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蓦然回首     
我从1940年起,就开始做编辑。有人常常问我做编辑有什么经验,我讲不出什么系统的经验来,不过有一点我觉得可以说一说,那就是:一个编辑,对时事要有充分的理解,对于新闻的处理,也要大胆果断。  相似文献   

2.
余皓明 《今传媒》2005,(8):54-55
做了多年的编辑之后,我于去年开始转为教书——教学生如何做编辑。我教的具体课程是《书刊编辑实务》。不用说,多年的一线从业经验当然可以为我讲课提供许多便利,但我还是有点担心。因为,做编辑是一回事,讲编辑实务课又是另一回事能做并不等于能讲。而且,据了解,许多开了这门课  相似文献   

3.
阮光页 《中国编辑》2011,(3):91-93,96
我1982年大学毕业开始做编辑至今。其间所做编辑那些事儿,以媒体分,报纸编辑+杂志编辑+图书编辑,干的是"5520工程",即报纸编辑干了5年,杂志编辑干了5年,图书编辑干了20年,合起来近三十年;以编辑性质分,策划+组稿+审读与编辑加工,好像都有点绝活;以审次分,一审+二审+三审,都有机  相似文献   

4.
我是从1950年开始做编辑工作的。当时,青年团中南工委创办一种指导工作的刊物——《中南团讯》,派我负责编辑。后来,我又陆续地在湖北省几种刊物的编辑部工作。70年代初,我调到出版部门供职。1990年5月离休以后,偶尔还打点零工。 我是边干边学,逐渐领悟编辑出版知识的。在漫长的艰苦的编辑生涯中,我编辑、审读、签发的书刊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您好 !  我是洛玻集团青岛太阳玻璃实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也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事公司新闻报道工作已两年多了,《新闻爱好者》伴随我也两年多了,它不仅给我了写作知识和方法,并提高了我的新闻写作水平和兴趣,而且也给我了写作的勇气。   那是一九九九年四月,公司内部公开招聘业余通讯员,我有幸被聘用。说实话,高中三年我学的是理科,大学二年我学的是英语,写一篇小作文就头晕,写新闻谈何容易。开始,公司党委主办的《简报》上刊登的我的稿件,被编辑改动很大,好像不是自己写的,心里有点灰心丧气。幸好,…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与几位青年编辑交谈,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编辑.能否说出个一二三四来。事后,这个题目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促使我开始回忆我的编辑生涯,试图能从切身编辑实践中概括出几条来。我琢磨了好长时间,方觉得有点眉目,才拿起笔来写这篇文章,题目就叫《做个好编辑的一二三四》,即一“职”、二“像”、三“心”、四“会”,期望对青年编辑能有所启示。一“职”:多编好书多编好书,是一个编辑的主要“职责”,也可以说是一种“天职”,必须永记  相似文献   

7.
我当兵快44年了,干新闻工作39年多,在军报当编辑整整38年。我刚来时是23岁的小伙子,现在已是快61岁的老头子。是军报这只熔炉培养了我,是军报这个平台成就了我。我是为军报做了点工作,军报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对军报感情很深。我虽然编制上离开了编辑岗位,但我永远心系编辑岗位。如果还有来生,我还是想当一个编辑。  相似文献   

8.
功夫在编外     
初涉新闻圈,做的是记者。采访中常有好心人对我说,女同志做编辑比较合适。说的也是,做了几年记者,不时有被编辑“枪毙”掉的“大作”。次数多了,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我若做了编辑,不就也有了“生杀大权”。 几年过去,我真的成了编辑,但很快就发现,编辑并不轻松。尤其是我作为《公共关系报》一版的责任编辑,不要说对记者的大作“生杀予夺”,就连编辑最起码的“修修改改”都缺乏“对象”——稿子。 部门人手不够,无法配专职记者去全国各地采访。这类专业性较强的报纸,指望自发来稿几乎不可能。于是,身为编辑,我得用2/3的时间去组稿,去做通联工作。值得庆幸的是,这编外的功夫没有白  相似文献   

9.
与报纸和广播结缘1943年1月,在延安,我从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学术秘书,研究员)调到解放日报社副刊部做编辑。这是我做报纸工作的开始。那时我主要负责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国际知识等栏目的编辑工作,自己也写过百余篇有关的文稿,这些都是与当时的新闻报...  相似文献   

