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岚 《编辑学报》2014,26(5):418-419
期刊经营与发展需定位于读者需求及其满足。通过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搜集读者需求,并对结果加以分析。认为期刊建设须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拓展服务空间及形式,科学引导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读者信息素养,以读者参与的双向互动模式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提高读者忠诚度的策略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读者忠诚度是读者因文献信息知识需求得到满足而重复利用同一图书馆或同一图书馆特定服务的行为。影响读者忠诚度的因素有读者满意度、信任度、情感因素、便捷因素、成本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培育读者忠诚的策略有:挖掘读者需求,推行个性化服务,争创服务品牌,保护读者权益,倾听读者抱怨,奖励忠诚读者,支持读者活动,开展自我宣传,等等。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3.
观念是客观世界在人们思想意识上的反映,它又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行动.更新读者工作观念就是要强化读者观念,破除支配读者工作实践的保守、落后认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传统的读者工作观念还严重地束缚我们的头脑,影响着读者工作的开展和改革.因此必须更新读者工作观念,以提高读者工作水平,完成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变。一、从读者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谈起沈继武先生指出:“读者工作就是利用、开发图书馆资源的各项活动。”读者工作利用图书馆有序化的文献资料,通过组织读者和组织服务,来传递信息和交流知识,即以图书资料为读者服务。因此,“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读者工作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去年底,工商信息报从她的8万多读者中选骋了181名“特约读者”,并向每个特约读者赠阅今年全年报纸一份。这件事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读者说,报社把编者和读者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心贴得更紧了。报纸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尊重读者的意志,满足读者的需要,是办报的立足点。要了解读者意愿的方法很多。聘请“特约读者”的办法,就象一条纽带一样把编辑部同广大读者连接起来。“特约  相似文献   

5.
读者学作为出版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出版学、发行学要研究读者问题,编辑学也要研究读者问题。例如,读者的需要和爱好,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对读物的反映,制约读者需要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读者需要的差异和变化,读者结构、读者层次、读者阅读心理等等,都需要从编辑学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实际上,每个编辑人员都在做了解读者、研究读者的工作。完全脱离读者去闭门编书,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分析有关读者的情况,研究读者工作的经验教训,就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这种对读者工作规律的认识,无疑属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读者抱怨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读者抱怨是图书馆无法回避的问题,读者直接向图书馆提出自己的抱怨有利于提升图书馆自身信誉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读者满意度。本文阐述了读者抱怨的涵义及激励读者抱怨的意义,论述了读者抱怨的释放渠道与动机,深入探讨了读者抱怨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去年底,工商信息报从她的8万多读者中选聘了181名“特约读者”,并向每个特约读者赠阅今年全年报纸一份。这件事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读者说,报社把编者和读者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心贴得更紧了。报纸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尊重读者的意志,满足读者的需要,是办报的立足点。要了解读者意愿的方法很多。聘请“特约读者”的办法,就象一条纽带一样把编辑部同广大读者连接起来。“特约读者”会有一种责任感,能够比较注意收集和研究报纸各方面的问题,从而为编辑部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8.
论馆员与读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图书馆中,存在着各种社会公共关系,其中,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最经常、最活跃、最为重要的。一旦失去了读者,馆员便成了盲人的蜡烛,失去了其存在意义。因此,图书馆工作必须以读者为中心、了解馆员与读者是图书馆工作中的两大重要要素,正确处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前提条件。其它方面的关系,无论是图书馆内部之间,或与社区、与新闻界之间的关系等,归根到底,都是为争取读者、吸引读者和建立良好的读者关系而服务的。那么,馆员与读者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图书馆的服务性,决定了馆员是为读者服务的。在商业系统“信誉第一,顾客至上”,同样,“读者至上”就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一切工作都要体现读者第一,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读者  相似文献   

