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显微市场     
读者声音国标教材配套教辅该由谁来出?随着课标教材实验面的逐年扩大,各种版本的教材使用量也逐渐增加。于是配套教辅的编写、出版、发行又成了学生用书争夺的焦点。教材出版的多元化、区域化,带来了教辅出版的多元化、区域化。教材出版单位编写配套用书,各省市的教科院(所)、各区县教研部门、民营书商,都在编写配套用书。教材原创单位出版配套教辅,其他出版机构也在出版配套教辅。由此造成同一版本的教材在同一省市有多种配套教辅在销售。有的地方教材出版单位的教辅销售不出去,而其他版本的打有“配××版”的教辅却卖得很火爆。教材出版…  相似文献   

2.
2002年春,湖北辞书出版社开发一套教材教辅——中小学《寒暑假作业》和《课外作业》,以5.0折以下直接向外发货,抢下3000万码洋的市场;湖北教育出版社、湖北少儿出版社为了保住市场,也一同向教育厅书刊发行社让利,降低发行折扣,由此引发了本已战事不断的教材教辅市场的惨烈竞争。这种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教辅出版权的竞争。我国原先对教材教辅的出版,是由政府划定出版范围,一般由教育社和少儿社出版。但有些零碎的、比较市场化的品种则被二渠道和一些主管部门管理不到的、不顾专  相似文献   

3.
政策提示     
■要严格禁止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编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订购,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购买,发行部门不得向学校征订或随教材搭售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 ■教辅材料的出版需坚持专业分工的原则,除出书范围含教辅材料的出版单位外,其它出版单位一律不得出版教辅材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编印、出版、发行供学生有偿使用的教辅  相似文献   

4.
2012年4月19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简称教辅限价令)。笔者对文件进行了深入研读,同时,也对几家出版单位进行了访谈调查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对"限价"与"授权"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有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即同步类教辅的出版由该教材出版社自行出版,或者由该出版社授权有资质的机构出版,而这种授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11月上旬刊出了米加德先生的文章<国标教材配套教辅该由谁来出?>,中心意思是新课标教材教辅应着重保证出版该教材的出版社的利益.对这个问题,我有一段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19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简称教辅限价令).笔者对文件进行了深入研读,同时,也对几家出版单位进行了访谈调查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对"限价"与"授权"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有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即同步类教辅的出版由该教材出版社自行出版,或者由该出版社授权有资质的机构出版,而这种授权是一种有偿的授权,根据各被授权单位的实际情况,教材出版社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授权费. 在访谈中,笔者发现,有资质的出版社在授权的环节是非常谨慎的,这就造成了少数有教材出版资质的出版社不仅会直接垄断全国的教材市场,而且还可能会间接地垄断全国的教辅市场,因而,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形成"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7.
陈楷根 《编辑之友》2011,(Z2):71-73
《中国教辅行业2009—2010年度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咨询报告》中指出,目前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中80%以上在出版教材教辅。教辅书出版可谓红红火火,然而在红火的教辅出版背后,教辅编辑的生存状态却极为尴尬。有人曾戏称教辅编辑为"编外学生""准学生",言下之意是教辅编辑似乎和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一样,除了做题还是做题,只要会做习题即可,没什么技术含量。2010年全国大多数图书类出版社转企后,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出版,有人将其大致分为大众出版、专业出版、教育出版三大板块,这种分类方法是有相当科学依据的。在我国出版业构成中,教育出版比重最大,专业出版与大众出版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教育出版的绝对重心是中小学教材教辅。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多年来一直实行垄断,分别是由人教社和新华书店负责,如此一来,其他出版商和发行商又靠什么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呢?在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管理体制暂时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出版环节和发行环节都将目光转向了中小学教辅。中小学教辅可粗略分为三类。第一类姑且称之为计划发行类教辅。长期以来各地教…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教材出版发行及教辅图书出版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材教辅图书出版发行特点对出版行政机构提出了完善行业准入机制、建立教辅图书产品质量保障机制、合理限制教辅图书价格、加强教材教辅图书市场的日常监管等五个方面的强化教材教辅图书出版发行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出版业内人员普遍承认两个事实:第一,教材教辅是我国出版业的根基和支撑;第二,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未来。把二者结合起来看,教材教辅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对我国出版业发展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我国的教材教辅出版业当中,中小学教辅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以其作为教材教辅在数字出版领域发展的分析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近年来,教材教辅出版的计划垄断性在新一轮的教材市场竞争中已经被打破,教材教辅出版发行的计划性逐步减少,市场性在不断增加.这种变化发展的趋势,表明教材教辅出版资源的配置日渐走向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周澎 《编辑之友》2023,(7):80-88
教辅出版关乎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需对其著作权侵权问题予以重视。文章通过对273份民事判决书的分析,得出教辅出版领域主要存在教辅与非教辅、教辅间侵权两种类型。该侵权的产生看似因未经授权使用导致,实际是由于教辅与教材存在必然联系或需其他作品所致。故可从根源入手,针对不同出版单位主体,通过著作权预登记制度辅助默示许可制度的构建,教育出版知识共享协议的完善,以及教辅出版过程中多元主体共治的参与,解决相应问题并推动教辅出版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教育出版?如果从出版物来界定,教育出版主要是以出版教材教辅为主要出版物的出版市场,这里的教材教辅既包括中小学教材教参,也包括高校教材以及成人教育、自考教育以及社会培训教材及其配套的参考书等等.  相似文献   

