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衡的天平-关于“一稿多投”现象的合理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著作权法》颁布前的《图书期刊管理版权保护试行条例》中规定:“向国内期刊投稿,可以不签定合同,但作者不得一稿多投;期刊应在收到稿件后30天内通知作者是否采用,如过期不通知作者,作者可另行处理。”对于“一稿多投”持鲜明的反对态度。此后颁布的《著作权法》虽没有“不得一稿多投”的字样,但仍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这一规定对报刊社和作者都提出了义…  相似文献   

2.
《何以“一稿三用”?》一文发表后,许多同志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究竟一稿是否可以多投?综观各种观点,似乎都言之有理。其实,如果对著作权法的规定稍加留意,就不难分清是非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0年9月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32条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笔者认为,这一规定避免了一篇佳作会被极个别不识货的编辑“枪毙”的现象,也避免了版面、编辑和排字工人劳动的浪费,对读者来说,也  相似文献   

3.
稿件管理系统设计开发经验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据库管理技术在当今社会各领域的事务管理中应用已十分普遍 ,而杂志社和非独立期刊编辑部在应用数据库技术方面目前仍存在薄弱环节。杂志社事务管理细致而繁杂 ,要实现稿件运转无误 ,文书处理及时 ,信息传递准确 ,资料保存妥善等目标 ,必须依靠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编辑部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 ,利用方便的系统开发平台开发了适合本编辑部使用的稿件管理系统。该系统从 1998年开始着手设计 ,1999年初投入使用 ,后经过几次维护更新 ,到 2 0 0 1年为止 ,本管理系统已是编辑部整个稿件管理工作的核心工具 ,编辑部每一篇稿件…  相似文献   

4.
为“一稿多投”说几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随着传媒的发达,一稿多投、多发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著作权法》第32条前款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 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显然,多数编辑是反对“一稿多投”的。编辑在选稿的时候,总是要考虑读者的需求。“一稿多投”会直接影响到报社和编辑的声誉。读者不可能知道一篇稿  相似文献   

5.
去年初,《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通知》发表不久,我采写了一篇题为《德州市40家企业试行质量工资制》新闻稿,投寄首都某报社。稿件主要内容是:山东德州市40家企业从去年第二季度起,在内部试行工资与产品质量挂钩制,促使企业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稿件投寄后一个多月,未见采用,编辑部也没回信。我就给《中国劳动报》抄寄一份。很快《中国劳动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随后,某报社也发表了,放在4版头条位置,一字未改。稿末注明“摘自《中国劳动报》”。  相似文献   

6.
“版面费”难题的成因与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版面费”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版面费一般指正式学术期刊编辑部刊用作者文章时向作者收取的费用。版面费又称发表费、文章处理费。目前不少学术期刊收取作者的版面费成了“潜规则”。有时版面费改头换面以“订刊费”的面目出现。学术期刊编辑部往往对稿件划分为外稿、内稿,内稿有的不收、有的少收版面费。根据刊物的级别,版面费的价格标准不同;根据刊物影响力,是否为核心期刊,收费标准也不同。有的是根据字数,有的是按照每篇收取若干费用。不同刊物收取的版面费不同,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中国出版CHINA PUBLISHING JOURNAL2006年…  相似文献   

7.
新闻战线编辑部: 新闻战线1990年第五期《读者论坛》罗造庭同志写的《“最近”的妙用》一文,批评我社在处理《广东惠州市举办“苏东坡在惠州”书画展览》消息一事,我们认为,说原稿因写“春节期间展出”而被退回是实,说改动两字就“起死回生”却不尽然。我们处理这篇稿件的经过是这样的:春节过后,我们收到中共惠州市委宣传办公室发来这篇稿件,因见原稿写明书画展是在“春节期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2月9日,我按照社里的统一部署,参加了总政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当时,我被分到驻辽西比较偏僻、艰苦的某集团军炮兵团指挥连蹲点。在蹲点的10天里,我了解到很多在编辑部了解不到的真实情况,采写了《“我们不愿这样投弹!”》、《商连长拒礼》、《阵阵清风扑面来》3篇题材鲜活的稿件。我是我们前进报社第一个蹲点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发稿的记者。稿件见报后,基层反响较好,总政宣传部在《宣传情况》中还表扬了我写的两篇稿件。结合这次采写活动,我有三点体会和感受——只有真诚地融入官兵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这次下基层连队蹲…  相似文献   

