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汤斌(1627-1681),字孔伯,号荆砚,又号潜庵,河南睢县人。官礼部尚书,是清初理学名臣,深得康熙信任。汤斌青年时曾拜当时的理学名家孙奇逢为师。孙奇逢之学,以陆王为宗,但汤斌并没有完全师承陆王,同时还兼宗程朱,认为程朱理学是“吾儒正宗”,并在实践中将其发扬光大进行传播,使他获得了清初理学名臣的头衔。他不仅取得了康熙的信任,雍正还把他的牌位搬进贤良祠,道光三年(1823)又从祀孔子庙,获得了极高的荣誉。那么,在清初众多的理学大臣中,是否因汤斌的理学思想造诣更深,而使他获得如此殊荣呢?本文试从其思想渊源与居官实践两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清承明制,程朱理学再度被确立为官方唯一的正统之学。因阳明后学讲学而兴盛的书院多半毁于战乱,尤以河南为甚,诸如大梁、嵩阳、睢阳、南阳等书院皆废止。随着北方王学阵营的分化,出现融会程朱理学的知名学者孙奇逢、汤斌、耿介、李来章等。他们复建诸如百泉、嵩阳、大梁等书院;与之相师友的窦克勤父子创建了朱阳书院,形成新的中州“四大书院”。他们在康熙朝被视为理学正统,名列“中州理学八先生”,成为康熙时期理学的重要支柱。与之相应出现“中州书院甲于天下”的局面,除了海内承平、人心思顺,社会上全面兴起办教育的风气,亦与河南本地官绅特殊的地缘、学缘、血缘、业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清初,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理学盛极一时。但这时的理学已日趋僵化,理学界弥漫着盲从、迷信、虚妄说教的风气。理学地位的独尊和学术的苍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状况引起众多学者的不满。他们从学术的角度,通过考据、辨伪来证明宋学错误,进而攻击程朱理学,为汉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百泉书院的前身为太极书院,其兴起与邵雍等诸位理学大师倡道苏门山密切相关。至元,理学名家姚枢、赵复、许衡、窦默等纷纷栖居苏门讲学,使书院很快成为北方理学传播的中心。明代经多次修葺,书院制度日臻完善。清初理学大家孙奇逢任主讲多年,使书院再度成为北方人文荟萃之地。因而,百泉书院在中国理学及书院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洛学史著作对洛学学脉的构建与不断完善下,"洛学"由宋代理学四大流派之一,成为"中州理学"之专指。在"崇理学"的共同主题下,现存七部清代洛学史的体例与内容较为一致,学术传承性强,但在学术史观点上存有细微差别,是清代中州理学传承不绝与治学风格多样的充分体现。清代洛学史构建的学术体系较为开放,在以程朱理学为主的前提下,陆王心学、汉唐经学也占有一定比重,深受清代学风变迁之影响。清代洛学史著作集成与总结了千年洛学的学术成就,有助于中州理学的传衍,也为后世研究洛学提供了资料线索与文献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史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鉴于清初《明史》纂修是否设立《道学传》的争论,张烈撰《王学质疑》,严辨朱陆异同,成为清初尊朱斥王的急先锋。张烈卒后,陆陇其、张伯行张扬其学,先后刊刻《王学质疑》,广为传播;其过激的做法也招致了来自王学和颜李学派的批评。张烈尊朱的态度反映了清初理学重建的政治需要,但随着学术风气的转移,摆脱理学已成必然之势,尤其在考据学兴起后,朱陆之争已是明日黄花。  相似文献   

7.
孙奇逢《理学宗传》是明末清初理学巨著,其编写纲要为合会朱王,其编纂特点有四:一是"以天为本"的学统论;二是"循环前进"的学术史观;三是"下学上达"的写作目的;四是"主辅内外相成"的体例。  相似文献   