14.
一基础教育出版活动首先是出版话语权的博弈过程 教育出版包括教育理论专著、教育专业工具书、教育专业普及图书、教材和教辅图书出版,但无论从印刷复制数量、创造利润,还是从对社会的影响诸多方面考量,基础教育教材教辅图书都是其中重要的类群.在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的教育出版主要就是教材教辅的出版活动.  相似文献   

15.
教辅图书,即对教学起辅导或辅助作用的图书。本文所指教辅,为"中小学教辅"。当前,国家对教辅图书以多种形式严格管理,试行新的教材教辅准入制度,并对大量泛滥、乱象丛生的教辅图书市场进行整顿,而数量众多的出版社却仍以教材教辅出版作为自己生存的基本依赖,如何在新时期认识和增强教辅图书责任意识,对于出版社乃至全社会的教辅图书出版有着不可小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每个出版社在跨入新世纪门槛时,可能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怎么办? “人贵有自知之明”。以教育类出版社为例,首先应对自己有一个正确估计。据《中国出版年鉴》(1999年)提供的数据,1998年全国有出版社530家,出版图书共计130 613种(新书74 719种),图书生产码洋390亿元,其中文化教育类图书(含中小学教材、教辅等)出版了52 129种(新书20 754种),总码洋250亿元。在我国图书出版物中,虽然中小学教材、教辅占图书出版种数的比例不到40%,但其占生产码洋的比例却很大,超过了2/3。在中国现有的出版社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出版: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现状:半壁江山,举足轻重 1.教育出版在整个出版业中的地位 什么是教育出版?如果从出版物来界定,教育出版主要是以出版教材教辅为主要出版物的出版市场,这里的教材教辅既包括中小学教材教参,也包括高校教材以及成人教育、自考教育以及社会培训教材及其配套的参考书等.  相似文献   

18.
周松 《出版视野》2004,(5):15-17
在中国出版界,中小学教辅多年来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是业内的焦点。外界曾将出版业排在中国暴利行业的第二位,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跟中小学教材及教辅在出版发行上的专营有关。据统计,全国580来家出版社中在出版中小学教辅的超过500家,一些小型出版社因此而得以  相似文献   

19.
陈远 《出版参考》2009,(20):12-13
2004年以来,国内关于教材教辅的纠纷案件数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教材教辅纠纷案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对教材教辅著作权利归属的纠纷,一类为教辅侵犯教材著作权利的纠纷。影响最大、诉讼范围最广的当属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对诸多教辅类出版社、学习机生产企业的批量诉讼案件。教辅类出版社惊呼:如果教材出版社联合起来对教辅出版机构宣战,这将是未来教辅市场最大的变局。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06,(9X):9-10
由新闻出版总署牵头组织实施的2006年全国教辅图书质量专项检查近日完成。此次检查的范围是2005年出版的中小学教辅读物图书(以图书版权页为准),重点检查与教材相配套的同步教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