9.
读者对于报刊的阅读需求,是报刊的价值所在和发展源泉。报刊因读者而存在,因读者而变化,因读者而发展,编辑和读者的关系已经成为供与求、产与销、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以读者为本,正确把握读者需求,在很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读者知识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着眼读者知识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重要作用。分析读者知识的概念、内涵,及其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影响,探讨基于读者知识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代军事新闻工作者,只有心中装着读者,写读者所需,一切为了读者,牢牢树立"读者意识",才能认识读者,适应读者,进而赢得读者。孙晓青的读者意识,使其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把自己与广大官兵置于平等位置,使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问卷调查以全国15省、市的37所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读者作为主要对象。公共图书馆开馆时间越长越受读者欢迎,76.7%的读者利用公共图书馆年限不足3年。58.5%的读者居住地距公共图书馆在5公里以内,男性读者居住地比女性读者远。67.4%的读者在选书时一般会遇到困难,10.1%的读者曾委托图书馆代查资料。7.4%的读者使用过图书馆手机短信服务,7.2%的读者借阅过电纸书。24.9%的读者参加过图书馆举办的专家讲座,讲座主题最受欢迎的为社会热点评析。  相似文献   

13.
读者组织工作可以整合图书馆读者资源,彰显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有利于图书馆开展读者调研,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图书馆民主管理,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强读者组织工作需要壮大忠诚读者队伍,确立组织文化,构建组织机构平台和交互网络,把握读者需求倾向。  相似文献   

14.
读者投诉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通过读者投诉,图书馆可以更加了解读者的需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浙江图书馆读者投诉的内容主要有服务态度、服务措施、服务环境、读者的误解等问题。针对这些方面的投诉,浙江图书馆采取设立方便的投诉渠道、快速高效地解决投诉及采用各种处理原则等措施有效解决读者投诉,提升读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认识读者投诉管理的价值、体验读者投诉的心理、建立读者投诉管理体系等方面来探讨公共图书馆如何进行读者投诉管理,挖掘读者投诉中潜在的信息资源,更加主动地改善与读者的关系,更加主动地完善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6.
说起报纸为读者服务,就不能不想到新闻界的老前辈邹韬奋和他所办的《生活》周刊。韬奋从事报刊活动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最突出的一点是密切联系读者,热心为读者服务,他曾说:“尽自己的心力,替读者解决或商讨种种问题,把读者的事看成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打成一片。”党报更应发扬这种精神,密切联系读者,热心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服务是党报的重要任务在有些新闻工作者的心目中,对于象《服务窗》、《读者问答》等为读者服务的栏目,往往认为“版面小,稿件零碎,  相似文献   

17.
都市报是一种贴近市民并为之服务的平面媒体,因为要更好地贴近读者,就必须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千方百计满足读者的读报需要,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可以说,一个地方都市报纸的服务性表现得怎么样,是这张都市报纸受不受当地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图书馆与读者互动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网络时代,广泛倾听读者意见,与读者深入地互动沟通,对图书馆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图书馆通过读者服务宣传月活动、读者问卷调查、读者之声平台、社会网络服务、多层次虚拟参考咨询等多种方式加强与读者互动,深化读者服务,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使读者的智慧体现在图书馆服务的方方面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得出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读者是报刊市场的主体,读者 资源是报刊社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市场资源。在报刊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的新形势下,报刊竞争日趋激烈,报刊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开发、争夺读者资源的竞争,因此,全面认识读者资源的特点,掌握开发读者资源的营销策略,提高读者资源的利用率,让有限的读者资源在市场运作中产生更大的市场回报,已成了世纪之交发展报刊产业的重要课题。 报刊的读者资源是由报刊读者构成的,一般说来,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分布的广泛性。报刊读者与非报刊读者的区别在于,报刊读者是指有一定文化程度和…  相似文献   

20.
都市类报纸的主流读者是谁不少人认为,主流读者就是高端读者,社会中上层的一群人。高端读者基本等同于精英读者,都市类报纸的主流化转型,也被认为是向精英化报纸转型,甚至有论者拿《纽约时报》的标准进行分析。 需要明确的是,主流读者绝不是高端读者或精英读者。在我国当下的环境中,主流的人是广大的农民和普通市民,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大多数。做出这个区分有如下意义:纠正一些媒体打着为主流读者服务的旗帜,实际上是在为人数较少的精英服务的假象。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将主流读者定位为高端读者的做法,会使得广大的普通读者越发缺乏接近自己的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