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蜀道申遗需要川陕甘三省蜀道沿线各城市联合开展。古人视为"不可轻弃"的巴蜀屏障故道陇南段和军事、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功能兼具之祁山道,以及屡屡改变天下格局的"诡道"阴平道在古道中地位重要、功能特殊,其众多的遗迹遗址历史文化价值很高,在蜀道申遗中不可或缺。陇右特色独具的陇城古城、"吴家军"遗迹和纪念地、《西狭颂》摩崖石刻、祁山和祁山堡武侯祠、杜甫祠等自然人文遗迹,伏羲女娲传说、牛郎织女传说、氐羌民族故地等文化背景,增加了陇南古道在蜀道申遗中的份量。起步晚的陇南在申遗时要注意避免走"建设性"破坏、急功近利等歧路。  相似文献   

2.
天水扼陇蜀之咽喉,居关中上游,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蜀汉《隆中对》北伐战略提出的"西和诸戎"随着形势的变化上升为主导战略,天水也就成为蜀汉北伐的必争之地和北伐战略的轴心。诸葛亮五次北伐,二出祁山;姜维九次伐魏,七出陇右,都在天水留下诸多遗址,如诸葛军垒、街亭等。以这些遗迹为载体,留有民间传说、文人墨客的凭吊古迹的上乘诗文佳作。  相似文献   

3.
高黎贡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南方丝路从大理、保山前往腾冲、德宏边境的天险关隘。1944年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在这里与守山日军发生激烈争夺,双方死伤累累,留下大量触目惊心的血战遗迹,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雨,至今仍保存完好,成为今天开展爱国教育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实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国内兴起的"国学热",诸如央视百家讲坛的"易中天评《三国》热"、"于丹《论语心得》热",以及瑞典歌德堡号仿古船重走海上丝绸之路达到广州等,这些社会现象给我们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前  相似文献   

5.
史籍所载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与习称的“六出祁山”不符。案《三国志》,诸葛亮在首次北 伐后,又在当年“冬,亮复出散关”。则知建兴六年,诸葛亮三次组织北伐。所以“六出祁山”之说是真实 可信的。  相似文献   

6.
拉开现今足球比赛的战幕,到处都充满了激烈争夺的场面.请看:攻守双方不是在争夺球,就是在争夺空间或争夺对手.进攻性争夺和防守性争夺在不断地转换着,但争夺的中心是球.比赛中对抗的激烈程度和攻守的速度,是衡量现代足球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争夺愈激烈、速度愈快的情况下,完成的技术数量越多,质量越高,说明技术水平越高.自七十年代出现了"全面型"之后,攻守争夺日趋白热化,标志着足球技术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三 魏晋部分 (一) 三国时期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六、七十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公元220年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全国性动乱,从此军事斗争的中心转入三家之争。天水地区处陇右要塞,为魏、蜀争锋之土。如著名的“街亭”之役、及“六出祁山”都发生在这里。天水之名气,由此发起。但从总的局势看,大抵是以渭水为界。渭水北面及今天水市为曹魏所有,而渭南即长江流域之徽县、两当为蜀汉所有,其间地西和、礼县为胶着状态,时为蜀有,时为魏占.由于陈寿撰《三国志》无《地理志》一门,加之战争动乱,使考证本区辖县困难重重。今据有关文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考述。 《晋书·地理志》云:“天水郡,汉武置,孝明改为汉阳,晋复为天水”。  相似文献   