10.
为人作嫁     
为人作嫁段崇轩我做编辑不过十五年,在南华门东四条这个编辑、作家汇聚的古老胡同里,做过二十年、三十年编辑的老前辈多的是,我这点编龄实在微不足道。现在却莫名地觉得,这个职业我似乎已干了漫长的若干年,好像背负重荷,走在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旅途上,油然产生...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期刊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我说些什么呢?咱们都是当编辑的,都是同行;我又编过几种期刊,跟各位可以说是小同行。我就说说我是怎么当起编辑来的吧。我生长在一个编辑的家庭里。我的父亲叶圣陶,大家都说他是文学家,是教育家,是语文学家,其实他当编辑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在编辑工作上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就是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我父亲一九二三年进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正式当编辑,到一九六六年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这四十三年间,他几乎没有放下过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给报社做通讯员至今,也做报刊的编辑至今。 1949年5月,《赣东北日报》在上饶刚解放时就创刊了。当时,我在上饶师范念书,被《赣东北日报》吸收为第一批通讯员。接着,《江西日报》创刊了,我又成为《江西日报》的通讯员,从此开始了与报刊半个多世纪的情缘。  相似文献   

13.
做《工人日报》的图片编辑既平凡琐碎又责任重大。这种体会是我在做编辑工作两年后才慢慢嚼出味来的。图片编辑就像汽车中的转动系统,它既不产生动力,又不直接驱动车辆行驶,图片的编辑既不采访新闻,又无权安排图片见报,但它又是报纸出版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作为报纸每天多则二百多件,少则几十件图片的编辑,我常想,这每个月上千的稿件  相似文献   

14.
我是学师范的(1960年夏,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本来应去教书,但是组织上安排我做编辑工作,一做就是35年,其间做广播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业务刊物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15年。通讯员朋友都亲切地叫我“朱编辑”,所以我给自己取笔名叫“诸边”。后来我当了《湖北广播电视报》的头,同行称我“朱总编”。我想,我的确总在编啊,从来没有离开过具体的编辑工作。在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工作中,除了出差外,几乎每期稿件都要过目,付出劳动。 我在广播电视战线长期做编辑报纸刊物的工作,也算一个特点。即把广播电视上宣传的事,或是与广播电视有关的事,通过加工,变成文字,刊登在报纸刊物上,继续宣传,形成了声、屏、报、刊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做编辑一场,不编一本畅销书和一本获大奖的书,总是有些缺憾的。从1994年开始,我做过5年的努力,其目标就是冲击国家级大奖,结  相似文献   

16.
这两年,我省各专业出版社先后成立,大批新同志进入各编辑部学做编辑工作。新编辑的第一句话是:“请多指教!”急于熟悉编辑工作的心情溢于言表。有人对我说:“你到出版社有五年了,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你这第一步是怎么迈的,这种体会对于新编辑可能更容易理解。”在这么多老编辑面前,我有胆侈谈什么体会吗?然而,初入编辑部时,自己那种惶惑、急切,碰到难  相似文献   

17.
我做编辑是半道出家的。说半道出家,是与那些出版社一成立就做编辑的同志相比,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时间并不算短,至今已36年有余,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占3/4还多。我所乘的编辑之船,本来航行到了岸边,并刚刚起岸,可是,经不住老友的鼓动,又重新返航,再作水上行。这也算是我顺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海”吧!  相似文献   

18.
1 我做编辑工作,到现在15年了,其间担任编辑室(部)主任有整整10年。如果说我在平凡的工作中还有一点成绩的话,那么这些成绩主要是在部室主任的位置上取得的,我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在编辑室主任这个角色上做的。我对编辑室主任这个岗位特别留恋,那是我的一段美好时光。 2 编辑室主任有工作的特殊性,是兵头将尾,是连接上下、沟通左右的角色,是出版事业第一线上的工作能手和奋斗中坚。不要小看编辑室主任这个角色,我们现在出版界的一些负责同志,很多是做编辑室主任出  相似文献   

19.
我是2005年自北大图书馆学专业博士毕业以后,进入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后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工作的.先从事排印图书的编辑工作,自2009年开始做历史文献影印出版工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是一个以影印各学科历史文献为主业的专业出版社.在此,我很乐意介绍一下我社影印出版的近现代图书馆史料.其中有不少项目是我亲自参与编辑的.  相似文献   

20.
虽说我以前做过一点业余报刊编辑工作,可真正从事图书编辑这项职业,还不到一年时间。 我是1993年7月调到出版社来的。起初在校对室干了两个多月,接着又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专业人员培训。培训结束后,就正式上岗编书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