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更伟 《中国广播》2011,(10):22-24,8,11
在传媒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新闻报道当中的人文关怀缺失成为媒体人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中央新闻单位“新春走基层”报道成为通过媒俸采访报道彰显人文关怀的典范。本文结合“新眷走基层”的成功案例,再度探索广播报道当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论述了如何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报道当中。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以人和人的经验为关注对象,尊重人的尊严,但现今很多媒体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是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本文研究了灾难报道图片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增强法律意识等方面提出重塑媒体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强调对“人”的关注,对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真实情感的关注,人文关怀是对生命、生活的尊重与怜悯,多一份人文关怀,少一些冷漠,这不仅是记者的良知,更是媒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化媒体时代的到来,构建自身的人文关怀,成为媒体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在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使其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势在必行。本文从社会价值层面和媒体发展的需要阐述了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意义,并结合央视《走基层》的几则报道进一步探寻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媒体报道的“人文关怀”就是强调对“人”的关注,生存状况和真实情感的关注,它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怜悯,这是媒体的责任,也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良知。而电视作为强主流媒体之一,在体现“人文关怀”方面更是受到人们关注。一方面,我们可喜地看到央视及各大省级卫视台在选材内容和报道方法上,大大强化了“人文关怀”的分量,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沈秀丹 《新闻窗》2011,(2):46-47
我国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走过了二十几年的历程,历经浪漫化,妖魔化,猎奇化等阶段。目前已进入了力求达到以“客观、公正、人文关怀”为主要特点的艾滋病报道新时期。尽管一路走来成绩斐然,但就现状来看,国内的艾滋病报道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余地。  相似文献   

7.
在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人文关怀就是要在报道中维护人的尊严与权利、保障人身自由,体现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宏观上媒体要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受众对媒体的角色期待,微观上则要在报道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青海玉树地震的报道中,国内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充分体现了媒体在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丁辉 《报刊之友》2014,(4):131-132
“人文关怀”一词是欧洲中世纪的人文主义中发展而来,是站在神学的对立面而产生的。其核心是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以及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而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意义重大,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新闻媒体离开了人为关怀,那么任何的新闻报道便只是纯粹的消息,那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新闻便会消失殆尽。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为了争夺新闻线索,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提高各自媒体的点击量、收看率等,出现了很多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本文从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谈起,认真分析了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误区,进而提出解决这些误区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不期而至的大地震打破了人们生活的宁静,引起社会各方广泛而强烈的关注.面对灾难,媒体在报道事实真相的同时,如何把人文关怀意识渗透入新闻报道,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升传播品位,更好地发挥媒体自身的社会功能,是媒体在灾难报道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朱颖 《新闻前哨》2013,(11):61-63
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许多媒体在报道法制新闻时开始了新闻娱乐化进程。暴力、血腥、情色、隐私等内容的着重表现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影响了人们通过事件本身而获得的法治教育。本文认为人文关怀具有对法制新闻报道定位与定向、设置价值坐标、弘扬与升华人文精神等作用,并对法制新闻娱乐化进程中在内容、报道方式等方面存在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同时还从法制新闻工作者提高职业素养、重视法制新闻报道的选题、法制新闻写作强化公众利益关联度方面对法制新闻报道增强人文关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艾滋病报道成为我国媒体的长期议题之一,媒体对艾滋病人的形象塑造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但有些媒体报道并没有正确宣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反而给艾滋病人打上“艾滋烙印”。这种“艾滋烙印”报道方式,缺乏人关怀和平民视角。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问题日益受到各地新闻媒体的重视。特别是经济报道,更需要注重报道的人性化。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邹韬奋说:“对报刊的角色定位,即报刊是公众的讲坛,是与大众平等交流真正为群众服务的机构。”新时期下,无论报刊、广播还是电视、网络,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更应时刻想到为大众服务。经济报道的人文关怀,就是体现在对受众负责,报道群众必须知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王兵 《新闻前哨》2003,(10):36-37
战争、瘟疫、事故等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灾难——激活了“人文关怀”这个能隐隐触发人们激情和感慨的概念。新闻报道,特别是灾难报道应有人文关怀,也似乎是一条不证自明的公理,新闻业界、理论界和公众对此形成了共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14.
金秋 《新闻世界》2011,(8):22-23
环境新闻报道只有加入人文关怀的元素,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媒体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和使用价值,人们的环保意识才能得以加强。本文试通过指出当下我国环境报道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几个突出的误区表现,针对人文关怀的缺失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镜头的真实有时是把残酷的双刃剑,真实逼真、未经处理的画面,有时会撕裂、触及人们心中情感的底线,造成南辕北辙的传播效果。而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日渐崛起、收视率节节攀升的民生新闻栏目中,因其题材大都来自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报道尺度的把握更为复杂,更需要一颗人文关怀的心才能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就是选择选题、切人角度的问题。民生新闻报道要贴近百姓情感、要“万家忧乐上心头”,报  相似文献   

16.
饶瑶 《新闻三昧》2008,(7):16-17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对受众和社会发展、对媒体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媒体正在努力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新闻实践当中。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再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这三次灾难报道的理念和形式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我国媒体人文关怀意识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对受众和社会发展、对媒体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媒体正在努力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新闻实践当中.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再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这三次火难报道的理念和形式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我国媒体人文关怀意识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其现实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内容日益浓厚,本文试图将人文关怀在我国媒体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并且对新闻传播过程中对于人文关怀的误解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媒体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很好地定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突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更好地体现出"受众本位"原则、有效塑造媒体品格。实现人文关怀,要考虑到新闻受众需求、加强对新闻报道对象的保护、提高突发事件报道水平等。  相似文献   

20.
一、以人为本,是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 记者的职责是客观报道新闻事实,透过记者的报道,观众还需要感受到镜头、文字背后作者的良善动机,即记者对报道的对象——人——的人文关怀。如果,受众感觉到的是记者对报道对象人文关怀的冷漠、缺失,那么即便新闻报道完全客观属实,也难以被受众接受而达不到新闻报道原本想要传递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