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文分析了当前军校学员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两个根本问题及其影响:科技理性的强大与人文关怀的式微的冲突。集体主义道德与市场契约准则的冲突。文章认为,为应对这些问题,道德教育与军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功能必须定位于人文关怀,教育内容必须以学员道德人格的自我整合能力为重点,道德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道德教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对意义问题的研究比较系统而又深入的要数哲学。哲学界关于意义问题的研究成果给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在道德教育中关注意义是道德及道德教育的本真体现;是青少年道德成长及人性完善的必要元素;是来自学校德育的现实呼唤;是挽救当下青少年意义危机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人的存在本身及其正常的心理和行为方式,都是以个体的意义世界为基础。大学生心理危机实质上是意义世界危机在心理上的表现。在此过程中,在心理危机的产生、表现过程中.文化因素影响了主体价值自觉的形成,价值观在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的防御与应对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价值自觉和意义重塑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价值体系,使他们在面对现实生活的困境时,能自觉运用自我价值体系进行意义判断,从而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梅萍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0):73-77
人不仅是实体的存在,更是意义的存在。面对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不少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产生了身心分离的碎片感、疲惫感、宿命感和无助感。要走出这种困境,德育工作必须改变“纯工具化”理性,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包括对生命情感的关怀、对终极信仰的关怀、对社会责任感的关怀和对苦难与死亡意义的关怀,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现实的物质纷扰,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索尔·贝娄小说看其对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索尔·贝娄的两部具有典型意义的描写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小说<赫索格>和<洪堡的礼物>分析贝娄对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受西方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贝娄对其犹太主人公们在美国现代特定历史和环境下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给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与同情,并为他们指出了得救的出路.贝娄对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其实是对所有知识分子,甚至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信仰的缺失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仅从学校道德教育缺失对意义的追寻、忽视对生命的关怀、失去存在的必要和可能三个方面分析信仰迷失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以期启发更多的学者思考信仰缺失给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期心理危机的主要形成因素涵盖生理、心理、社会诸多方面,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通过一次单元咨询模式,可以在一次性咨询中协助当事人发掘出生命的意义与力量。它以问题解决为咨询的表层目标,以建立生命意义与力量为咨询的深层目标,让当事人看到希望,找到自己的力量,放弃原有念头。  相似文献   

8.
分析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能够得出其在自然教育与公民教育选择的困境、教育分期理论在儿童成长现实中实施的困境以及高尚的教育与教师何以产生的困境,这些困境的产生是卢梭理想的道德教育与当时社会现实矛盾的体现,但这并不否定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意义,相反,对其道德教育思想困境实质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当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教育对生命关怀的拓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缺乏真正的生命关怀意识,因此消除危机需要人自身的革命,道德教育是提升人素质的一个手段。由于对生命认识的片面化,道德教育本身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拓展道德教育对生命关怀的广度与深度,是解决人类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卢景昆 《中国德育》2007,2(7):18-21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出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出路。杜威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道德与人、道德与生活、德育课程和其他课程、德育工作者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等诸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教育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急需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并寻求出路。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可以反思出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分离、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相分离、规范教化与德性培育相分离、灌输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相分离,在此基础上,可以认清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的方法、内容、形式等多重维度。  相似文献   

12.
论基于关怀式道德教育的道德学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当前道德教育低效性的种种表征揭示出儿童的道德成长同时需要有效的道德教育和有效的道德学习。关怀式的道德教育注重实践、尊重学生的生命与感受、强调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以身作则的道德意义,是一种能够切实推动道德学习的道德教育。儿童基于此,通过师生关系、生活世界、课堂交往、文本叙事、圈层叙事和自我叙事进行道德学习,则可望完成不断获得道德成长的内在的、根本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人文关怀是道德教育的本质意蕴,道德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分为三个层次.对儿童自然性需要的关怀,是对人的生理与安全需要的关怀,是基础层面的关怀形式:对儿童社会性需要的关怀,是在满足儿童自然性需要的前提下,对儿童交往、尊重等社会需要的关怀;是对儿童与自我实现需要的关怀,直接指向生命存在的意义,是道德教育的终极关怀形式.  相似文献   

14.
陈染的作品从个人体验入手,以其深邃的目光透视了世界的荒诞、人类的异化,于是,她开始不断地逃亡、不断地探寻,力图为世界摆脱荒诞、人类摆脱异化寻求出路,为人类的存在寻找“意义”。她的逃亡探寻之路经过了对“孤独”、“死亡”的叩问,最终却走向了对“意义”的消解,这似乎是一种悖论。其实不然,因为在这场以“寻找意义”开始却以“消解意义”告终的探寻逃亡之旅中,一以贯之的是她对“人”的关怀、对“生存”的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性别与道德教育是关怀伦理学的重要议题,关怀伦理学通过揭示性别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一方面表明一种隐含非正义性的性别德性观教育已经成为道德教育长久以来的重要特质,另一方面则努力证明性别差异对发展道德教育具有建构性意义。通过对性别与道德关系的考辨、把握和建构,关怀伦理学从对道德标准与道德发展路线的重构主张对道德教育进行变革,并试图建立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学会关怀”的道德教育范式。在性别视角的审视下,这种“学会关怀”的道德教育不仅没有触及到我们作为性别的存在,对一种关怀关系的强调也没有充分体现出对我们在道德上的现实的性别关系的价值观照。同时,这种“学会关怀”的道德教育更没有深入到对基于性别的两种隐含非正义性的道德规范的批判与重构。在这一意义上,关怀伦理学所做出的发展道德教育的努力应当被视为一次未完成的启蒙,需要结合承认伦理、连结伦理和共同体伦理的价值理念进一步发展“学会关怀”的道德教育,使其成为一种能够安置性别及其要求的“特殊的普遍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对新世纪以来日益弥漫全球的精神危机,遏制物质主义的泛滥,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以内尔.诺丁斯为首的精神关怀道德教育倡导者,对美国盛行的品格教育进行反思,以关怀伦理为基础,以为了幸福为目的,在理论和行动上掀起了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一股新势力,并日益显现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在21世纪的新走向。精神关怀道德教育的合理精神和积极的作风给予了我国学校道德教育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社会实践活动是意义世界创生的现实基础,意义世界的形成一般根源于人类生活的内在矛盾,意义只有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意义世界的形成是以人类的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为前提的,其形成过程是一个人的主体性及价值标准不断彰显、提升的辩证发展的过程。意义世界形成的一般特点给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即道德教育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道德教育无论如何都不能远离生活;道德教育要关注青少年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培养;创设真实的道德冲突是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坚持一元价值导向的引领始终是道德教育的主旋律;道德教育的成功进行呼唤教育者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8.
观点     
《中国德育》2013,(13):5
道德关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关怀"在道德教育中,道德关怀被认为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的核心要素。道德关怀里面讲的"关怀"与我们平时讲的一般意义上的"关怀"并不一样,为了更加有效地教授和传达道德关怀的精神,教师需要对道德关怀的真正涵义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本文深入探讨了教师在对道德关怀的理解中容易陷入的4个误区:1.将道德关怀与一般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内容,本文主要阐述了人文关怀在职业院校德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正逐渐降低,事实上它已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从表层的原因看,是由于只重知识传授和规范约束而缺乏意义引领,道德教育逐渐远离人的生活世界;从深层的原因来看,则是由于目前的失范社会中所存在的多元价值观使得道德教育处于一种无所依从的迷惘境地。基于此,提出了走出此种困境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