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勇  傅博  朱荣 《体育学刊》2011,(5):127-131
为探讨急性力竭运动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血浆游离DNA(cf-DNA)的影响,寻找运动员机能监控的新标记物。安排16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在电动跑台上进行一次急性递增负荷力竭运动,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5 min、30 min、1 h、2 h、3 h、4 h、12 h和24 h分别测定红细胞压积(HCT)、cf-DNA、血浆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和肌红蛋白(Mb)。用心率表监控运动过程并记录运动时间和心率,推算训练冲量(TRIMPS)。结果显示:HCT在所有监测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cf-DNA在运动后即刻显著性升高(P<0.01),30 min达峰值(P<0.01),4 h后降至安静水平(P>0.05);血浆MDA、CK和Mb在运动后即刻均显著性升高(P<0.05、P<0.01、P<0.01),并一直持续到运动后24 h(P<0.01、P<0.05、P<0.01)。TRIMPS与运动后15 min和30 min时cf-D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55,P<0.01;r=0.64,P<0.05)。结果说明:cf-DNA是组织损伤早期标志物,可作为运动员机能监控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一次大强度耐力运动过程中,AMPK活性变化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作用。将36只SD大鼠进行一次跑台运动,坡度5%,运动强度25 m/min,运动时间60 min。取样为运动前、运动0.5、1 h,运动后1、2、6 h等6个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MP、ATP质量摩尔浓度;采用同位素技术测定腓肠肌中AMPK活性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腓肠肌中MuRF1、MAFbx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发现:(1)运动0.5 h到运动后即刻,AMP质量摩尔浓度及AMP与ATP质量摩尔浓度比值升高(P<0.05),运动后1、2、6 h组,腓肠肌AMP质量摩尔浓度及AMP、ATP质量摩尔浓度比值与安静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ATP质量摩尔浓度各组变化不大,差异没有显著性。(2)AMPK活性在运动0.5 h后开始升高,运动后2 h达到最高,运动后6 h开始下降但还高于对照组。(3)与安静组比较,运动0.5 h组、运动1 h组MuRF1 mRNA、MAFbx mRNA表达量差异没有显著性;运动后1 h、2 h组MuRF1 mRNA、MAFbx mRNA表达量与安静组比较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分别升高1.98、3.57和1.95、2.55倍;运动后6 h组MuRF1 mRNA、MAFbx mRNA表达量与安静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说明:一次性大强度耐力运动后1~6 h,骨骼肌蛋白质降解可能增强,其原因可能是AMPK活化,促进MAFbx mRNA、MuRF1 mRNA基因表达,促进骨骼肌蛋白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有氧运动对肥胖男青年肱动脉内径的影响.方法:以14名肥胖男生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运动前(0h时间点)肱动脉内径,然后立刻进行持续45min的急性跑台运动,在运动结束后的15min和75min(即1h和2h时间点)时,对其肱动脉内径进行重复测定.结果:0h、1h和2h3个时间点的肱动脉内径分别是3.91±0.07mm,4.07±0.07mm和3.95±0.06mm,1h时肱动脉内径明显高于0h(P<0.05),但2h时与0h和1h无明显差别.结论:急性有氧运动使肥胖男青年的肱动脉内径一过性增大,但此效应会在运动结束后较快地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恢复手段对一次大强度训练后田径运动员血乳酸(BLA)清除的影响,以明确大强度训练间歇期最佳恢复手段与强度,为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提供依据.方法:15名青年专业田径运动员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和乳酸阈(LAT).1周后,以90%VOmax强度运动5min,运动后即刻分别进行消极性恢复(0%LAT)和4种强度的积极性恢复(100%、80%、60%和40% LAT).于运动前安静时、运动后即刻以及恢复过程中每4 min取1次指血测定BLA,直到BLA恢复至安静水平.比较各组恢复期BLA清除速率以及BLA清除2/3所需时间(t2/3).结果:恢复期0~20 min各时间点消极性恢复组(0% LAT) BLA均高于各积极性恢复组(P<0.05),而40% LAT组则高于60% LAT组(P<0.05),后两者均高于80%LAT组和100% LAT组(P<0.05).80% LAT组和100%LAT组恢复期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极性恢复组(0%LAT)在运动后24 min、40%LAT组在运动后20 min、60% LAT组在运动后16 min、80% LAT组和100% LAT组均在运动后12min恢复至安静时水平.