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返回“体验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学习必须返回学习的原始状态,重新恢复知识与身体、知识与情感、知识与活动的本原关系。恢复知识与"身体"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尝试错误,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尝试错误;恢复知识与情感的关系的目的在于:使学习项目本身有意义,让学生"热情求知",让学生成为"当事人";恢复知识与"活动"的关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相似文献   

2.
高效课堂的关键点在于学生参与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学生参加课堂活动思考的程度是否深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要注意留给学生更多思考与交流、实践与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互动与开放、快乐与体验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中政治课最大的问题在于"课程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多""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可言"。在教学中实行情境教学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情境教学法不再是单纯而枯燥的知识讲解,而是将知识点寓于特定的活动与场景之中,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以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又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更加有效,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并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获得探究所需要的技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体验并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物理而言,学生一旦"会学",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物理。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老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觉得物理不再那么难,那么枯燥。学习物理是有用的,可以解决身边发生的许多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一、联系经验——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并不是"新知  相似文献   

7.
于宝荣 《考试周刊》2012,(54):72-72
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下面我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6,(25):73-7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实现寓教于乐,能够激起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内化,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水平,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更能丰富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出知识渊博、能力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的创新型人才.对于英语学科而言,语言教学过程不能仅仅进行知识教授,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语言的能力,保证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一直任教于一所农村高中,现就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情感因素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的情感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学习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  相似文献   

11.
杨炳煌 《考试周刊》2008,(47):197-198
所谓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对学生体验的重视,其实就是将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生活世界纳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来,发挥它们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在体验性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不仅是认知方面的知识,还有情感、态度、价值及实践方面的知识。教师要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成为学习环境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教师,真正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  相似文献   

13.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4.
王玉 《河北教育》2014,(4):43-43
高效课堂中的“效”,既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又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形成各种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校以校本主题研究为依托,积极探索常态课堂、虚拟课堂、实践活动等不同情境下生生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适宜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地思考、尽情地表达,切磋不同见解,获得知识上的满足和能力上的成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怎样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快乐"因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沉醉于语文学习情景之中,真正体验到语文教学的乐趣呢?笔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感动学生,首先教师必须受到感动;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乐教.其次,必须认真开掘快乐之源--教材中蕴含的快乐因素,让它在教师的设计下,成为感动学生情感的"息壤".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情感带来的快感,他才能真正地乐学、爱学,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的过程。它强调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其目的是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生获取知识和开发智力活动的过程,不仅与教师的教学途径有关,而且还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教学中应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化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其学习的不竭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习知识也不再是纯粹的认知活动,它与个体的兴趣、情感等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对学生也提出了发展性的学习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评价,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评价。可见,学习方式和学习情感成了课程改革中的几个关键词。所以,我们的教学不只是要看学生用怎样的方式学习,还要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知识所带来了乐趣。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们越来越发现教育的重心在发生根本的变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不由地让我们把眼光看得更深更远:由原本知识是第一位的,发展到能力、过程很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获得对学习过程愉悦的体验,树立起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一切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内化而逐步形成的。因此,“体验学习”已成为时下课改中最为激动人心、最时尚的乐章。那么传承至今的教育名言是否…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只重视学习结果的获取,而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只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使学生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