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U-Map是由欧盟资助开发的高等教育分类项目,其目标是在欧洲区域建立一套具有权威性的高等教育分类标准与体系。该项目经过设计与论证,已确立了包括6个分类维度和23个关键指标的分类体系,目前进入到实践推广阶段。U-Map在开发过程中确立的以分类来促进高等教育机构多样化发展的分类理念、多维度的分类视角、多元利益群体参与的分类路线、面向用户的网络使用系统与技术等,都为我国的高校分类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分类分级模块化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分析审计客体的种类及特点,以单位性质、管理模式、核算方式为标准,提出分类分级模块化指标设计、“定量(基本 专用) 定性”组合使用的研究方法,形成一套适用于高校的分类分级模块化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分类的历史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瑛  戚业国 《江苏高教》2005,(3):123-125
我国目前还没有科学的高校分类标准,美、日、英、德等国在高校分类方面的做法为我国高等学校分类提供了可参照和借鉴的经验。本文认为我们可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在确立分类维度时以高校职能为导向建立分类的预设指标;考虑资源支持和办学条件方面的指标;考虑高校的社会影响及被社会所认可程度方面的指标,从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学校分类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分类维度做了简要梳理。当前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分类维度包括:历史发展、隶属关系、高校职能及多维组合的维度。当前高校分类的维度呈现出"形式分散,本质集中"的特点。通过梳理国外高等学校分类维度的现状,总结它们的特点,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分类维度应从单一维度发展为多元维度;分类维度应从静态维度发展为动态维度;分类维度的设计应以"人才培养"作为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高考分类考试改革应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遵循学生、高校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发展规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高考分类考试改革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提出下放招生自主权并实行招生计划与考试类别相对应的分类方法、科学设计分类考试考生评价指标体系、招生公平与毕业公平同等重要等措施,进一步推进我国高考分类考试改革,使考生自主选择、高校多元录取,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文本分类是情报检索的基础性工作,它的任务是在给定的分类体系下,根据分类的文本所描述的内容,来确定该文本所属的类别,从而提高信息检索的速度和准确度。本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具有确定分类标准的关键词分类为应用背景,模仿人工分类的思想,采用一种较简单的通过给主、次关键词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文献分类的方法,构建了一个文本分类的实验系统,该系统简化了文本自动分类的繁杂技术,克服了人工分类的不足,可用于管理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论文。实验表明,此系统得到了较高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文本分类是情报检索的基础性工作,它的任务是在给定的分类体系下,根据分类的文本所描述的内容,来确定该文本所属的类别,从而提高信息检索的速度和准确度.本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具有确定分类标准的关键词分类为应用背景,模仿人工分类的思想,采用一种较简单的通过给主、次关键词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文献分类的方法,构建了一个文本分类的实验系统.该系统简化了文本自动分类的繁杂技术,克服了人工分类的不足,可用于管理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论文.实验表明,此系统得到了较高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2015版美国卡内基选择性社会服务分类出现一些新动向:申请指南更加具体明确且导向性增强;申请报告着眼于社会服务活动的更新变化;制度性分类和描述性分类相融合;分类更加以高校为本,审核标准细化并有所提高.这些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促进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改善高校社会服务评估状况、引导高校分类结果走向多元和推动高校制定专门社会服务政策等影响.它启示我们:社会服务也可作为分类依据;分类数据来源应多样化;应构建多元化动态性的高校分类指标体系;应制定社会服务导向政策促进教学以及高校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厘清高校分类发展共识下的高校专业设计逻辑,是推动高校分类发展体系构建的核心举措。探究不同类型高校专业设计的顶层逻辑、组织结构以及具体改革实践,可以发现在新时代不同类型高校的专业设计首先需要终身学习思想引领,来确保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能够顺应科教知识融合规律和实现人人出彩与终身成长的教育终极使命,其次需要以不同类型高校差异化的职能属性牵引专业结构优化,并在明确高校内部专业设置与调整自主权基础上,开展科学高效的专业改革实践,切实实现各类高校多元个性化的高质量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U-MAP是由欧盟委员会赞助支持的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项目,是欧洲第一个权威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工具.用户导向性是欧洲高校分类的核心理念,用户导向性使欧洲高校分类更有普适性、权威性和科学性.