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以质量体系为核心,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以质量定位为指针,统筹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以质量标准为依据,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体系;以质量保障为手段,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广义的概念。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社会服务质量都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题中之义。无论是从高等教育职能产生和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要求看,亦或是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当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当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现状的分析,结合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创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育质量的核心,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内涵丰富,完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论文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成果从评价内涵、评价指标设计、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围绕人才理念的更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完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建立,高校质量文化的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测和评价以及高校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等方面,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的一个出发点在于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尚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也未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以及模式还不健全和成熟。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方应共同深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认识,拓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路径,不断营造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教育发展方向的指南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的相继出台,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基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应突出德技并修,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多元评价主体与注重综合评价,要从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观、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质量评价和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监测体系等三方面实施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可靠保证。对高校而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特殊意义。为了适应一流高校教育建设需要,推进提升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从改善学校教育资源、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构建教学保障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努力实现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高校已经基本完成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其主要存在缺少量化考核标准、缺乏第三方反馈和缺失质量文化建设等共性问题。基于系统控制理论将本科专业质量标准设置为给定输入,以培养过程为控制器,以学生为受控对象,以学生知识素质能力为输出,将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具象成为了闭环系统。以此为基础构建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闭环保障体系,形成了"质量监测—问题反馈—过程修正—质量监测"的正向循环,实现了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保障和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管理探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高等学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TQM)是完全可行的。高校人才培养 TQM思想包括 :人才培养质量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教育质量不仅是教学质量 ,而且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所有工作质量 ;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质量管理 ;TQM采取的是多种多样的质量管理方法。TQM的特色反映在“事前管理 ,防患于未然”。 TQM体系是整个学校管理体系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现状与质量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高校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其质量保障对于我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并对我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从办学定位、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的教育教学普遍面临着人才培养质量的危机。创新高等教育质量观成为防范人才培养质量危机的关键。建筑类高校要适应时代对于建设领域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正确选择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关键环节人才培养改革、构建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建筑教育质量观的新突破,推动建筑类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分析个中原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质量观念改革成为当务之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符合性评价对质量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国家评估制度把高职院校的质量管理从终端检测引向全面管理。建立高职院校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为高职院校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建设质量绩效管理体系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4.
工匠精神引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全面管理的质量思想和质量控制理论为基础,分析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的目标、任务及构建原则,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提出适合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必须构建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将近期反馈和长远评价相结合,而人才培养的过程是决定最终质量的关键。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监控体系包括人才培养质量过程监控的内容和手段、内部监控的过程管理、外部监控的社会评价等内容。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人才培养必须更加注重大学生个体的职业胜任力。文章从人才培养质量过程监控的内容、手段、内部监控的过程管理、外部监控的社会评价入手,在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视域下研究以就业力提升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过程监控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立足“双元”人才培养实际过程,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多方联动的动态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促进“五维一体”校内外多方联动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运行和实施,通过“监控、反馈、调整”的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改进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教学质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但西部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较低,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因此,提升这些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基于MS-EEPO有效教育理念,对相关研究的述评,探索提升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路设计,认为专任教师教学水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需探索适合西部新建本科院校的EEPO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应实现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全过程管理、利益相关方全员参与的闭环系统。“二维三级”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立足于人才培养的主体,构建学校办学质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质量闭环,理顺了学校各部门、教学单位、基层教学组织等质量管理工作的接口。文章通过明晰人才培养质量责任和监督责任,对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有机协同机制,实现对人才培养全流程、全过程的闭环质量监控。基于此建设学校质量文化,增强质量保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发挥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的作用,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分析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的必要性,从评价机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3个方面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少数关键行为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用户满意度理论,对湖南高等教育质量有关问题进行了文献分析、比较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湖南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扩招导致生均教学资源不足仍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障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应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质量有待于打破利益格局;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创新,学生在不同院校、专业之间受教育的质量差距明显,人才培养效率有待提高,有待建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以学生为本、以教育结果为主的教学评价制度。建议建立新的"三维双向"质量政策框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政策进行重大升级:一是升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二是升级人才培养质量公平的政策,三是升级人才培养效率的政策,并出台政策贯彻执行中的激励和约束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