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课上,我和孩子们正在学《再见了,亲人》一课。突然传来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老师,书上有个地方用错了词。"我停下讲课,目光随着大家一起聚焦到"问题大王"灰灰的身上,"课文第2自然段有这样一句‘你(小金花)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这句话中‘混’字用错了。""为什么?"我追问道。"用‘混’有些别扭,小金花是在帮助志愿军啊!"我暗自思忖道:这个"问题大王"战争片看少了  相似文献   

2.
有多少个数     
小红说:“军军,同学们都说你是数学大王,我出个题目你算一算。”“好!让我试一试。”数学大王军军说。“先看一组数:,,,,……按这样排列,100以内共有多少个1361015这样的数?”军军默想了一会儿,说:“有13个数。”“不错,你真是名副其实的‘数学大王’!”小红大声夸赞起来。小朋友,你说是哪13个数?有多少个数  相似文献   

3.
猜字谜     
周末,在阿姨家举行了一个猜字谜活动. 宣布了活动的规则后,我出了第一题:人对人. "是‘众’,是‘人’加上‘一对人’."爸爸立刻抢答道.我惊讶地说:"爸爸,你真厉害!我当初做这个题时,还费了一会劲儿呢.给你加二十分.下一道题:至高无上." 大家都在认真地思考,但爸爸马上又有了答案,答道:"是‘一’,至的高处是一,无的上面也是一." "正确,再加二十分."我接着又出了第三道题:"赤子之心,这个有点难哦!"可是爸爸立刻又答出来了:"还是‘一’,赤和子的中心是一."  相似文献   

4.
去年寒假前的期末考试时,一道阅读题难住了上二年级的女儿。她竟对监考老师说:“老师,您告诉校长把这道题去掉。”“为什么呢?”老师和蔼地问。“这道题我不会。什么又‘有条件’又‘没条件’的。”孩子嘟嘟囔囔地说。老师说:“这段话是书上的,动动脑筋,好好想想。你能理解它的意义。”尽管监考老师一再鼓励,女儿还是没能做出这道题。考试后,女儿来到我面前,面有难色,说有道题不该出,理由是她没有做过。为什么遇到没见过的题目就束手无策?是真不会吗?不,是孩子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没做过的就不该出”这是孩子的逻辑,这种…  相似文献   

5.
沈婧娴 《新读写》2014,(12):46-47
齐宣王召见颜斶,对他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齐宣王很不高兴。他身边的近臣说:“大王是人君。你颜斶,是臣子。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这样可以吗?”颜斶说:“我若是上前,那是攀附权势,而大王若是上前来,则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颜周攀附权势,倒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  相似文献   

6.
数学城     
’ 3大象波波遇到- 道不能整除的题。1 “如果允许我任意改!中的两个数字,这道题i可以被13整除了。”你;道他是怎么改的吗? J.数学城@朋朋~~  相似文献   

7.
鸡缘     
“喂!你知道吗?‘糊儿’的鸡没有了呢!”“真的!这位‘鸡大王’爱鸡如命,难道……我不信!”“不信”大家都这么说,如果你不信,那你去问问情况吧!”我怀着好奇心来到“鸡大王”的家门口进行采访。我看“鸡大王”那副高兴相,不敢相信这就是以前那个爱鸡如命的“糊儿”。“鸡大王”是隔壁张叔叔的小孩,叫张顺国。他生得虎头虎脑,年方八岁。虽已是小学三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发现 笔者曾带班级参加绍兴市属小学数学三年级专项调测,其中有这样一道题:"小方班刚刚学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在他的练习簿里发现了‘699×5=2495’这样一个算式,你能一眼看出它的对错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写出理由."参加调测的学生面对这道题几乎全军覆没,成为师生难以忘却的痛.  相似文献   

9.
正话反说     
少年宫活动中心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晚会。正当同学们被一段相声逗得哈哈大笑时,主持人微笑着走上舞台,宣布:“接下来进行一个更加有趣的节目,叫正话反说。我出一道题,如果是对的,你要答‘不对’;如果是错的,你要答‘对’。一共有5道题,答对有奖。好,看哪位同学愿意上台试试?”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天亮了,我醒了,起床了。起了床,我就穿衣了,穿袜了,着鞋了,洗脸了,刷牙了,去上学了,回家了……"老师批阅道:"‘了’字大王,‘了’字用得太多了,不该用‘了’就不用‘了’,该用‘了’才用‘了’,希望今后少用  相似文献   