本文从分类原则、进程、工具、维度和指标以及结果的制定来探讨欧洲高校分类的用户导向性,并且透视了U-MAP如何坚持用户导向性的核心理念,借鉴欧洲高校分类的经验,我国在进行高校分类时,要以高校自愿为前提收集数据、有便于用户使用的工具、方案具有动态性、维度和指标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采用描述性分类结果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分类标准中社会服务职能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分类的实践通常只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职能作为分类标准,有意无意地忽视社会服务职能,导致社会服务职能这一标准长期处于缺失状态。但无论是从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嬗变,还是对高校公认三大职能关系的学理反思来看,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性都在日益彰显。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最新分类标准已体现、并正在实践社会服务职能。因此,高校分类要给予社会服务职能必要的重视,并将其纳为重要考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职能判断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一个基本问题。高等学校的职能具有历史性。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与之相适应,因此,高校新的职能迟早会出现。高等教育史证明,哪个国家及早对高校的新职能做出判断并付诸实践,哪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就会有历史性的突破和质的改变。对现有高校职能的审视告诉我们,客观性、目的性、社会需要性,以及以一种思想为先导和经常性的学校活动,是判断高校职能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普通高校的分类标准与分类管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借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大学分类体系,并根据我国实际,可采用不同层次的学生数量、最高层次学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主要科研成果产出和政府资助的研究经费四个指标,建立我国普通高校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4.
就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而言,评价有功,但绝非万能,当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之后,教育评价的方向、方式和方法亦需相应调整,必须规避盲区,明确标的,分辨因果,调整重心,评判有据,谨慎作为。既知其可为,亦知其不可为。面对有生命的教育活动和动态的院校行为,必须知道有的评不了,有的不能评,有的无需评,有的小心评。去繁就简之后,教育评价方能够规避副作用而更好地践履其推动教育进步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深化高校招生机制改革,高校要主动建立健全内部与外部工作机制,明确招生工作的服务方向、形势与任务,自觉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培养目标要求的招考评价标准,提升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范围经济是刻画高等教育内部效率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运用鲍莫尔等人提供的多产出组织分析框架,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考虑不同高校类型的情况下,在均值产出的各个水平上,不仅不同类型高校范围经济的变化各不相同,而且同总体样本比较也存在差异。说明在从范围经济的角度考察高等学校的内部效率时,高校的类型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课程建设水平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回顾了二十多年来清华大学课程建设的历程,分析了学校、北京市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情况和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入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框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是欧盟高等教育政策影响下的直接产物,它通过教学、学生、科研、知识交换、地区参与、国际化导向6个维度共23个指标对欧洲所有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分类。研究表明:注重多元主体的民主参与和分类方法的选择、重视指标体系设计、不盲目照搬已有分类法是该分类法的成功经验所在。  相似文献   

19.
分类学与类型学:国外高校分类研究的两种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高校分类研究通常遵循两种范式:一是分类学,属经验体系,一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和聚类分析技术,用以描述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评价高校表现,展现高校有限维度的特征;二是类型学,属概念体系,主要运用思辨研究方法和理想类型法,往往以调整高等教育结构、预测高等教育趋势和探索高等学校本质为研究指向,多维度地描绘高等教育的结构关系。两种研究范式各有长短,因固有的互补性联系而常为国外学界所混合。理解这两种高校分类研究范式的适用情况对我国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发展的同质化倾向,导致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个性,影响了大学办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高校发展的同质化是指“在大学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间平均化或一致化的动态行为过程,以及在形式上表现为越来越相似的现象”,是高校在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发展路径等方面表现出的相互模仿、相互攀比行为。同质化不利于高校组织生态系统均衡发展,不利于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不利于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各层次多元化的高质量人才。因此,加快实现高校的分类发展,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有利于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