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家长认为老师家访是理所当然的,从来不去学校与老师交流看法和意见。其实,家长也是教育者,家长去学校进行“校访”同样重要。家长可以通过“校访”了解学校教育新的观念、做法、形式等,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校访”,还可以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的状况,提高教育效果。因此  相似文献   

2.
《宁夏教育》2001年1—2期合刊上登载了宁晋写的题为《从夏令营看孩子谈教育》一文 ,读后我颇有感触。我想以类似的写法 ,就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看到的一些现象 ,也归纳成文字供家长们参考。学校门前接送孩子的家长多我们学校虽地处县城中心地带 ,但不位于交通要道之处。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路遇车辆的机会不算多 ,行走还是比较安全的。可是每到学校上学或放学时间 ,送接孩子的家长的自行车、摩托车总是将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路远者(最远者也不过二三里路)来接送 ,路近者也来接送 ;低年纸学生家长来接送 ,高年级学生家长也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基本知识的日益普及,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孩子已逐渐被家长们广泛认同。无数事实也证明,家长与学校共同配合对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很注重定期到学校校访,向老师们了解情况、交换意见。然而,因为家长和老师们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做,平时都较忙,难得有充裕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交流,因而家长校访必须择时进行。其实,家长三天两头朝学校跑,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凡事重在看结果,家长校访最重要的不是次数而是效果。那么,家长何时校…  相似文献   

4.
家长校访有利于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及时采取教育措施,更有利于学校、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家长不能等有了问题或为了了解学生再家访、校访。教师与家长要互访、互相了解。家长不管有多忙,出于对教育、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也应该常到学校看看,哪怕是见见孩子,看看作业,也是一种爱的教育。1.家长走进学校可以从总体上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思想状态、身心健康状况,可以看看孩子的各科考试卷、班级好人好事簿,还可以听听各科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对孩子作全面了解,以便对症下药,进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  相似文献   

5.
子女的情绪有异常表现时孩子遇上一时想不开的事情,都会出现情绪异常。家长如果及时校访,了解其缘故,并积极同班主任做好工作,帮助孩子放下思想包袱,就能使孩子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子女成绩滑坡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有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问题。因此,家长应主动到学校去与教师交流情况,找出子女成绩下降的原因,以便与教师很好地配合,以消除子女的学习障碍。  相似文献   

6.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但如何赢,部分家长却感到困惑。我认为家庭教育首先应包括以下十项内容:全面了解孩子情况。家长应支持学校教育,主动关心、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询问孩子的学习成绩,检查孩子的功课,了解孩子的兴趣与爱好、长处与不足。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父母应通过多种途径,为孩子提供许许多多的学习机会,营造一个稳定且学习内容丰富的家庭学习环境。父母为孩子提供的图书资料越多,孩子的阅读能力就越强;父母自己经常进行阅读,也能为孩子树立榜样。定期校访加强协作。家长与学校相互合作,定期校访,了解学…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2019年第22期《叩开家校协同育人"三扇门"》一文,引发了我对家校协同育人的思考。我以为,家校共育需要开启"四扇门"。学校要"开大门"。学校应适应形势开门办学,积极真诚地邀请家长进门入校,让家长近距离、零距离深入学校,了解、熟悉学校的管理理念、办学情况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生活,主动征询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进家门"。教师应主动经常地走进学生的家门,开展家访活动,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听取家长在孩子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为其提供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8.
一、及时发现问题,利用网络解决问题开学初,发现班里大部分的家长较为忙碌,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接送孩子,接送孩子的任务往往让长辈代劳,家长不能与我们面对面地沟通,对孩子在园的具体情况很不了解。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流媒介。利用网络直接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交流,孩子的父母能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而教师也能通过网络更加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在家的表现。这种形  相似文献   

9.
每到清晨上学和下午放学时间,在各个小学和幼儿园的门口,总会聚集着大量家长,将自家的孩子送进学校或是迎出校园,以实现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无缝对接",这就是一段时间一直热议的"中国式接送"现象。这种现象引发  相似文献   

