建于1978年,是与学校同时诞生的院系之一。2006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宁夏师范学院,中文系也随着学校的升本而升格,于2007年更名为人文学院。人文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办学传统,是一个培育汉语言文学人才和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人文学院的历任教师潜心教坛、崇尚学术、立德树人、为师重道,这种历久弥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薪火相传,深深地镌刻在历届学子们的心中。35年来,毕  相似文献   

16.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汉语知识和文学知识方面的专业,是高职院校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高职院校开设的汉语言文学涉及的知识面广,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重点一般以汉语言文学的理论知识为主,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教学不够重视,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认识不够。教师主要围绕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教师在这种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把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信息与流媒体技术进行深层整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能提供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流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深度上。由浅层整合到深层整合,逐层论述了流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技术形式。  相似文献   

18.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中,贯彻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办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将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知识点传授,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网络化不断加深,现阶段,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人们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通过利用互联网,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各种学习资源,高职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提高高职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活跃性。就网络环境和汉语言文学的关系而言,网络环境在为汉语言文学创造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齐玉朝  孙春青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1):F0002-F0002,F0003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前身可追溯。到1958年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该专业从专科发展到本科,教学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该专业现设有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和高级涉外文秘两个方向,全日制在校生1000余名。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1名’其中教授13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