积极性恢复各组t2/3均低于消极性恢复组(P<0.05),60% LAT组t2/3高于40% LAT组(P<0.05),80% LAT组和100% LAT组t2/3均低于60% LAT组和40%LAT组(P<0.05),而80% LAT组和100%LAT组t2/3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强度训练后进行积极性恢复对于BLA清除的效果明显优于消极性恢复,BLA清除速率依赖于积极性恢复的强度,两者呈剂量反应关系,且以达到或接近个体LAT强度进行积极性恢复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通过历时20周的实验,测量运动前后和次晨的心率,探讨语言加音乐诱导对中老年女性健身操运动量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中老年女性健身操练习中,只有音乐伴奏与音乐伴奏加上言语诱导相比较,不同练习时段的效果不同。准备活动时段(0~15 min)的运动量,只有音乐伴奏的练习明显大于音乐伴奏加言语诱导;练习高潮时段(15~30~45 min)两种练习的运动量无明显差异;整理时段(45~60 min)、练习结束后5 min和10 min及次晨恢复的情况,音乐伴奏加语言诱导的练习明显好于只有音乐伴奏。提示只有音乐伴奏加语言诱导的健身操练习能有效控制运动量,影响练习后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运动后低氧暴露对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观察常氧运动后低氧暴露情况下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研究方法:8名受试者以75% VO2max强度分别完成2次1h蹬功率自行车运动,间隔1周。第1周受试者以75% VO2max强度蹬功率自行车1h后即进入低氧室内(氧气浓度:15.4%,相当于海拔2500m)休息30min。第2周同一时间,受试者以同等负荷运动1h后常氧环境休息30min。每次实验分别于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采取静脉血5ml,测血液流变学变化和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运动后血液粘度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形态由双凹圆盘状变为单侧凹陷另一侧隆起似礼帽状的I型口形红细胞。结论:运动后低氧暴露不利于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形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100)及DiaSys R/S 2003尿液分析系统检测学生体育课前后尿液中的有形成份,男生运动1h后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管型(CAST)、上皮细胞(EC)极显著增高,休息1h后RBC、WBC、CAST、EC增高仍有极显著意义.女生运动1h后仅CAST极显著增高,运动1h后及休息1h后RBC、WBC、EC无显著变化.33名学生运动1h后尿液中病理管型(P.CAST)和小圆上皮细胞(SRC)极显著增高,结晶(X'TAL)和蛋白质(PRO)显著增高,休息1h后P.CAST和PRO极显著增高,X'TAL显著增高,SRC增高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100)及DiaSysR/S2003尿液分析系统工作站检测学生体育课前、后尿液中有形成份,男生运动1h后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管型(CAST)、上皮细胞(EC)极显著增高,休息1h后RBC、WBC、CAST增高仍有极显著意义,EC显著增高;女生运动1h后仅CAST极显著增高,运动1h后及休息1h后RBC、WBC、EC未显著增高,休息1h后CAST也无显著性变化。33名学生运动1h后尿液中病理管型(P.CAST)和小圆上皮细胞(SRC)极显著增高,结晶(X'TAL)和蛋白质(PRO)显著增高,休息1h后P.CAST和PRO极显著增高,X'TAL显著增高,SRC增高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运动量训练对机体各种功能有着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能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另一方面如果运用不当,可导致运动员的伤病。因此,探讨适宜的运动量及对大运动量训练实行有效的医务监督,一直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同步观察了90分钟游泳运动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脾脏细胞产生间介素Ⅰ(IL—2)的活性,以期探讨机体在大运动量运动后免疫后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牛磺酸对大运动量训练后大鼠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探讨牛磺酸对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对SD大鼠进行为期8周不同运动量的游泳训练,并给大运动量训练后的大鼠补充牛磺酸,测定血浆ET和血清NO含量、血清SOD 活性和MDA 含量。结果:1、1 h的运动训练可使大鼠血浆ET含量下降,使血清NO 含量显著升高,且ET/NO 比值显著下降。2、2 h的运动训练可使血浆ET含量显著升高,血清NO含量显著降低,ET/NO 比值显著升高。