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为了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拨乱反正,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准确把握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中国知识分子队伍的基本状况。对知识分子的社会政治地位特别是其阶级属性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逻辑严密的论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劳动者——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系统、严谨的论证及其相关论述所形成的完整的知识分子思想。为我们党和国家确立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地位.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依靠科技和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党在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的同时,对知识分子政策也进行了调整,这些政策的调整,对抑制"左"倾错误,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起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在调整政策的根本问题———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上,党内出现了较大的分歧,毛泽东同志在这一问题上呈现出正确与失误并存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无比正确。这一理论体系不但对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建设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也是有指导作用。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二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20页)邓小平同志这段话精避地分析了教育与强国的关系。通过反复学习《邓小平文选》中有关教育的论述,我深切体会到: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的历史过程,党经过长期的探索,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逐渐制定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知识分子政策.导致这一演变的原因是由于它是以党的思想路线为基础的,与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定的不同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内始终认定并坚持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属性的典范。他不仅在建国前夕就已认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和职员都是工人阶级",而且在1956年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各方面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对知识分子的这种定性定位,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制定并实行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莫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尽管后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发生扭曲,知识分子政策也随之发生严重失误,但周恩来依然坚持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属性的正确观点,千方百计地保护知识分子,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努力为知识分子"正名",重申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为从根本上解决知识分子问题创造条件。周恩来在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属性问题上的坚持和努力,不仅充分展现了他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风范,而且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避免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更大失误。  相似文献   

6.
自从人类历史上出现阶级,教育就具有阶级性。统治阶级总是以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培养为本阶级服务的各种人才。当然,取得统治地位的无产阶级也不例外。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是取得统治地位的无产阶级领导的社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在谈到中国改革大业时,邓小平把人才问题提到相当高的程度,他提出:“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他希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使学校成为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生产基地,并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一、正确估价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开展各项工作的总的行动纲领,其内涵被澜壮阔,涉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不少关于教育思想的论述,既体现了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学习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并使之得到贯彻,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具有重大意义。 一、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历史轨迹 翻阅《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可以看出,《邓选》中有不少篇幅论述了科技兴国、发展教育、人才难得,体现了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观、教育观和人才观。一句话,这些观点体现了小平同志务实的作风,一切都是为了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9.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素质教育已成为世纪之交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和实践课题。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昌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取决于人的素质。邓小平同志在一九八五年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以国民素质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李岚清副总理在《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一文中指出:“素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指针。“三个面向”,首先是“面向现代化”。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核心是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能胜任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首先是班主任教师。班主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邓小平同志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从马克思的论述,从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实情,从科技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同步提高的紧密关系等角度充分论证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光辉论点,进而阐明了改变落后、提高我国科技水平的方针设想.经过十年的实践,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论点.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日,在一次听取汇报的会议上他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以及其他重要文章和讲话中,总结了我们党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根据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新交化,对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论述,阐明了我们党在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毛泽东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未酬之志,是摆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集体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按常规,要么是武力吞并,要么是促使其内部起义。但是邓小平同志却创造性地提出了用“一国两制” 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课题。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实践或者经历时间不长,因而他们对社会主义本质难以作出更准确的概括.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也有不少精辟的论述,然而终究没有能够突破对马列主义原理的一般理解.邓小平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在总结社会主义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个长期以来未弄清楚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的划时代的科学概括,这一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和贡献.一、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最显著特点.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②“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不是一般地重申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的经济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本文试图通过邓小平同志经济理论中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论述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创立和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制,是邓小平同志一直十分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和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现阶段的法制建设的内容、任务、途径等问题,作了深刻而又全面的论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法学思想.笔者通过对《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学习,试图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理论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面对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形势,高等师范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大胆进行以提高教学质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为宗旨的改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高度概括了新的历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问题、粮食问题、农业的发展方向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乡镇企业的作用问题、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这一理论,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初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它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各类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则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人才培养这一巨大的教育系统工程中的“奠基工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指导下,玉溪市从市委、市政府到各乡(镇)的领导干部,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基础观,重视幼儿教育这一“奠基工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同时,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贯穿邓小平理论始终的根本问题,而这一根本问题的实质也是整个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则是发展的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这一核心与实质的经典表述.“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