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以“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1985年、1995年调查指标为基础,对全国10省(市)中小学生的6项可比性指标进行了10年发展变化的动态分析,以揭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变化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10年间,1)乡村学生身高增长幅度高于城市学生,而体重、胸围增长幅度则小于城市学生;城乡男生肺活量增长大于城乡女生,城乡女生肺活量大部分省(市)出现下降;城乡男女学生身体发育匀称度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乡村学生维尔维克指数的增长仍明显低于城市男女学生。2)城乡女生生长发育约提前1~2年,城乡男生趋于稳定。3)城乡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高低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相应的关系,但少数地区出现反差,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利用新疆1985年和2014年7~18岁少数民族青少儿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对该地区维、哈、柯青少儿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进行30年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1985-2014年,新疆维、哈、柯等少数民族7~18岁青少儿生长发育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身高、体重、胸围生长长期趋势仍然存在;维、哈、柯族青少儿间生长发育水平和生长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哈族男、女青少儿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明显好于维族和柯族青少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族青少儿身高、体重、胸围突增高峰年龄有所提前,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7~19岁畲族儿童青少年进行了身体形态的测试调研,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畲族男、女儿童青少年之间的身高、体重二项指标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系统比较分析.通过对畲族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二项指标的自然增长值和自然增长率的分析,来描述我国畲族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生长发育水平的内在客观规律,为我国畲族地区学校体育的健康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国民身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横剖面调查是体质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其结果能够有效的反映研究对象的体质现状。对生活在不同地域人群同时期体质状况横剖面调查结果的比较 ,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在体质方面的差异。据此寻找原因 ,为增强体质提供对策。通过对同处东亚的中日两国国民的身高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 ,中国年轻男子 (从 7~ 2 9岁 )的平均身高低于日本同龄人群 ,45岁以上年龄人群高于日本同龄人群。女子身高虽然从总体上还高于日本同龄人群 ,但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年轻女子的平均身高与日本同龄女子已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依据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汉族男生、女生和男、女学生之间的身高、体重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系统比较分析,揭示了学生身高、体重二项指标的自然增长率和其生长发育的内在客观规律,为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家长做好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监测和评价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 、田野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云、贵、川西南三省6个世居少数民族青少年1995-2010年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西南7~18岁少数民族青少年身体形态生长水平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身高长期生长趋势减缓,体重、胸围长期生长趋势仍然存在;各民族间生长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白族、羌族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位于其他民族前列;各族青少年青春突增期、突增高峰年龄出现提前;食品卫生、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的体格状况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晴雨表.人们熟知日本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从战后经济快速增长到现在的稳定发展期间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20多年来,中国经济同样得到飞速发展,因此,从纵向的角度研究日本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有助于了解和改善中国青少年的健康工作和营养状况.利用1960-2005年期间日本国民营养健康调查中的身高、体重和BMI数据,将11-25岁年龄段的身高、体重和BMI进行纵向关联分析作图,同时对中国某高校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和BMI数据进行分析和作图.通过比较,得到以下结果:日本男性的BMI在青少年的中后期达到峰值,随后,这种增加趋势明显减少;中国男性在15-25岁之间没有出现BMI的峰值,而是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日本和中国女性的BMI都在青少年的中后期达到峰值,然后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身高能反映骨骼的发育即体内蛋白质、钙等营养贮备情况,体重是一项综合指标,反映肌肉、内脏的发育即体内蛋白质、脂肪、热能等贮备情况。故身高和体重是评价人体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生长发育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最常用的形态指标,也是WHO列为的必测项目。由于身高、体重不同,人体出现不同体型。若单纯以体重反映肥胖,只能是一种粗略的估计,不科学。本文探讨了贵阳市金筑大学95级全体学生不同体型身  相似文献   

9.
1994年全国5~6岁幼儿基本体操表演者的身体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4年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单位的幼儿基本体操参演队员进行了7项形态指标的测试(身高、坐高、体重、肩宽、胸围、上臂围、皮褶厚度),从中筛选出355名5~6岁幼儿为分析样本。研究表明:1)练习幼儿基本体操的“小运动员”与正常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基本一致,幼儿基本体操的训练不会影响幼儿的正常发育。2)提供了幼儿基本体操“小运动员”形态指标的参考值。3)练习幼儿基本体操对幼儿“肥胖儿”的减少有益。  相似文献   

10.
