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林雪 《辅导员》2010,(10):J0008-J0009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司令员,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优等生是主角,中等生是配角,暂差生是道具,教师是导演,课堂教学也只不过是"导演"在精心排练一场场还算是精彩的剧本罢了。而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生命性"课堂,首先把学生当成"人",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且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相似文献   

2.
杨毅园 《教师》2011,(7):46-46
高中新课改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实现双边的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应该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点拨学生思维;学生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应该通过主动学习,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因此应该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些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3.
杨敏 《考试周刊》2011,(17):55-56
不管何种语文教学模式,都应建立在学生能够接受这一根本原则基础之上。一方面,要立足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方式和技巧,逐步让学生接受,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方法。另一方面,要关注教师,有效性还体现在从"教师接受"引出"学生接受"的抛砖引玉现象上。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接受的影响推进下,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性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的核心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要求学生从根本上对自身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只有学生从意识上真正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从传统的"语文主体教学"模式来看,学生始终在课堂上处于一种附庸的地位,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雅琼  李怀庆 《文教资料》2010,(35):140-141
构建高效、和谐的思品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创设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有效地激活课堂,更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主动参与。教师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思品课堂教学洋溢着"情",充满着"爱";让师生的创新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的彰显与释放,成为一种享受,从而更有效地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存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选择、设计考虑教材多,考虑学生少,培养出来的人才高分低能.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讲读中心化"课堂,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被教师占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被动接受,使得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课后巩固知识量不断增加的恶性循环现象。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探究构建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增效减负。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因为教师在知识上闻道在先,有着知识上的优势,再加上师道尊严的心理优势,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了课堂的中心。课堂教学成了常演不衰的"教案剧"。教案即剧本,教师成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只能充当看客与听众。"新课程改革的本质是什么?"答曰"把属于学生的东西还给学生。"所以笔者认为通过一些问题情景设置,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是一种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宋士国 《考试周刊》2011,(76):166-167
思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互动、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如果灵活处理这些课堂"生成",突破"预设",就能使学生在参与和感受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形成品德,打破传统品德教学的说教、被动接受的模式,使品德教学变得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0.
张献慧 《考试周刊》2011,(83):41-4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这种亲身参与式教学能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教学以唤醒学生的思维为主旨,使得课堂呈现勃勃生机,课堂上充盈生命的活力,师生间心灵的共鸣也就随之而生,这样的课堂会使师生感到轻松而愉快。爱因斯坦曾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固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件礼物而接受。"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当做一件礼物接受呢?我认为最紧要的是变语文课堂的一潭死水为一泓长流的溪水,  相似文献   

11.
杜雯 《考试周刊》2010,(45):69-69
乘着课改的春风,我校的"导学练合一"课堂教学模式已进行四年,现在我校又进一步实施"三案"教学,打造有灵性的课堂,让课堂灵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宽度、深度和有效度。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提升数学素养的需求,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就教师如何运用"导学练合一"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构建高效、和谐的《思品》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巧妙设计,积极创设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有效地激活课堂,更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洋溢着"情",充满着"爱",变得快乐。让师生的创新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彰显与释放,成为一种享受,从而更有效地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桂珍 《成才之路》2010,(21):99-99
减负增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之路。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的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合理设计课堂模式,追求"减负"与"增效"双赢;重视教学中积极的情感因素,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使得学生信赖教师,发挥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陆克洋 《考试周刊》2009,(16):218-219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执行教学预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闪光点"则视而不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完成预设的教案。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这样的课堂教学更显得没有意义。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教学不应只是平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师生双方在课堂上互动对话、实践创造,  相似文献   

15.
生态课堂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握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教学行为呢?尤其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授课,即如何把握在课堂教学中的"讲"与"不讲"?一、教师的"讲"是自身主导功能的重要体现众所周知,传统课堂中,强调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而忽视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自主地学",其核心是"学会",而非"会学".而生态课堂是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途径,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育已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唱,学生跟"的唱歌课了,而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学生平等参与的"活动化、生活化、自立化、情感化"的课堂。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应把学生作为塑造发展的主体,在教师有效地组织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音乐课作为一门综合育人的课程,更要创建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相似文献   

17.
张燕 《考试周刊》2011,(22):22-23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合理规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此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从"教本"逐步向"学本"发展的动态过程,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教师讲授"课堂—"教师导学"课堂—"问题导学"课堂—"自我导学"课堂。问题导学课堂在课堂教学发展过程中是具有转型意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问题导学"超越了"教师导学"范畴。"问题导学"课堂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师和学生角色,改变了备课、上课思维和方式。"问题导学"课堂最大价值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9.
张嵘  郝娜 《天津教育》2014,(10):27-29
当前的课堂提问存在哪些不足?目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堂提问的应付性。许多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仍然以讲为主,学生学习的方式只能是被动地听讲、回答教师的提问。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一些教师却将课堂提问视为自己的专利,只让学生学会"答",导致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习惯于听教师的讲解,注重知识记忆而轻视问题思考。  相似文献   

20.
刘玉汝 《考试周刊》2010,(26):84-85
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课堂,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一直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于是我们提出"课堂实效性研究"这个话题。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决定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效果的反馈者。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