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再论公共传播权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的数字版权立法中的公共传播权对图书馆服务构成一种威胁。为了保证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继续发挥其为公益性服务的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版权法应对图书馆在公共传播权方面享有的例外仅利作出规定。同时,应将授权许可、法定许可等权利限制方式适时、适度地引入数字图书馆活动,以与合理使用一道建立起关于新的版权问题的综合协调模式。另外,应加快网络环境中的版权集体管理机制建设的步伐,提高图书馆获权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其扩张使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权力无法保障,对授权许可也造成很大困难.应采取通过法律手段限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扩张,建立高效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保留并适度扩张图书馆例外权利,建立图书馆版权联盟等手段,保持图书馆公益性质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之间的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3.
公共借阅权是指版权人因其作品在图书馆等公共机构被免费利用而享有补偿金的权利.分析公共借阅权制度对版权人、书商、图书馆和读者等不同利益群体产生的影响,认为公共借阅权制度虽然有可能对图书馆和读者产生不利影响,但在总体上有利于作品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促进本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版权修订:对公众利益的最大维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著作权利益平衡的观点出发,介绍了新技术环境下澳大利亚版权修订的背景与过程,对版权修正法中提出的公共传播权、合理使用制度以及图书馆权利例外的规定进行阐述与分析,探讨澳大利亚版权体系对公众使用者利益的维护,力图为我国数字版权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公共借阅权制度在数字环境中的法律适用性问题,分析图书馆电子借阅服务对公共借阅权制度发展的影响及其在数字环境下的应用现状,探讨公共借阅权制度解决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从征求意见稿到定稿,可以看出版权法对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豁免权利的限制,这种限制必然影响到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本文试图在分析版权扩张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影响的基础上,为现有形势下的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找到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版权问题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不可回避的法律因素。本文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化服务中所涉及到的版权关系,总结出数字图书馆的版权利用三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建立适当的网络传输权、确立公共借阅权、完善著作权的集中管理等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图书馆权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是对图书馆权利的限制,涉及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共享、资源整合等图书馆通行服务方式。本文分析在条例许可的范围内,合理利用图书馆权利的方式,对与条例冲突的图书馆现行服务方式的转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罗雪明 《图书馆论坛》2007,27(4):77-79,3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图书馆在数字信息网络时代获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条发展之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障碍,版权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文章分析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将遇到的版权问题--“三权”困境,即复制权、公共借阅权、公共传播权困境,讨论了在现有的版权框架下图书馆如何规避版权风险,以及为图书馆创造一个宽松的版权环境所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权”困境与数字图书馆版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图书馆在数字信息网络时代获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条发展之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障碍,版权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本文分析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将遇到的版权问题——“三权”困境,即复制权、公共借阅权、公共传播权困境,讨论了在现有的版权框架上图书馆如何规避版权风险,以及为图书馆创造一个宽松的版权环境所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了对<草案>第四条第(五)款的立法建议将"公共图书馆"改为"非赢利性图书馆"或"图书馆因非赢利性目的";对"应当根据情况"中的"情况"予以列举,或规定原则性衡量标准;补充图书馆为保存数字信息和开展馆际互借服务的合理使用权利;对合理使用制度采用"混合式立法模式".对<草案>第六条的立法建议把该条中的"公共图书馆"直接改为"图书馆";规定各级政府为法定许可使用费的支付主体;考虑图书馆的公益性和非赢利性,在制定付酬标准时,将图书馆与社会上的商业网站加以区别;应该在建立"数字化复制法定许可"制度的基础上构筑"信息网络传播权法定许可"制度;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定许可付酬标准时应该对图书馆可能分别向"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付费的"两次付费"的情况给以考量;"中国文字作品著作权协会"为法定许可使用费的管理机构;法定许可费的分配,应侧重于对作者的补偿,同时兼顾社会利益,包括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开展管理的合理成本和对作者的补偿以及建立基金会(作者养老基金、社会基金、科学基金)等三大部分;对<草案>颁布实施前未附带"版权声明"的图书法定许可使用作出变通性规定;把在图书中附带"版权声明"作为作者的一项法定义务进行规定,并在<出版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中补充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文献信息在网络传播中的版权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数字化文献信息在网络传播中直接涉及到著者、传播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给版权的保护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在法律对策方面要充分平衡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利用版权集体管理制度,创设数字化文献信息的“公共借阅权”。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趋势,而由数字技术带来的版权扩张却使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版权之间的冲突加剧.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版权的冲突本质上是公益与私权的冲突,但"限制私权、维护公益"的惯常做法并不能缓解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根据权利限制的基本原理,公共文化服务所要实现的"公益"必须建立在版权这一"私权"得到充分实现的基础之上.相对于合理使用和版权补偿金,法定许可更符合平衡公共文化服务中"私权"与"公益"的要求,有必要在版权法框架内对公共文化服务法定许可使用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数字版权保护环境中的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图书馆在现行版权体系下步履维限,解决问题的出路是调整版权制度,使之适应于作品生产、传播、利用的新的技术背景,满足数字时代权利分配与利益调和的需要。为此,要重新界定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畴,赋予图书馆必要的法定许可,完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数字时代版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使权利人主体及其相关权利不断增加,版权客体范围也不断扩大.网络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技术措施、权利管理信息等成为了数字时代版权法律赋予版权人的新权利.出于权利限制目的的合理使用制度在法律和技术双重挤压下呈现弱化趋势,空间不断缩小,功能逐渐弱化,以至于无限接近于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6.
入世以后,我国图书馆数字化与电子版权规则在复制权、公共传播权以及合理使用等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冲突.本文分析了图书馆数字化过程中与WTO环境下电子版权规则的诸多冲突,从基本原则、网站建设与自主版权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为数字图书馆合理规避电子版权规则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尽管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试图在保护权利人权益的同时,通过"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方式对权利人权益附加各种限制,维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信息公共获取的平衡,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依然构成不小的冲突与影响.提出在现有法律框架基础下从宏观、微观层面寻求突破,尝试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对信息分类管理分级传播、建立知识共享许可机制以及参与国际图书馆信息共享体系等多种途径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知识和信息传播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创作共用"许可协议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作共用“许可协议是网络上数字作品的许可授权机制,一方面基于版权法保护,一方面保障公众信息权,以促使作品更广泛有效地被利用与再创造为目的。“创作共用“许可协议有利于版权人、作品的个人使用者、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利用。在使用“创作共用“许可协议作品过程中,被授权者应注意避免侵权、合理注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字期刊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版权问题关键在于授权许可。期刊数字销售的实质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数字技术平台与期刊出版者的合作协议因缺失作者授权,限制了数字期刊行业的发展。厘清期刊"数字发行"的法律属性,建立期刊社与作者的出版合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默示许可制度,是治理数字期刊版权困境的可行出路。  相似文献   

20.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中有关图书馆合理使用的条款,在版权所有者、图书馆及版权使用者中引起很大争议.本文主要评析了争议中的几个焦点问题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是否应予保持;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是否伤害出版社等版权所有者的利益;享有版权限制的是否应该是公共图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