10.
朝阳 《今日教育》2007,(10):45-46
蒋丽家长: 您好!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不能交给老师就算了。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很快适应幼儿园,家长应当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孩子,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智力水平等等,对于孩子各方面的进步和变化,也应及时与教师交换情况。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应主动向教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不要怕听到孩子的缺点,更不能护着孩子,甚至为孩子辩解。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一起教育,很快就可以纠正孩子的缺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次家访给我的启示文/陈秋菊家访作为一种辅助教育手段,在幼儿园一般不被经常采用。因为每天家长都要到幼儿园来接送孩子,有什么意见、建议,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可以交流。所以,有的老师认为,既然有了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再去家访就是多此一举了。以前我也曾有过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老师家访,是架起家校桥梁的好途径,反之亦然。家长到学校了解子女在校情况,谋求共同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此举值得倡导。如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生至少四五十人以上,教师家访难以达到覆盖率,且工作时间紧、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工作时间不一致,造成教师家访难。然而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等,需要及时和家长交流,尽管有时从电话或手机中进行交谈,但总觉有未尽之感。倡导家长“校访”,主动权交给家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近期表现、学校的有关信息、本人的最佳校访时间,让学生带信或电话先行预约,以利及时“校访”,达到及时教育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35岁以上的人恐怕多数会清楚地记得当年班主任家访的情形。事实证明,家访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种全新的家校沟通方式校访出现了。它既是家访的辅助手段,又和家访相辅相成,成为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新方式。家访是教师为了促进家校信息交流,主动到学生的家中和其父母联系有关事宜的一种沟通方式。校访则是家长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主动和教师取得联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种新的家庭和学校…  相似文献   

14.
何瑛 《教书育人》2012,(34):14-15
如何在孩子、学校、家长三者之间搭建好平台,让孩子爱学,学得有效;让教师愿教,教得轻松;让家长会管,管得有用。一本家校联系本,它每天穿梭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家长的一些意见与要求,孩子可以及时了解老师、家长交流的话题,勉励自我,增强自省。用好它,一定是能起"一箭数雕"之功用。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当然也离不开家长们的重视和关心。要在孩子、学校、家长三者之间搭建好平台,让孩子爱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快速增多,家长接送学生上学和放学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愈发严重。每到上下学时段,道路变得拥堵不堪,学校、教师、家长、交警甚为头疼,以至于不少学校组织数名教师来配合交警疏散交通。笔者曾经对所带的班级进行调查:每天坐私家车上学的有42%,坐公交车的占30%,骑车上学的占  相似文献   

16.
家教荟萃     
家长不妨常“校访”教师家访,是架起家校桥梁的好途径。家长到学校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谋求共同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此举也值得倡导。如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生至少四五十人以上,教师家访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覆盖率,且由于工作时间紧、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工作时间不一致,造成教师家访难。教师需要将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等,及时与家长交流,尽管有时可通过电话进行交谈,但总觉有未尽事宜。倡导家长“校访”,主动权交给家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近期表现、学校的有关信息、本人的最佳校访时间,让学生带信或电话先行预约,以利及时“…  相似文献   

17.
裴军 《教师博览》2004,(10):39-40
在国内,离中小学校门不远的地方,总能看到“家长止步”的警示牌,以防止那些爱子心切的家长把学校的大门挤破。但每天上学、放学时分,“雷池”线外的道路还是被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及数不尽的各式交通工具堵得水泄不通.这种日复一日定点定时的交通堵塞恐怕是最让附近居民和交警头痛的了。  相似文献   

18.
有的幼儿教师认为,现在小朋友上幼儿园,大多有家长接送,教师常能与家长见面,不要什么家庭访问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诚然,家长到园接送孩子,是教师与家长联系的极好机会,但时间毕竟有限。更何况有许多情况从家长口中是难以了解到的。我园有个家长接送孩子都是匆匆来去,难得与教师说上几句话。原来他家曾有肝炎  相似文献   

19.
一、孩子升级或中途换了班主任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孩子初到一个新的环境或与新的老师打交道,在心理上都有一段磨合期。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磨合期,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当孩子升级或中途更换了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应主动校访,将孩子以往在学校和在家里的各方面表现告诉老师,协商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同时,也从侧面让孩子对新老师有个大体的了解,以便日后在师生磨合和适应方面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指导。二、对学校有较好的意见或建议时某校为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减负”检查,采取了双休日不补课而在每天下午增开一节课、晚自习延长半小时等…  相似文献   

20.
一、巧搭平台,增进了解 联系是纽带,交流是桥梁。要把学校与家庭教育两大阵地紧密地联系起来,那么搭建家校联系的平台则是必须要做的实事之一。在过去,家校沟通手段比较单一,不过是家访、电话等寥寥几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在校情况,也让老师了解了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但由于教师和家长精力和时间的有限,这种了解往往比较粗放、肤浅。故而在如今的教育新背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