11.
一、虎大王点将在动物王国里,猪小戒深得虎大王的赏识。一天,虎大王对猪小戒说:"2008年8月,将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我决定:2009年8月,在动物王国举办第一届‘森林运动会’。筹备工作由你负责,这是2008年里我交给你的唯一任务"。  相似文献   

12.
造句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 老师:“请用‘果然’、‘文学’这两个词造句。” 小明:“先吃水‘果’,‘然’后做语‘文’作业,最后再做数‘学’题。 老师:“不对,重造。” 小明:“老师,你给我造造看,怎么就不对?””二衬种”材”二二“二材t林叶”时t”造句@任万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让孩子们对一道挑战题感兴趣,我不停地改变教学策略,没想到竟有了意外的收获:体会到了"老师‘下台’,学生‘上台’"的乐趣。把它记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每节数学课结束前,都会给喜爱数学的孩子们"加餐" ——结合本课内容的一道挑战题。刚开始,学生觉得新鲜,下课铃声刚响,就有学生到我这儿来对答案,做对的同学欢呼着离开教室,做错的则上位继续思考。可时间一长,学生对挑战题的兴趣越来越淡,最后甚至没人做了。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在题目下方写上了"挑战者:——",并且宣称:谁第一个做出来,就可以做小老师,把你的想法写在小黑板上,讲给大家听。这样一来,同学们的兴趣大增。可时间不长,我又发现许多数学后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家长,我常同孩子一起读人生之书。翻开第一页,我说: “‘我’字最难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我’活在世上,才有意义。‘我’还必须随时保持清醒,要自省、自警、自勉、自律。‘我’走在路上,才有信心。”孩子渐有所悟,我义说: “‘你’和‘他’两字也不好学。大多数人把‘你’和‘他’看得不那么重要,事实果该如此吗? 先得把‘我’‘你’‘他’三字连在一起读。从每个人看,‘我’就是‘我’。可‘我’同时也是谈话对方眼中的‘你’。又同时是许多相识不相识者眼中的‘他’。自称‘我’的只有一个。每个‘我’在其他人眼里都是‘你’和  相似文献   

15.
记得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天,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我的心情既轻松又兴奋,心想约几个同学去爬山,开心地过一天。可这时爸爸从街上回来,一进门便扬起手中的书说:“儿子,爸爸又给你买了一本《数学奥林匹克题选》,趁星期天你去做一做吧!”见我坐着没动,爸爸又说:“你这次虽然考了全区第一名,但你要知违‘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相似文献   

16.
绝对的证明     
一位先生拿着他儿子考试不及格的通知单,去见儿子的老师。老师竭力平静地说道:“你儿子的答卷与他的同桌极其相似。” “峨!难道不可能是那个同桌抄我儿子的答卷吗?”父亲说。 “不,先生。试卷共有10道题。前9题,俩人的答案和演算过程都一模一样。但在第十题的下面,那个同桌写着‘我不知道’;而你的儿子写着‘我也不知道,。”绝对的证明@赤砂  相似文献   

17.
2002年高考全国卷一第17题诗歌鉴赏题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题目是这样的“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当年很多学生对这道题答得并不好,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折柳”的寓意。其实折柳是古代的一种习俗。  相似文献   

18.
课间一笑     
《小读者》2005,(4)
更倒霉小东:“真倒霉,昨天的四道应用题,我只做错了两道,挨了老师一顿批评!”小柱:“我比你更倒霉,我没做错题也挨了老师一顿批评!”小东:“那是为什么?”小柱:“因为我连一道题也没做。”如此重点学生:“老师,您讲课我怎么听不出重点?”老师:“那就对了,我讲的全是重点。”象形字老师:“中文并不难学,你念过山羊的‘羊’字,羊不是头上长了两只角吗?”学生:“那为什么牛只长了一只角呢?”课间一笑  相似文献   

19.
一位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得了68分。教师却在他的数学考卷上批了“68~98”。 教师把这位学生找来,微笑着对他说: “你看,这道题做错了,主要是你上课没有认真听,把概念搞错了。如果你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把概念搞清楚,凭你的聪明才智,这道题,你完全可以做对,你可以得78分,是吗?” 学生信服地点点头。 “你再看这道题,我记得,同样类型的题,你有一次在作业中也错过,可是我记得,你后来改对了。怎么这  相似文献   

20.
王老师的儿子王平,今年上三年级。平平特喜欢数学,平时做练习时肯动脑筋,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一天,平平在家里做一道计算题;3434×28。爸爸见了走过来,在草稿纸上也写了一道题:2828×34,爸爸说:“我这道题和你这道题的积一样大,你信不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