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幼儿在社会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一转折的重要时刻,家长该为幼儿顺利地度过入园关、愉快地适应幼儿的集体生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技能当孩子具有独立行步的能力以后,就对自己的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家长应尽早的让幼儿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持之以恒,初步培养起孩子“自立”的良好道德品质。提前学会生活自理技能,这远比会写自己的名字、识几个数更重要。二、培养幼儿入园自豪感幼儿入园前应与孩子多谈幼儿园的事情,向幼儿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信息,与孩子一…  相似文献   

2.
一、悉心照料幼儿生活,与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相结合 由于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为保证幼儿的健康、安全和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对幼儿生活予以悉心照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悉心照料绝不等于包办代替。过分“保护”会影响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形成,因此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要代替幼儿去做,教师应当指导并鼓励幼儿自己去完成。...  相似文献   

3.
张洁 《教师》2015,(10)
习惯是通过不断地重复操作而形成的稳定的行为倾向。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任务,所以应该从各种细节入手,持之以恒地每天对幼儿进行训练,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本文主要分析如何从细节入手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个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良好的保障,精神需求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却在无形的退化,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深入幼儿园发放问卷进一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意识、采用科学的生活自理方法、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家园共育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个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良好的保障,精神需求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却在无形的退化,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深入幼儿园发放问卷进一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意识、采用科学的生活自理方法、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家园共育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幼儿期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理自立过渡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也充分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的影响。而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养成独立性,建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和意志力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幼儿自我意识、自我形象的基础。家园应该如何共同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农村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多数孩子在家娇生惯养。有些父母,孩子都上高年级了,还给孩子穿衣脱袜,叠被洗刷,逐渐把孩子宠成了“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私任性,懦弱懒惰,形成了致命的弱点——生活智慧匮乏,社会应变能力差,个性压抑扭曲,成年后在许多方面产生不如人的自卑心理,限制自我的发展。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他们自己动手做,教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增强其自立能力。在孩子自己动手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对以后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就越易成功。《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就将“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和“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作为目标分别在“健康”和“社会”两大领域中提出。可见在小班阶段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很恰当的时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是,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以及和同事们的交流中发现,幼儿之间的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幼儿在刚入园的时候生活已经能基本自理,但是大部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细致地考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辅导策略,提高每位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期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理自立过渡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也充分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的影响。而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养成独立性,建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和意志力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幼儿自我意识、自我形象的基础。家园应该如何共同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大班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吴忠市幼儿园陈秀英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自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这一时期的幼儿心灵最敏感,可塑性最大,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对幼儿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在,独生子女多,父母对孩子溺爱的情况较为普遍,有些家长把孩子捧为"小...  相似文献   

11.
生活自理,简单地来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责任感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对幼儿以后的生活学习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幼儿,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迁就惯了,导致他们的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于是我们班把这项能力的培养列入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生活自理,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方面做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李艳萍 《云南教育》2000,(19):12-12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生教育的起始——幼儿教育。我认为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应重视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人的习惯,是经久养成、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优良的习惯有利于生活、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而不良习惯则有碍人生发展。   培养儿童生活自理的习惯。生活自理是人生自主的根基。幼儿一入幼儿园,就在一个群体中生活,开始接受社会教育。在家里,许多孩子依赖家长,特别是当今的独生子女,往往许多长辈围着一个孩子转,难免使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幼儿入园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习惯,如饭前洗…  相似文献   

14.
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学会倾听不但能正确完整地听取所要的信息,而且会给人留下认真、踏实、尊重他人的印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中班行为规则的养成中明确指出:中班幼儿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插嘴。可见,学会倾听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因此教育应当渗透于一日生活所有的活动之中,尤其是倾听能力很容易被成人忽略的能力,更应在各种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对孩子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需要我们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以兴趣为出发点,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有四大块,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其中,倾听排在首位。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孩子年龄小,发展余地大,良好的倾听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很重要的。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底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下面我就如何培养中班孩子的倾听习惯,谈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吴小慧 《家长》2023,(8):130-132
<正>随着科学育人观在幼儿教育范畴内的贯彻执行,教师自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入拓展思维与创新理念,逐步提升幼儿教育的实施基点与活动水平,为幼儿构建高价值的优质成长环境。为了优化幼儿教育工作,教师要注意强化劳动养成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意识、自理思想、自立习惯以及劳动观念,积极帮助幼儿克服依赖心理与懒惰习惯,主动成为快乐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小班孩子刚离开家庭环境,较多都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爱哭闹、不合群、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自我控制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对于这阶段的幼儿进行学习生活常规培养具有极大的必要性。老师在常规培养过程中要全力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及生活,慢慢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常规,下面对小班幼儿学习生活常规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合理地制定生活制度,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3岁前的小儿童,从自由自在的家庭进入到有约束、有规律的集体中,从家中的“小皇帝”变为托儿班中的“普通一兵”,这种较大的变化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的。因此,为孩子们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顺利地过好集体生活,使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得快乐幸福,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入园后,每个生活环节都要进行培养,要让孩子对自己喝水、洗手、睡觉、大小便感兴趣,这种自我服务习惯的培养,对儿童独立性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身边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无法正常地用语言去表达想说的话语,甚至无法正常地自理,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帮助和关爱。而作为特殊教育战线的老师们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教育方案,来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适应社会,并且自立于社会。  相似文献   

19.
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让幼儿掌握一些生活技能。而且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可帮助幼儿树立自信、自立。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如何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呢?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实践表明:人学会自我控制,就是学会自立,自立的必备条件是生活自理.生活自理越早的孩子,心理素质就好. 鲁迅先生说过:"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便是人类的一员.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教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该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如今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独生子女大多娇惯、溺爱,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总是"快速服务"地满足,时间长了,孩子在十分舒适、顺利的环境里生活惯了,意志情感脆弱,自控力差,生活不能自理,没有自立意识,一旦欲望不能及时满足,就会心理失衡,同时还生出了许多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