3、研究表明,机体内血浆 ET含量与 MDA成正相关,与 SOD/MDA成负相关,血清NO 含量与MDA 成负相关,与SOD 活性和 SOD/MDA 成正相关。4、大运动量训练后补充牛磺酸,可以抑制机体氧自由基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使大鼠血浆ET含量降低,血清NO含量升高,ET/NO 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不同运动量急性运动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观察不同运动量急性运动后及恢复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发现,三种不同运动量急性运动后,RBC-C3bR活性与安静相比显著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运动量大小呈正依存关系;运动结束后即转入恢复过程,至运动后3小时,表现为运动量愈大,其恢复速度愈慢,反之亦然。运动后15h均恢复到安静时水平,小运动量运动对RBC-IC花环率影响不大,随着运动量加大,RBC-IC花环率显著增高,45分钟组运动后及恢复期RBC-C3bR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Vitamin E对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调节肽分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不同负荷的游泳训练,并给大运动量训练后的大鼠补充Vitamin E,测定血浆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发现:①经过8周的游泳训练后,2h训练组血浆NPY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h训练组,血浆CGR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NPY/CGRP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h训练组。而1h训练组NPY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CGRP含量和NPY/CGRP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从而说明,适当的运动训练可降低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抑制NPY的分泌。这对轻度高血压病人和正常人的血压有良好的影响;而长期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促进机体NPY的分泌和抑制CGRP的分泌,导致NPY和CGRP的分泌失调,这可能是运动性高血压和运动性心肌损伤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动态观察血浆NPY和CGRP的含量对于在运动过程中对心血管系统进行医务监督、预防过度训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②Vitamin E训练组血浆NPY含量显著低于2h训练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血浆CGRP含量显著高于2h训练组和1h训练组,与对照组相比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NPY/CGRP显著低于2h训练组,与1h训练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所以Vitamin E可仰制大运动量训练后大鼠NPY的分泌,促进CGRP的分泌,维持机体NPY和CGRP分泌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大强度间歇练习对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运动过程中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武术系男子长拳专项学生为训练组(T组)8名,对照组(U组)为普通系男生8名。运动方式为功率自行车运动。肘静脉抽血5mL检验。结果:(1)T组与U组葡萄糖转运速率分别在运动后即刻,运动30min显著降低(P<0.05)。(2)U组阴离子转运功能在在运动后即刻30min阴离子转运功能显著下降(P<0.01)。(3)T、U组Na ,K -ATP酶活性在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运动后3h均有显著差异(P<0.05)。(4)相关分析表明三种红细胞膜蛋白的变化不相关。结论:大强度间歇练习对不同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的影响是不同的,长期长拳练习可改善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目的:探讨运动过程中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武术系男子长拳专项学生为训练组(T组)8名,对照组(U组)为普通系男生8名。运动方式为功率自行车运动。肘静脉抽血5mL检验。结果:(1)T组与U组葡萄糖转运速率分别在运动后即刻,运动30min显著降低(P<0.05)。(2)U组阴离子转运功能在在运动后即刻30min阴离子转运功能显著下降(P<0.01)。(3)T、U组Na ,K -ATP酶活性在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运动后3h均有显著差异(P<0.05)。(4)相关分析表明三种红细胞膜蛋白的变化不相关。结论:大强度间歇练习对不同红细胞膜蛋白功能  相似文献   

14.
