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对环节是图书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图书内容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出版社在校对人员的岗位职责设定上既要明确校对人员在稿件编辑加工流程中的定位,又要突出校对环节的工作范畴与对应责任;既要强调校对人员对于稿件内容的工作重点,又要激励校对人员扎实基础、力争上游。而校对人员设置上,除了人数要与书稿数量相匹配,更要根据现有人员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职称等方面因素有意识地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图书封面书名页不规范问题综述陈浩元国务院1997年1月2日颁布的《出版物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出版物的规格、开本、版式、装帧、校对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就图书的封面和书名页的设计、印刷而言,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国家标准,而...  相似文献   

3.
“图书质量保证体系”把校对工作列为图书质量中期保障的一部分,对校对工作的作用和责任作了严格的规定,并明确了付印前的“三校一读”制度,特别指出终校应由具备中级职称的专业校对人员担任。这些规定,无疑将有效地提高图书质量,同时也对校对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图书校对质量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明确图书校对相关概述,发现图书的审制工作存在问题,阻碍了校对工作的严密性;校对队伍编制不够合理,激化了图书与作业人员间的矛盾;出版部门对校对质量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图书校对行业的发展。对此,应对图书审制工作加大监督力度,将校对队伍科学编制,并加强对图书校对质量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大型图书的校对与一般图书的校对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在“校异同”,以及对错别字、常识性问题等的校对上;不同之处更多地体现在根据大型图书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校是非”上。大型图书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综合类和专业类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书的结构和内容不同,“校是非”的角度因而也有所不同。下面我结合《西方哲学史》等大型图书的校对工作,谈谈大型专业图书的“校是非”问题,以与同行共同探讨。一、做好统一工作大型图书由于其部头较大,撰写时间长,参与编纂、编校的人员多,书的内容涉及的历史跨度大,因此统一问题相当…  相似文献   

6.
陈庆之 《出版科学》2011,19(6):33-35
校对是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校对人员素质、校对方法、校对内容和校对制度的深入探讨,提出提高校对质量的切实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荣西 《出版广角》2021,(10):56-58
现代社会,读者的阅读水准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图书封面设计和图书内容必须达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以适应纸媒和互联网的双重要求.封面设计者在展现医学类图书严谨和特殊性创意时,既要深化医学图书的意境美感,也要拓展意象空间.封面设计者应主动赋予封面主题现代化表达,达到瞬间抓住读者视线,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促使读者切实感受到知识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图书出版质量,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修订、颁布了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再度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议题。图书质量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编校质量,编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编校差错的多少;编校差错的多少一取决于编辑的加工质量,二取决于校对的校对质量。众所共识,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组成部分以及延  相似文献   

9.
教辅图书与其他普通图书比较,具有内容综合性、质量复杂性和任务时效性的三大特点,所以对校对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教辅图书校对的特殊性及对策问题,对提高校对效率,提升图书质量,并为读者提供科学严谨的高质量教辅用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析新时期图书校对人员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校对是图书出版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图书的质量。众所周知 ,图书的出版目的是为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但如果已出版的图书常出现错误将会给读者带来迷惑和困难。因此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图书校对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认真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图书校对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消灭书稿排字上的错误 ;其次是协助编辑发现原稿中的问题 ,提交责任编辑解决 ;另外还要找出版式规格中的疏漏 ,返回给技术编辑修改 ,力求杜绝文字差错和做到版式规格统一。校对工作者应既对原稿负责 ,同时又要有质疑的态度 ,以…  相似文献   

11.
校对素质“博”、“熟”、“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出版界实施精品战略、争创“双效图书”的大背景下,质量更加成为图书的生命。作为图书出版的重要环节,校对的作用举足轻重,而校对人作为校对的主体,其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图书质量的优劣。我认为,做一名优秀的校对,应具备“博”、“熟”、“淡”三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校对是图书质量保障的重要一环,早巳成为出版界的共识。但是,随着出版业的转型和图书生产环节的变化,对校对作用的认识出现分歧、校对工作出现弱化的潜流,致使图书留错率上升、图书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封面是图书的“脸面”。它是图书内容的艺术体现,是图书个性的表象特征,也是图书气质和品位的展示。在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的今日,一个好的封面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购书欲望。因此,不仅美术编辑要精心设计,责任编辑也要积极参与,正、副总编辑要像审查图书的内容和文字一样,对封面设计进行认真审核。一、封面设计的范围封面设计主要是对封一、封二、封三、封四、书脊、扉页的设计。精装图书的封面设计可以增加护封、环衬、勒口等设计。1·封一即封面,又称封皮。是图书的第一个表面,需要精心设计。一般应设计图案及出版物的名称、作者和出版者…  相似文献   

14.
张洵 《出版参考》2023,(1):58-59+75
校对是图书出版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图书质量意义重大。新时代背景下,出版环境已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面对图书生产工业化、产业化趋势,以及校对工作功能上的编校合一与内容上的复杂多元,单一素养的校对人员已无法适应需求,培养具有“大校对”意识、较高学识水平、现代化工具运用能力、一定美学素养和良好社交技巧的新型校对人员,助力图书质量的提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引进电脑校对系统提高书报编校质量刑如云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型计算机在图书、期刊文字排版方面的应用基本普及。但是,微机在图像(封面和彩色插图)及图形(机械、数学、物理、化学、经济等插图)处理方面,在图书的审稿(三审)方面,特别是在图书、期刊...  相似文献   

16.
刘大丽 《出版参考》2015,(12):37-38
随着图书市场读者需求的变化,图书出版环节中对编辑、校对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编辑的工作已经不再是仅仅围绕书稿展开,而是从选题策划开始,就需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特定的目标市场.在工作外延不断扩大,工作内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保证图书内容的品质和图书质量牵挂着众多出版人敏感的神经.笔者所要说的就是在编辑与校对工作职责的协调中,如何兼容并蓄、互补共担,共同提高图书质量的问题.首先从编辑和校对的工作职责谈起.  相似文献   

17.
现代图书装帧设计是一个整体设计的概念,是决定图书结构和形态的手段.它包含了图书的开本大小、纸张材料、印刷方法、装订形式以及封面、环衬、扉页和正文版式等设计.图书装帧中具有决定影响和最重要作用的还是图书的封面设计.一方面,图书封面给予读者的是最初、也是最直观的印象,除了图书内容之外,封面是引起读者购买图书欲望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能够给读者留下长久印象的因素;另一方面,封面也是设计者最能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施展艺术才能的园地.  相似文献   

18.
图书作为文化商品,既应注重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也不容忽视外在设计、制作的规范与美观。遗憾的是,一些编辑在编校环节重内容轻形式、重正文轻辅文,导致图书封面、书名页等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本文依据出版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归纳图书书名页上的隐性差错,解读图书书名页列载内容及其设计、编校规范,期望对提升图书编校质量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校对是图书出版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图书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要以校对的质量作为基本保证。当前,某些出版物的编校质量下降已成为社会上广泛关注的问题,究其原因,多与校对管理有关系。因此,怎样科学规范地进行校对管理,做到编校质量达标,应引起出版部门的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书刊封面装帧设计中的书名、刊名加注汉语拼音和图书词语注释等汉语拼音的广泛运用,以及汉语拼音读物的大量出版,对校对工作如何规范使用汉语拼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书刊名称的汉语拼音校对 正规出版物,其书名、刊名有统一的汉语拼音规范。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以下简称《国标》)对此有明确的要求。纵观现行出版的图书、刊物,对《国标》的执行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