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义Web服务概念及主流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布式技术,Web服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语义Web服务的研究一直是这个领域的热点。介绍了语义Web服务的概念.并分析了两种典型的语义网络主流框架——OWL-S和WSMO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张继东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7):109-114
从服务的角度提出基于语义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按需服务系统的架构,基于该架构探讨以下问题:数字图书馆网格平台上的分布式服务资源的组织管理与监控、根据用户需求的服务建模、大规模网络环境中的按需服务组合研究等。提出基于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描述网格工作流,并采用WSMO为网格构建语义环境。设计基于WSMO的数字图书馆语义网格服务架构,采用WSMO创建领域本体,进行项目的WSMO 4元素设计,并给出基于WSMO的语义网格平台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现有协同政务流程集成模型及框架的不足,分析了将语义Web服务应用于协同政务知识共享的技术优势,构建面向知识共享的协同政务流程集成框架,运用语义Web服务和本体概念设计了基于WSMO的协同政务流程集成,实现了不同政务信息系统之间的语义互操作,从而方便政府与用户的语义互动与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基于WSMO框架解决数字图书馆异构性的研究方案,分析了基于语义Web服务模型四个顶层元素及四类的中介器,提出了基于WSMX的数字图书馆SOA架构.通过运用Choreographv引擎和WSMX数据中介器解决了Web服务发现、组合、选择、调用过程中的本体异构问题,并模拟了WSMX数据中介器在数字图书馆间的工作场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语义Web服务的电子政务数据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务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中一个难点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政务数据集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语义Web服务的政务数据集成框架(SwSEDIF),分析了SwSEDIF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如政务领域本体构建、Web服务的发现和Web服务组合,并以北京奥运城市综合信息服务项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该项目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Web服务发现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eb服务是一个崭新的分布式计算模型,是Web上数据和信息集成的有效机制.但是随着Internet上Web服务的快速增长,自动、准确地发现Web服务已经是Web服务技术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对Web服务发现技术研究的不同方面进行了综述.主要阐述了Web服务的体系结构,Web服务发现的关键技术理论和方法,包括Web服务描述、部署、匹配、选择和排序等.最后分析了Web服务发现技术存在的基本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Web3.0是互联网的一个新兴概念,是人性化服务与智能化服务的结合。阐述了Web3.0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目前数字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Web3.0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托管服务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应用实际,从环境安全、服务器安全、Web应用服务器安全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保障托管服务器安全,并详细介绍了安全策略搭建过程。经实践证明,这种安全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元数据解决方案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Web服务的元数据体系。该体系采用XML/RDF技术和Web服务技术,用Web元数据资源来准确描述各类信息资源,并封装成Web服务,用户通过调用Web服务实现对元数据的使用。该体系旨在解决在信息资源系统中多种元数据并存的情况下所存在的互操作问题,实现多个信息资源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透明、高效的信息检索平台。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基于Web2.0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特征出发,系统介绍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Web2.0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式,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Web2.0个性化信息服务所涉及的人、信息资源、技术和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Web图书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彦民 《图书馆论坛》2006,26(2):136-137,193
简要介绍了目前Web图书馆的特点,分析了目前Web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Web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及信息服务模式、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信息检索模式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主流语义Web服务匹配方法过分强调服务请求与服务广告的精确匹配从而导致用户在实际中难以获得真正所需要的Web服务、或在服务自动发现与集成任务中计算负荷过大的问题,本文把基于本体的概念语义相关性度量模型引入Web服务匹配,提出一个新的更"轻便"的语义Web服务匹配模型.该模型使用一系列概念组分别描述服务的服务类别、输入、输出、前提、效果等诸方面的语义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本体的概念组之间的相关性度量模型分别评价服务请求与服务描述在这些方面的语义匹配度.总体语义匹配度被定义为输入、输出、前提、效果方面的语义匹配度的加权和.基于这一匹配模型,本文进而研究了相应的服务匹配器原型.初步的数据试验表明,本文所提模型能较好地适应用户需求表述的模糊性,从而提高服务匹配的召回率;从计算复杂性看,本文所提模型也优于基于严格逻辑推理的语义Web服务匹配模型.  相似文献   

13.
Web2.0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Web2.0在国内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调研,指出目前Web2.0应用中存在的4个问题,提出5项措施应对信息服务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如何发展档案中介服务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在我国各地纷纷建立,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服务周到,以崭新的形象,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发展十分迅速。可以预见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在未来的档案事业发展中将引领发展潮流。然而当前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尚出于发展时期,仍不成熟,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如果处理不好,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概念是思维的起点和结晶,是组成理论的基石,概念的明晰是认识、理解问题和研究科学的基本要求,是前提和最终结果。因此,对商业性档案中介服务理论与原理探讨和研究,首先是要明确和理解商业性档案中介服务的概念。一、商业性档案中介服务定义对事物做概念、下定义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种差+邻近的属”。种差就是“同属性中,某个种不同于其他种的属性”。属即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那么对商业性档案中介服务下定义的前提是:首先要明确商业性档案中介服务的邻近属性+种差。1.商业性档案中介服务的邻近属性是指商业性档案中介服务所具有…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服务组合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青  相春艳 《情报学报》2006,25(3):337-341
Web服务组合是一种利用现有Web服务动态构建新的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复杂Web服务的Web服务技术。将数字图书馆各种资源组件、应用组件、功能组件和管理组件进行Web服务描述,人们就能利用Web服务组合技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对不同数字图书馆各种组件的动态集成,从而实现开放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本文讨论了基于Web服务组合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的基本系统架构、构建模型,并对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何春 《四川档案》2014,(6):55-56
<正>1引言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行业限制,档案中介组织机构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行业发展滞缓、管理不规范、专业性人才缺乏等等,这些不利因素都制约着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推动我国档案事业健康稳定发展。2国内外研究综述1992年,浙江省建德市档案事务所和湖州市档案事务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典型的分布式UDDI网络模型中语义Web服务匹配策略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经典的弹性匹配算法进行扩展,提出使用GCSM语义距离算法、类别系数和级别系数来量化Web服务的匹配程度即相似度,使得匹配结果更接近请求者的请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Web服务的快速发展,Web服务的数量急剧增加.分布式环境中如何快速准确的实现服务查询、组合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化P2P网络的Web服务组合架构.它利用语义实现服务的精确匹配,同时使用扩展的OWL-S属性满足了用户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并且通过服务映像关联关系实现基于服务功能的快速分布式服务组合计算.本文的Web服务组合架构及分布式服务组合算法解决了分布式环境下服务查询和组合的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匹配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组合结果,同时还提高了服务组合算法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Web站点发展概况,对其所提供的一般信息服务、信息检索服务、交互式信息服务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Web站点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