8.
孙奇逢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理学家之一,其一生波澜壮阔,前半生多为豪杰之事,后半生成就圣贤梦想。孙奇逢是宋明理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理学大家,他既是明朝理学的总结者,又是清朝理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9.
乾嘉时期理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理学的总体走向是趋于没落,相比之下,乾嘉时期的理学较清初和晚清更显沉寂,但在沉寂的背后,这一时期的理学仍在不断地进行分化和调整,并因历史环境的变化和新的学术形态的出现而具有不同的学术任务的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朱子学与理学学派”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8月4日至6日在江西省上饶市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国内朱子思想研究的一次规模较大、包容性较强的学术盛会,显示了当今国内外朱子学与理学学派研究的新进展。与会学者主要就朱子哲学、朱子学与理学学派、朱子后学以及朱子学在当代的传播、发展与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1.
湖湘学派是南宋初期的重要理学派别,与理学大师朱熹在学术上关系密切,其成员在诗歌方面与朱熹也多有交流,并互相影响。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自己的特色,在文学思想上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一)在文道关系上,主张斯道即是斯文,重视诗文的教化世用;(二)主张以心性修养提升诗文品格,用学者之诗概括理学体诗;(三)不废吟风弄月的诗情,提倡平淡闲远的诗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2.
孙奇逢所撰的《理学宗传》,是研究宋明学术思想发展的极为重要而完备的参考资料。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张显清先生主持整理的《孙奇逢集》,集中所含的《理学宗传》当是该书付梓以来的第一个标点本。遗憾的是此书的校点错误颇多,致使许多句子难以理解。通过版本比勘及相关典籍参校,发现该校点本讹脱、误标80余处,祈望引起校点者及读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孙奇逢,字启泰,又字锺元,河北容城县北城村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585年),卒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四月二十一日,终年九十二岁。因晚年讲学河南辉县夏峰村,故学者称夏峰先生。更因自明至清十一征高卧不起,故又号征君。他同元儒刘因(号静修)、明儒杨继盛(号椒山),并称容城三异人,是身跨明清两代著名的心学大师。尤其在清初专制主义提倡程朱理学的形势下,作为“出于象山,阳明”之门的孙奇逢  相似文献   

14.
如何全面而准确地评价清代学术,历来各家说法多不一致。本文认为,清代初期,思想学术的主流是复兴的程朱理学,这种复兴的程朱理学被称为“清初朱子学”,清初朱子学在理论的致思方向、学术的侧重面、思想的方法等都与传统理学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它是理学在清初的新生形态。它从朱子的格致之学中引出“经世致用”之学,从阳明的“良知”之学中引出“实践”(切实践履)之学,再把二者有机融合.构筑一种“事理”之学即经世理学。它在清初那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对促进民族的融合、维护社会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颜元实学思想浅说雷树德明末清初之际,有不少卓有成就的大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唐甄、孙奇逢、朱舜水、李等,而最令我敬佩者则是颜李学派的创始人颜元,这是因为颜元是这些人中最关心国家富强大事和极重实践的思想家。一历元实学产生的条件颜元(...  相似文献   

16.
南宋理学大宗之一的湖湘学派,长期在湘潭、衡山地区从事学术和教育活动。作为开创者,胡安国利用湘潭碧泉书院培养了很多弟子,他们都有较高的成就,对湖湘学派的奠立和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清朝前期,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理学仍然是风行学坛、无可替代的学术流派.活跃于大江南北的主要学者,非尊程朱,即崇陆王,或者打出调和程朱陆王的旗帜.真正高张"反理学"旗帜者不啻凤毛麟角.在此期间,程朱理学的复兴无疑是清朝前期思想学术变化的重要一暮.程朱理学之所以复兴,不仅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支持,而且还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适应了清初社会由乱而治、重建封建秩序的需要.此期的程朱理学具有政治性、学术性的两重性质,充当了官方哲学的角色,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思想、学术、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和复杂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两宋时期书院兴盛一时,极大促进了学术的繁荣。这一时期理学的勃兴是和其学派利用书院讲学传道、传播其思想分不开的。书院与理学传播的结合,一方面为书院发展提供了人文基础和思想文化土壤,为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自由的活力,另一方面极大拓展了理学的发展空间,扩大了其在学术、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为理学上升为宋以降思想界之主流、成为官方统治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明清之际的儒学大变革中,作为北方儒生共同体领军人物的孙奇逢,以回归、重释孔孟经典来整合理学各派,由此其思想可分为两个层次:理学层次和儒学层次。正是两个层次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在清代北方形成的以孙奇逢为宗师的夏峰北学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为明清之际的儒学大变革在新视野的开拓方面至少提供了暗示。  相似文献   

20.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不隐讳其与宋初理学发端源流的共同,但否认理学所把持的儒学正统地位,力图为儒学重新正名.在对待释、道两家的态度上,太谷学派表现出更加开阔的胸怀.在一些具体领域,太谷学派与明清理学有截然相对的观点.这些,都受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客观环境所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