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传统的教学研究制度主要是以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为生成背景的。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种教研制度对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转变为相互调适取向,  相似文献   

2.
课程实施取向有三种: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对此,应从复杂思维的角度去认识:课程实施取向的各功能之间是互为补充的;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同步的过程;课程实施取向的转换是一个后者对前者的超越过程。有鉴于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允许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多样性;倡导以相互适应取向为主导的多种取向并存是当务之急;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向更高一级的课程实施取向靠拢。  相似文献   

3.
适合我国当前教学实际的课程实施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实施取向是课程实施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各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课程类型。对这三种取向进行认真分析,并选取适合我国教学实际的课程实施取向有助于新课改少走弯路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根据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实际,当前新课程应采取相互适应取向的课程实施取向。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忠实和创生等价值取向。除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等内在因素以外,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对课程实施的规定与限制是导致教师课程实施采取忠实取向的主要原因。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在规定与限制的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一定的创生空间,教师可以从课程标准的诠释、课程模块的衔接和教学内容的重构等方面发掘自身的创新能力,逐步实现忠实取向与创生取向的融合,同时进一步提高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相似文献   

5.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各有优势与不足,三者在功能上是互补的。在实践过程中,课程的形态及目标、课程实施主体和课程实施环境都会影响到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基于此,为了优化课程实施取向,应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允许差异化的课程实施取向,倡导以忠实为基础的三种取向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的教学研究制度主要是以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为生成背景的。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种教研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转变为相互调适取向,课程实施的缔造取向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课程实施取向的转变,必然引起原有的教研制度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7.
一、复杂性思维下的课程实施解析(一)课程实施的内涵及取向课程实施,就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或者说把书面的课程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同一个课程方案,对于不同的实施者和不同的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正是由于人们对课程实施的本质认识各不相同,导致人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同实施取向选择。根据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的教学研究制度主要是以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为生成背景的。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教研制度对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随着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转变为相互调适取向,课程实施的缔造取向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出现了这样一些行为偏差:(1)实施取向偏差:忠实取向。在活动中,部分教师不注意课程内容是在实施中不断生成的特点,而是将活动材料奉为“圣经”,出现课程实施的教材化、学科化倾向,固守着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而没有采取“适应或改编”取向。(2)实践偏差:活动表面化。实践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取向”,活动本身以及  相似文献   

10.
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体现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与课程价值观.在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下,教学设计也具有不同的旨趣与方略.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试图以不断发展的课程理念为参照,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宗旨,凝聚和整合教学设计理论相关知识,解决传统教学设计范式与促进学习者发展之间的冲突,寻求对传统教学设计范式的某种超越和制衡.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2.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效果的必要途径.它是远程教育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课程论的角度将现代远程教育的课程实施区分为三种价值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参与制定取向,并结合远程教育的实践阐述了课程实施过程的具体环节和要素.  相似文献   

13.
课程实施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实施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关系的不同认识上。根据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创生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前,“忠实取向”占主导地位。该取向认为,“课程变革就像技术一样,通过学习变革方案所需要的新的行为和新的组织模式,教师乃至整个学校体系就会自然而然发生变革。”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课程变革的实施过程与其说是预定模式的径直实现过程,不如说是一种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5.
在广义课程开发的四环节中,课程实施是最难于控制、受多种因素制约的过程。其中,实施者的价值取向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课程实施中通常反映出三种价值取向:忠实取向,调适取  相似文献   

16.
课程实施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其取向主要有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和创生取向三种类型.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就是以课程创生为取向的课程实施.创生取向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实施蕴含着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其实施策略有主体凸显策略、情景创设策略、深度体验策略和合作创造策略.  相似文献   

17.
缔造取向课程实施的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其取向主要有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缔造取向三种类型。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蕴涵着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它秉持人本主义的经验课程观,强调对实施主体的人文关怀,关注“实然”的课程问题,主张对话与合作的主体交往方式。课程实施走向缔造取向,从学校内部来看,需要重建学校的价值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经历由忠实取向到相互适应取向再到课程创生取向(或课程创生观)的发展历程。课程改革以来,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形式化和低效化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非常紧迫。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课程创生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陈颂 《地理教育》2005,(3):62-63
一、相互适应取向:"修改"和"加工"教材,链接INTERNET,延伸和拓展学习视野,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是可以调整和修改的,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一个课程方案与教育情境 "协调中的变革"过程.其基本假设是:①课程方案与教育情境相互之间在实施中不断发生调整;②实施者对课程方案的调整与改造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③课程方案与实施过程统一而不可分割;④应使用多种方法研究课程实施过程,质化方法与诠释学的方法等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因此,相互适应取向是由忠实取向的"计划的课程"走向了"修改的课程",摒弃"照本宣科"而强调教师根据具体实践情境和学生特点对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变动,包括了课程目标的调整,对教材内容的增删,对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等.当然,这种调整和变动也包括课程实际情境为适应课程计划而发生的改变,但是这些调整和改变都是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  相似文献   

20.
教师课程理解:现实问题与应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课程理解是课程意义生成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进行有效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个体精神和生存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课程实践中,教师的课程理解存在对象狭窄化、取向极端化和角色对立化等问题,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我国新课程改革需要的课程理解取向是教师从生存视角对课程精神进行忠实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