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文章通过考察西方“人文主义”一词的演变,揭示出“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哲学价值观与教育的密切关系,并从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存在的事实出发,探讨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耶稣会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是神学和科学的结合 ,它使利玛窦成为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理性主义思想、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传教士。利玛窦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 ,集中地体现在他对异族文化的充分尊重和超越宗教神学领域的宽阔的文化视野———理解、尊重和赞美中华文明的“中国观”。  相似文献   

3.
人文教育是“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它是以建立涵括人的价值、尊严、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在内的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为宗旨之一的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4.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作为西方教育思想的主流之一,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丰富的阶段,在与其他教育思想的碰撞中不断修正、完善,并最终形成了内涵独特的教育思想。因此,追寻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探寻教育中“人”的意蕴,不仅有利于我们真正把握教育的本质,而且也有利于教育管理的理论完善和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弘扬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以及“人文主义”、“和而不同”的人际关系理念等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也能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具有高校特色、高校风格、高校气派的高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运动是发生于14—16世纪的一场影响深远、震古烁今的思想领域里的革命与创新,其核心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提倡“人性”,提倡“个性”,提倡人的活动和创造,使人类的聪明才智与创造力从几个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脱出来,进发出来,出现了众若繁星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岁月悠悠,但人文主义的光辉并没有因此而衰落、暗淡,世界是由“人”主宰的世界,“人”创造了世界并改造着世界。在21世纪的历史教学中,人文主义仍然是我们需要高举的旗帜。本文浅谈人文主义在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方式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浅析人文主义与中国当代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主义”一词源于西方文化,义称“人本主义”,起始于14-16世纪的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它以复兴希腊和罗马文化为标志,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宗教与道德束缚。我国自古就存在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重民轻神”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也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停留在课堂的学习和操作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最后以分数论英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教育上开始引进欧美流行的以标准化为特征的唯理性主义的教育模式,语文教育中显现出非人文主义的色彩,对语文学科发展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教师的“教”单纯、狭窄,学生的“学”呆板、划一,语文本来作为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诸特征和谐统一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了。这段经历,教训是沉痛的。  相似文献   

9.
马芊 《考试周刊》2012,(80):22-22
语文课程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程,在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设置具有专业特色同时还富含“人文”要素的语文教学内容。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语文课程.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本文从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人文主义”缺失的现状入手,分析并提出要加强中职语文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对“人文主义”内涵的认识为理论基础,建构出美国教师教育实践中人文主义教师教育的三种取向.它们分别是“博雅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和“社会重建取向”.文章分别介绍了这三种取向教师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历史渊源、其背后所持的教师观及具体教师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