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13年《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第1期P76页刊登了尚老师的《接力棒妙用"四法"》,在此与尙老师交流和探讨两点。一、文章中第二点"救护装备"中介绍了学生出现骨折时,教师可以利用接力棒作为固定受伤学生受伤部位的夹板,为正确施救赢得时间和可能。本人认为用接力棒作为夹  相似文献   

2.
<正>合理开发不同器材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器材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接力棒是各学校比较常见的器材,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将接力棒充分利用到游戏中,设计了"夹饺子"游戏  相似文献   

3.
接力棒如果仅局限于接力之用,这就制约了接力棒的用途,基于这点,笔者通过移植法、创新法,对接力棒的利用和改进进行了研究。一、接力棒本身的作用接力是田径比赛的主要项目之一,接力棒就是个传递工具,由一根木制棒发展到现在的铝合金棒,使其在比赛中更为轻巧。二、接力棒在游戏中的运用1.作为游戏工具在体育游戏中,接力性游戏少不了接力棒,它的存在就在于它是责任和任务的体现。各类趣味接力游戏的加入,使接力棒在竞技比赛之外有了用武之地。例如游戏“捧换球投篮接力”。利用接力棒的简单游戏“较力”。农村的学校器材有限,把接力棒插入沙…  相似文献   

4.
2013年《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第1期P76页刊登了尚老师的《接力棒妙用“四法”》,在此与尚老师交流和探讨两点。一、文章中第二点“救护装备”中介绍了学生出现骨折时,教师可以利用接力棒作为固定受伤学生受伤部位的夹板,为正确施救赢得时间和可能。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在接力跑的训练及比赛中,接力棒是不可缺少的体育器材。同时,它又是一年四季均可利用的物美价廉的体育器材。然而,接力棒用途的广泛性并没被广大教师充分认识。本文例举十则用法,愿供读者参考, 一、把接力棒纵向摆放成(一米左右远)间距相等的直线或曲线,让学生鱼贯而行,绕棒穿空跑蛇形。在准备活动中此法适用。二、在换物跑游戏中,可把接力棒当  相似文献   

6.
拜读2011年第7期《体育教学》中钟恒炳和杨仲坚两位老师的文章《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几个不和谐"音符"及对策》,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本人对文中前两个观点表示赞同,唯独对原文第三个观点"未能把握传授运动技能是体育课堂教学‘魂’的教学理念(以下简称‘原文三’)"不敢苟同,在此提出几点个人看法,愿与两位老师探讨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有幸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1期王军老师撰写的"体操垫游戏设计"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并尝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发现其中两个游戏存在值得商榷的层面,  相似文献   

8.
妙用接力棒     
接力棒是用于接力跑项目中的一种简单器材。在日常教学中,我注意充分挖掘器材的价值,创编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游戏,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又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落实。一、击球比远参加者分成人数相等的2~4队,各队分别出一人,一手持接力棒用力击打另一手抛起的小皮球或纸球,看谁击打得远。远者得2分,近者得1分。依次类推,小组每一同学参与一次,比赛结束,得分多的队为胜。二、击球比快在起点线放2~4个小皮球(乒乓球),参加者分成人数相同的几队,听到口令后,各队第一同学手持接力棒快速把小皮球击过终点线,然后快速捡回小皮球放在起点线原…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2期杜存峰和张明友两位老师的"体育教学常规错误例析"(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对于"原文"中的部分例析,存在不同认识,愿意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阅读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6年第12期王晓东、赵卫新两位老师的《排球垫球辅助练习器材的设计制作与应用》(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后,对文中的许多做法表示认同,但也存在几点不同认识,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两位作者及各位同仁一起交流探讨、共同商榷。一、原文对教材的重难点表述不够准确通读原文笔者认为原文中教师将垫球技术重点定位于"垫球时上臂抬高至平与垫球部位准确,难点确立为垫球时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0年第3期刊登了崔现柱和穆乃国两位老师撰写的"教学比赛巧用罚"(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原文"介绍了通过罚"时"、罚"分"、罚"动"、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有幸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第5期王军老师的"标志桶在体育课堂中的妙用"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在"原文"中,王老师利用标志桶作为主要器材,积极设计妙用标志桶的游戏,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后,笔者希望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以期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王老师设计的游戏,同时也期待与王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许智军 《体育教学》2011,31(2):67-67
2010年第10期《游戏百花园》栏目刊登了王齐才老师撰写的《篮球运球练习设计二则》一文,笔者在认真阅读之后,尝试运用这两则练习来进行教学,旨在改善学生运球不好的状况,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原文中第一则圆圈接力运球练习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8年第6期周庆祝老师的《我拿什么吸引你——由一节失败的体育课引发的思考》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周老师针对一节失败的体育课抓住"我的气场不够""学生不配合""游戏不好玩"3个环节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袁志欢 《体育教学》2011,31(3):67-67
笔者在《体育教学》2010年第3期上发表一篇文章《对一节“优质课”的反思与重构》(以下简称原文),引起了很多老师的阅读与思考,其中有两位老师对我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质疑。于是,笔者深入的进行“草根研究”,并基于研究撰稿成文,期待与各位老师交流。  相似文献   

16.
<正>各抒己见:点击本刊文章议论课改热点最近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5年第7期吴双双老师撰写的《学生的快乐能给教师带来幸福的享受——‘达芬奇密码纸牌游戏'教学案例与反思》(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对吴老师设计的游戏以及游戏的教学方法印象深刻,通过吴老师的文字和照片能够切  相似文献   

17.
接力棒具有易制作、轻便等特点,是体育教学和运动会竞赛常用的器材之一。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在结合自制辅助教具的基础上合理、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它既是一种“一物多用”的教学器材,又是一种实用的标志物。一、在跑类活动中的运用利用接力棒进行4×100m、4×400m接力跑;各  相似文献   

18.
拜读《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12期的"对‘抛球叫号’游戏的加工"(以下简称"原文1")一文和2011年第2期的"对‘叫号接球’游戏的改进"(以下简称"原文2")一文后,笔者受益匪浅,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认为两篇文章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性,但部分细节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希望就部分内容与原文作者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拜读了江苏省赣榆县第一中学刘军老师发表在2015年第10期杂志"一线话题"栏目的巧用足球游戏练习快速跑(文中简称原文)一文,尤其是看过原文的"编后语"后,更加触动了笔者来参与续写"游戏变化"的冲动。为此,笔者试着按刘老师的思路,来参与这个"接龙游戏",将原文中图7-12中笔者经过现场教学检验,觉得可以变化的方法告诉大家,与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一、育体启智如图1所示,教学中,可利用接力棒让学生拼摆出自己认为理想的图案(图形),以开发学生的智力。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拼图要求要与身体练习结合起来,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在指定区域内用接力棒根据自己的想象摆放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