男子篮球专项大运动量训练的综合监测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篮球大运动量训练期间及大负荷训练课后受试者血液及尿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发现 ,血NH3与血LA相似 ,表现出对运动强度的高度敏感性。Hb、BUN、尿PRO及URO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随负荷量大小及机体和机能状态的变化呈现出先降后升或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说明适用于篮球专项大学生的“大运动量”以略低于同龄专业运动员的运动量为宜。但所测指标均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提示篮球训练监测应注意指标选择的多样化及测试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
急性低氧暴露对足球运动员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暴露对足球运动员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及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让8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男子足球专项运动员晚上在低氧房暴露居住10 h。低氧房中氧含量为15.3%(相当于海拨2500 m)。分别于低氧暴露前1天、急性低氧暴露10 h后测试安静时和定量运动负荷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急性低氧暴露后,(1)安静时形态积分较高,运动后10 min、15 min的形态积分均比安静时明显降低(P<0.05);(2)运动后即刻的流态积分、总积分均显著高于安静时(P<0.05);(3)运动后5 min、10 min及15 min时,血流速逐渐加快,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积分值降低(P<0.05)。结论急性低氧暴露后,甲襞微循环出现明显的代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健康成年人日常静态心率变异性 (HRV)稳定性的评价 ;2 )确定受试者自述的日常身体锻炼的运动量是否影响了HRV测定的可靠性 ;3)确定受试者自述的日常身体锻炼的运动量是否与HRV的大小有关。研究方法 :以 37名成年男子为研究对象 ,年龄 33± 6 yr。按照受试者自述每星期身体锻炼的运动量分为 3组 ,分别为 :小运动量组 (N =15人 )、中运动量组 (N =15人 )和大运动量组 (N =15人 )。所有受试者均连续 5天测定清晨安静时静态心电图 (ECG)。所有测试均要求受试者的呼吸频率为 10b/m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少年和成年男子业余跑运动员一次急性耐力运动后心率变异(HRV)变化特征,并探讨运动后HRV变化生理学意义。方法:少年(14.4±1.3岁)与成年(25.7±2.8岁)受试者各10名,进行1次90min、强度为95%个体无氧阈强度跑台运动。在运动前、运动后15min以及运动后6h测定HRV。结果:运动后15min,TPLn、HFnu和HRV各时域指标明显低于运动前水平,LFnu和LF/HF显著升高;少年受试者HFnu降幅、LFnu和LF/HF升幅明显低于成年受试者(P<0.05)。运动后6h,HRV各指标均已恢复,其中,TPLn、SDNN、HFnu和RMSSD有反弹的迹象。运动后HFnu相对运动前的降幅与受试者年龄呈负相关关系(r=-0.645,P<0.01,n=20);另外,HFnu、TPLn相对运动前降低程度与运动前水平高度负相关(P<0.05,n=20)。结论:一次急性耐力运动后HRV出现短暂抑制现象,少年受试者运动后HRV降低幅度相对成年较低,可能与发育成熟度不同有关,急性运动后HRV变化可能是运动适应的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18.
耐力运动对自由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探讨耐力运动对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对32名运动员进行了安静、小运动量训练、大运动量训练负荷下血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Mn-SOD、CnZn-SOD)、血乳酸测定.发现小运动量训练后SOD、MDA值与安静状态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大运动量训练后SOD、MAD与安静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耐力运动与短时大极量运动一样可导致体内MDA含量升高,SOD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采用不同训练手段,以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依据进行水球运动的科学训练.研究对象和方法:以18名广东省男子优秀水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8h、运动后24h和运动后48h进行生化指标(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血尿素(BUN)的测定.研究结果:(1)力量训练和无氧训练引起CK活性变化明显大于长时间的有氧训练;(2)力量训练和无氧训练后LDH升高(P<0.001);(3)训练后GOT活性变化以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较为明显;(4)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后BUN明显升高,运动后24h BUN均能恢复正常.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了CK活性增高不仅与运动持续时间有关,而且与运动强度和肌肉疲劳有关,可作为力量训练的评定指标;血清LDH可作为无氧训练的评定指标;BUN可作为评估运动量、运动强度和运动疲劳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脉博测定法。根据运动员的不同实际情况,测定运动后每分钟的脉博频率,一般认为每分钟心率在120次以下为小运动量,120—150次为中等,180次以上者为大运动量。 (二)脉博曲线描绘分析法。运动中按计划测定运动员若干个脉博指数,然后描记成曲线,根据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