8.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建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目前,史学界对于三国终止时间大都比较赞成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的时间,而对于起始时间却众说纷纭。基于这样的矛盾,文章探究了三国的断代问题,着重分析了《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关于三国历史的记载,三国中国的涵义,如何计算三国起止时间等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罗勇 《保山学院学报》2014,(3):54-59,85
论述明以前云南永昌地区的诸葛武侯遗迹和庙宇。从诸葛武侯南征史实、传说和遗迹的产生,永昌地区的遗迹、传说和武侯祠等方面进行讨论,认为明代永昌地区的武侯遗迹、传说和庙宇的出现,是明朝统一永昌地区后,当地民众与明朝统治者相互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物化的盐商历史遗迹作为盐商文化的载体,是扬州盐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遗迹遍布扬州各地,主要集中在古城区、古运河沿线、蜀岗-瘦西湖片区以及仪征市.对扬州盐商历史遗迹进行空间整合开发目前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遗迹选择不准确、遗迹整合不全面、遗迹开发不均衡、盐商主题不突出等问题.在对扬州盐商历史遗迹空间分布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突出重点、注重差异、优势互补的原则,完善线路产品,是旅游工作者目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十六国时期的中国北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诸侯割据、区域性政权叠起、战乱频仍的地区。赫连勃勃是这个特定历史背景下雄踞一时的风云人物 ,大夏政权是赫连勃勃凭借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割据性统治王国 ,统万城则是体现大夏政权辉煌历史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从南阳出土的彭伯壶铭可确知,两周之际有一个彭国。学者已经指出,《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之彭仲爽当来自考古揭示的南阳春秋彭氏家族墓地之家族。“申俘”即申国俘虏,彭仲爽很可能是申国与彭国交战或申国灭亡彭国时所俘。可能,亡国后之彭氏家族被迁往今南阳之申国。楚灭申国联合了彭氏家族,治理申县和对外扩张又得到彭氏家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现存朝鲜半岛和唐朝关联的金石碑志共有233篇。金石碑志可验证、补充《旧唐书》、《资治通鉴》、《三国史记》等文献记载的缺失,有助于对入唐新罗僧侣关联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唐与朝鲜半岛关系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翔实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真实再现历史人物的诸多事迹,给人的感觉是,以忠勇为主,兼有冷静和蔼等个性,在调和中达到统一,成为经典的人物形象,其实质是对儒家道德品行的追求。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两个相关主题:一是对赵云形象的分析和理解,二是赵云形象在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这一命题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阿斗》是一部近似鲁迅《故事新编》的历史叙事类文本,它对三国历史别具一格的重写,与《故事新编》对传统"故事"的"新"说如出一辙,反映了不同时代作家对"历史"共同的思考与理解。然而,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语境和个性气质的差异,两者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并体现出不同的叙述风格。同时,《故事新编》是启蒙精神对传统思想的全盘否定,而《阿斗》则是对传统与启蒙的双重批判与继承,主张用道家自然主义精神疗治启蒙的"现代性"弊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文化旅游需求日益增长,各级政府对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视以及日、韩、东南亚地区等市场对三国文化的追捧,三国文化旅游再掀热潮。许昌是我国三国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享有三国文化之乡的称号。作为汉魏故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文化旅游成为趋势和时尚的背景下,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背景下,许昌三国曹魏文化旅游呈现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全部一百二十回小说文本中,随故事情节发展,相继出现二百余首诗词作品,其题材类型多样,各类体裁形式纷呈,并大量引用前代文人咏三国时代人物之诗作入小说。这些诗词作品已经成为《三国演义》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以小说存诗"的版本价值和"以诗词论史"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运用社会学理论,对体育与战争两种社会现象进行辨析。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体育与战争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源头所在。对体育与战争中所共同存在的攻击性行为、体能需求、谋略运用、团队精神等因素进行类比分析。指出,尽管战争与体育存在多方面的类同,然而两者也存在互斥性:体育增进友谊和团结,战争却留给人们猜忌和仇恨;体育强调公平竞争,战争却是不择手段;体育是一种游戏,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战争则是一种杀戮,是对生命的冷酷践踏与摧残。  相似文献   

19.
《围城》问世以后,即成为一定时空下的历史存在,同时对它的读解也是一个历史的存在。特定时代的接受语境成为读解《围城》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理解了《围城》的接受语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接受史,对它作出更接近文本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过秦论》、《六国论》堪称古代史论中的“双璧”、饰史事以立论,展文采以进讽是两文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 史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