9.
变用托翁一句开头语:成功的编辑是相似的,摸索中的编辑各有各的摸索。不禁羡慕“杜郎”踏入编辑部的大门之前,我对编辑生涯的想象是罗曼蒂克的:案头皆稿件,稿件皆成品,成品皆玉珠…… 1980年12月,我由一名门外汉踏入《中国青年》杂志社思想教育部的办公室,开始了我的编辑生活。我动手编辑的第一篇文章,是《上海文学》主编王若望撰写的一篇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我给北京一家报社的周末版每年都要邮寄20多篇稿件,通常会被采用近10篇。去年,我先后发出30多篇稿件,却连一篇也未见报。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我的反思。难道是因这个周末版改换了原先的特色,我寄去的文稿“不对路”?不是!购阅两期该报,发现周末版的风格“涛声依旧”。莫非是因笔者“产品低劣”?似乎也不是。同样一篇稿件,寄出后却常被《人民日报》和《半月谈》等报刊所采用。这究竟是何缘故呢?  相似文献   

11.
《何以“一稿三用”?》一文发表后,许多同志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究竟一稿是否可以多投?综观各种观点,似乎都言之有理。其实,如果对著作权法的规定稍加留意,就不难分清是非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0年9月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32条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笔者与蒋永方合作,在宜城镇采访写作的借助搞活国家大中型企业机遇发展乡镇企业和为引进大中专毕业生解除后顾之忧两篇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采用。同行们称赞我们“抓到了两条大鱼”。细细想来,这次采访写作的成功,得益于采用了“撒开大网抓大鱼”的方法。采访时,我们不是事先带着“框框”,采取“收紧网扣”,搞“对号入座”式的方法,而是采取“放开网扣撒大网”的办法,全面调查,千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在采写某一稿件时,往往会意外地从被采访者口中获取另外一些新闻线索,这些新闻线索甚至比原先所要采写的主题更重大,更具指导性,《“买路钱”名目繁多,运销户有苦难言》就是这样一篇半路上“冒”出来的批评性报道。采写这篇稿件前,我正在着手采写《南通输船运输公司长江客运处改进服务工作,热情支持农民搞运输》的稿件。一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1月13日,河南省政府发出《关于切实减轻乡镇企业负担的通知》,《通知》专门加了一个“附件”,是我和刘健采写的稿件《河南一些乡镇企业负担加重》.这篇稿件原来刊登在新华社两个内部刊物上.  相似文献   

15.
我一位好友写了一篇文艺作品送到某文艺杂志社后,该杂志一位编辑提出一个条件,若能为他们拉5000元广告,稿件就好登。我这位朋友的单位不需作广告,稿件自然也就难以刊出了。记得前些时,某广告报西北记者站就别出心裁,搞有偿新闻,成为新闻界的一大丑闻,纷纷谴责。现在有些出版部门甘步其后,搞有偿文艺,就有必要议论一番了。文艺工作者同新闻工作者一样,都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倡导良好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4月4日,武汉女子李某状告广东《家庭》杂志恶意诽谤并索赔百万元的官司在武昌区法院开审。去年4月,《家庭》杂志刊发了一篇题为《惹火焚身,董事长被情妇套牢一路挣扎一路悲》的稿件,文中使用真名真照片,将武汉女子李某指为“道德败坏的第三者、情妇”。李某遂以侵犯名誉权、肖像权为由,将《家庭》杂志社告上法庭,索赔经济损失及精神抚慰金100万元。  相似文献   

17.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81-81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目前出版两本期刊,分别为《图书情报工作》和《知识管理论坛》。为了充分发挥并激励编委的作用,2020年10月,《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进行了优秀编委的评选,依据编委在过去一年中:为编辑部提供选题策划、组织专题稿件、撰写稿件、为杂志社组织的学术会议及培训做报告、参与稿件评审,以及日常对期刊的宣传情况,由编辑部评选出《图书情报工作》16名优秀编委、12名优秀青年编委和《知识管理论坛》8名优秀编委。  相似文献   

18.
一稿多投辨     
石炜 《传媒》2003,(4):12-12
时下,随着传媒的发达,一稿多投、多发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著作权法》第32条前款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相似文献   

19.
简讯     
《图书情报工作》2006年增刊征稿启事为了顺应图书情报学的发展,使更多作者的优秀科研成果得以发表,《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定于2006年上半年出版《图书情报工作》增刊,稿件将从编辑部日常来稿和“图书情报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中筛选,同时,我们也向业内人士广泛征文。  相似文献   

20.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3):150-150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目前出版两本期刊,分别为《图书情报工作》和《知识管理论坛》。为了充外发挥并激励编委的作用,2020年10月,《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进行了优秀编委的评选,依据编委在过去一年中:为编辑部提供选题策划、组织专题稿件、撰写稿件、为杂志社组织的学术会议及培训做报告、参与稿件评审,以及日常对期刊的宣传情况,由编辑部评选出《图书情报工作》16名优秀编委、12名优秀青年编委和《知识管理论坛》8名优秀编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