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化学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使绿色化学的观点与新课标的教学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怎样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幽默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借助于幽默,重视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一.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良好的幽默感,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授初中化学“绪言”,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化学,而且要让学生感觉到化学课是非常有趣和非常有用的.于是,我在讲课时,特别将化学与人、与生活联系起来,我告诉学生,现代人类…  相似文献   

3.
黄冬艳 《中学理科》2007,(10):75-76
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经常有“由爱变怕”的情况,刚刚接触化学科时,觉得化学科有很多有趣的实验,因而非常喜欢上化学.可是,当学习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还要求记忆比较多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就对化学产生了畏难情绪.怎样使学生渡过难关,轻松地学好化学呢?笔者在多年化学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方法,让学生感觉学习化学是轻松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张建芳 《考试周刊》2009,(30):176-176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生命活动伴随着化学反应:化学科学的发展给这个世界提供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使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多姿多彩。化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包括其周围的社会生产中),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新课程要求的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5.
化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是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因此,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当代科学技术和人类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化学学科自身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对社会的影响是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使人类较大程度地获得了生存自由,然而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时刻带给人类不期而遇的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当前,全球性环境与生态状况的继续恶化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密切关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又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中学教育要从“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过渡。岗此结合学科特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有一个重要理念,要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9.
化学史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历史的描述,是关于化学学科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化学教育伴随着化学发展的历史,化学教学同化学的结合已成为化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向,充分发挥化学史的作用,一方面能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以化学发现和发明中的典型实例为载体.寻求化学史教育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品质正是本文想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化学科学中蕴含的美赋予了化学教育具有美育的作用.本文试图将化学美渗透在化学教育中,使学生在化学与美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化学与人类的生命活动、生产、生活、工业、农业、国防、高新科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使下一代乃至下几代人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全面提高公民素养.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呢?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影响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但教师不当的教学设计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差的一个因素,下面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许多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感人事迹。也有一些由于疏忽、失误而与真理失之交臂的遗憾和教训。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穿插一些与之相关的有教育意义的化学史知识.不仅便于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接受化学教育中吸取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绿色化学实验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绿色化学的概念提出了在化工生产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利用率100%的要求。为了尽可能减少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和环境友好相处的现代意识,本人结合新教材,对设计绿色化学实验进行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5.
绿色化学是新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和议题.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并注重绿色化学的发展与教育.绿色化学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的化学,是面向新世纪提出的化学新概念.同时,它也为化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我国,化学工作者虽然做了大量与绿色化学要求相一致的工作,但绿色化学研究刚刚起步,绿色化学具有何种现代内涵,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何种意义,仍不完全为广大化学工作者所了解.很显然,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绿色化学新概念、新思想、新要求,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前素质教育,把绿色化学教育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绿色化学现代内涵的介绍,从绿色化学角度分析现行教材,提出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新设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要重视环境化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在显示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和财富的高超能力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给人类带来严重损害和灾难,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薄弱的工业基础和滞后的科技管理以及淡薄的环保意识,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尤为严重.因此,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同时进行环境、资源、国情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非常必要了.一.分析国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的人口众多、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给我们带来的生存危机不再是耸人听闻的语言.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上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17.
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领悟和感受到科学给人类创造文明的同时,也伴随着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自身的危害.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实验,既要科学地、直观地展示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又要始终注意尽量消除其负面影响.改进目前化学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并对实验排放“三废”进行控制和治理,这都可以说是绿色化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实用主义学者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宣称:“生活即教育”。现阶段的化学课程要求化学教学走向生活,使学生对化学在现代科技文明所扮演的角色有正确认知,不畏惧化学,不排斥化学,增进学生对化学的正确认知。而如何使化学教育能更好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使化学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戴涵宇 《考试周刊》2010,(15):186-18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以其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推动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公害,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所以人们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形成力量,共同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但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匮乏.使得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如何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学生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并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例中来.树立起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论化学学习内容的内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长龙 《化学教学》2009,(8):35-40,52
1 化学科学经验传递理论与化学学习内容的内化 从本体论视角来考察,学校化学教育所要研究和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将人类已经获得的化学科学经验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自主地形成和发展化学科学经验结构.对这样一个本源性问题的解决,就形成了"化学科学经验传递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