小花苗属苗族花苗的小花支系,身高较矮。测试了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南开乡20—60岁成年小花苗男女各280人的8项形态类指标,并对有可能影响其身高的因素进行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小花苗男性平均身高154.09厘米,女性平均身高144.88厘米;影响其身高的因素可能与居住环境、营养状况、饮食习惯、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医疗情况及经济情况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凉山地区彝族男性少年儿童的体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凉山地区的385名(7~17岁)彝族男性少年儿童的32项体质指标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中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两臂展长等计算出年增长值、年增长率。各主要指标结果显示:在8岁(除坐高)、11~12岁、14~15岁时各项指标快速增长。两臂展长,年龄越小,较其身高相比越短,至15岁以后两臂展长逐渐超过其身高。调查中还发现各年龄组的各主要指标明显低于四川汉族同龄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评价人体生长发育水平,预测人体生长发育趋势,已是目前选材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过去,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多是局限于单项指标的预测,如利用手长、足长以及手骨骨龄去预测身高,而多指标的综合性的预测人体生长发育趋势的文献资料比较少见.因此,本文试图采用多指标,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趋势的预测与选材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汉族7~22岁学生身高生长发育变化差异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依据 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 ,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对中国 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汉族男生、女生和男、女学生之间的身高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系统比较研究分析 ,揭示了其生长发育变化的内在客观规律 ,为我国各地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 ,尤其是中、小学校领导、教师做好提高学生的身高生长发育水平工作 ,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日本每年<国民营养现状>中的数据,对日本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和BMI数据进行了纵向比较,并结合其实施的各项政策分析和检讨了日本战后青少年的体格发展特征.经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从1952年到2000年之间10岁到25岁的所有年龄的青少年的身高都明显呈增长趋势,但是在1975年左右开始,这种增长趋势逐渐减少;2)男子各年龄段体重从1952年至1992年间均呈上升趋势,但1992年达到高峰以后略显停滞趋势.女子在10岁到15岁之间的年龄段中无论哪个年龄,都随着调查时间的推移而呈增加的倾向,但在1992年后增加速度也略显缓慢,16岁到25岁之间的年龄段中无论哪个年龄的对象都随着调查时间的推移没有发生太大变化;3)女子的10-15岁组和男子的所有年龄组的BMI在1952年到2000间都随着调查时间的推移而呈增加的倾向,但16-25岁的BMI在1952年到2000间都随着调查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出现减少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依据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所颁布的调研数据,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浙江城市汉族6~22岁学生身高生长发育自然增长变化的特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以揭示其生长发育变化中的内在的客观规律,为全面了解和分析本省城市汉族学生身高生长发育自然增长的变化趋势和特征,为本省各地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领导、教师做好提高学生的身高生长发育水平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性资料和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天津市622岁汉族城乡男女学生身高生长发育自然增长变化的特征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揭示天津市622岁汉族城乡男女学生身高生长发育自然增长变化的特征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揭示天津市622岁汉族学生身高生长发育状况,分析研究学生身高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有关特征和差异。为全面了解和分析天津市汉族学生身高变化的趋势和特征,为天津市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做好提高学生的身高生长发育水平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性资料和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全国城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国家先后4次测试公布的全国城市全国儿童青少年体质调研的原始数据,运用灰色非等间距GM(1,1)模型,建立城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预测值模型,预测未来10年城市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趋势。结果表明,未来10年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有继续提前的趋势;生长发育逐渐进入低速增长阶段;10岁左右的儿童肥胖问题日趋显现;12岁后女孩体重增长速度过缓,导致一定程度上呈现体重与身高增长之间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测量、评价40-59岁女性体力活动(PA)水平,探讨PA水平与人体抗衰老标志——端粒体长度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71名40~59岁女性,让其佩戴7 d的加速度计,测试、评价PA水平。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出1周从事中等强度PA(MPA)的时间,将其分为PA活跃组和PA不足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人体外周血白细胞端粒体相对长度(T/S),分析PA水平与T/S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40~59岁女性有52.11%属于PA不足,超重肥胖女性中72.73%的人存在PA不足;(2)年龄与T/S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是-0.364;(3)40~49岁、50~59岁MPA时间与T/S值之间的正相关性分别为0.268、0.474。(4)超重肥胖的中年女性其T/S值明显小于正常的中年女性(1.42±0.70 VS 1.72±0.69)。结论 保持高水平体力活动能够延缓因增龄引起的端粒体长度缩短,对人体抗衰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相同年龄下,超重、肥胖的中年女性衰老的程度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37名小学男生进行了6年(8~13岁)的生长发育主要指标的追踪测试,按常规方法,从外周血培养中制备染色体标本片.利用Olympus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并用Univar扫描显微分光光度仪对染色体进行扫描测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二者的关系及遗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状况.研究结果为:染色体短臂长度与身高、着丝粒指数与体重、胸围呈中度相关(P<0.05);同时建立了8~13岁各年的以染色体形态指标间接推测身高、体重、胸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对比3种常用骨龄测评标准在当代儿童青少年数字骨龄片评价应用中的差异,分析不同标准在数字骨龄片评价应用中出现差异的原因,从而观察中外儿童骨龄发育的差异及不同年代中国儿童骨龄发育的规律,为我国当代儿童骨龄评价提供建议。方法:分别使用G-P图谱法、CHN法和中华-05法(RUS-CHN)对6~16岁4 149名(男2 096名,女2 053名)当代儿童青少年的数字骨龄片进行判断和评价,对比不同方法的测评结果。结果:1)在6~16年龄组,RUS-CHN测得的骨龄值最接近于生活年龄,CHN测得的骨龄值均高于生活年龄,同时,CHN法骨龄值均大于RUS-CHN骨龄值,男生组2者差值处在0.4~0.9岁之间,女生组处在0.6~0.9岁之间。2)G-P图谱法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测得的骨龄结果不一致,9岁前测评结果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骨龄值小于生活年龄,女生骨龄值接近生活年龄;9岁以后,骨龄值均大于生活年龄,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骨龄值与生活年龄的差值逐渐扩大。结论:1)不同骨龄评价标准对我国当代儿童青少年的骨龄测评结果差异较大。RUS-CHN法更适合当代我国儿童青少年的骨龄测评。2) 相对于上世纪50年代的白人儿童,目前我国9岁以前的男童腕骨骨化中心,特别是尺骨骨化中心发育较晚,表现出明显的种族差异,女童的骨龄发育水平基本接近于白人女童水平。进入青春期后,我国当代男女儿童青少年骨龄发育均有明显的提前,特别是骨龄发育速度逐年加快,出现了提前发育成熟现象。3) 对比CHN与RUS-CHN的测评结果可以得出,通过近三十年的生长发育,我国男女儿童的骨龄发育普遍提前了0.4~0.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