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地方发债权看预算法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发债是国家公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地方财政收支状况,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适量发行公债,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并且我国在各个方面已经具备了发行公债的现实可行性.所以修改预算法对地方发债权作出规制已经是势在必行.在修改预算法时必须明确地方公债在发行主体资格、债券期限、发行利率、发行方式、发行对象、可流通性、债务资金的投入方向上的选择,并对地方公债发行额度实施良好的总量控制和协调分配.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的现实引出了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问题。地方政府举债有其经济合理性,但在现阶段发行地方公债所需要的财政体制即相对独立的地方财政体系尚未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也划分不清,"分税制"改革又不彻底,特别是地方政府预算约束软化,所以,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条件暂不成熟。  相似文献   

3.
地方公债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行并负责偿还的债券.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公债,筹集资金,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调节经济发展模式.本文旨在为推动地方公债发展提供可实施性的策略方法,首先基于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减少和收入比重远远低于支出比重这一事实,指出推动地方公债发展的急迫性,在相关理论基础和事实上,指出地方公债发行中存在的不足,如制度不健全、配套机制不完善、财权事权不匹配等,最核心的是针对不足提出良性发展的对策,从加强基本立法、建立完善的地方公债制度如审核制度、推动地方公债配套改革、改变发行方式增强流动性等推动地方公债发展的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国债是公债的一种 ,公债是相对于私人债务而言的公共债务 ,即一国政府的债务 ,是一国政府依据借贷原则 ,从社会上吸收资金满足政府开支的一种形式。政府是划分为级别的 ,它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因此公债也分为国债和地方债务。中国目前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原因是我国政体和别国(如美国 )不同 ,金融市场的制度化、规范化尚待建立健全 ,容易形成中央和地方的恶性竞争。政府发行公债 ,对我国来说就是指国债。国债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 ,因当时的经济状况不同 ,其发行目的的侧重点也不同。财政赤字严重时 ,首先考虑的是解决财政收支平…  相似文献   

5.
目前 ,尽管我国有关法规只允许中央政府举债 ,即国债 ,但事实上各级地方政府不管是来自正规渠道 ,还是非正规渠道 ,普遍存在大量债务。地方政府公债是国家公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债权是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 ,我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已有可行性。设计地方公债制度 ,包括地方公债监管制度 ,地方公债发行和偿还制度 ,地方债款投资项目和风险防范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大量地方政府债务出现的原因,指出现阶段制约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确保地方公债的顺利发行.  相似文献   

7.
清末以来,安徽地方政府曾因地方财政危机、军政费用庞大,发行了大量的地方公债。北洋政府时期安徽军阀连年混战,军费支出大增。为弥补财政亏空,安徽地方政府不断发行公债,举债规模不断扩大,多次延期偿还,债信渐失,管理混乱,由此造成政府信任危机和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8.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是分税制体制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更有效地为辖区居民提供公共品.发行地方公债应坚持法治性、经济性、适度性,建立具有规模可控、主体可选和用途限定的制度体系,强化债务管理,防范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9.
根据公共支出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的内在规定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是有其可行性。发行地方公债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已经具备一定可行条件,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相关体制改革的深化、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市场体系改革的跟进,这些问题必将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苏省政府为了筹措公用设施建设费用,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发行了大量地方公债。这些公债多以银行抵押借款的方式获取,折扣较大。公债的发行对江苏地方公用设施的建设及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时,它也为当今江苏地方公债的发行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债券市场新发展的简述,研究了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可行性,继而分析目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藏的风险,提出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政府债券市场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行了巨额的国内公债。它是中国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和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需要。这些公债的发行使国民政府的工业、国防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可能。为中国坚持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打下了物资基础。其历史作用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国民政府为了筹措战时军费,发行了救国公债。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汉冶萍公司作为重要的矿业公司亦积极应募,并适时成立劝募机构。但时局维艰,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采取的对重要工矿企业的搬迁、军管等政策与措施,使汉冶萍公司在应募活动中出现诸多困难与问题。汉冶萍公司最终克服困难积极应对救国公债的募捐问题,既体现了近代民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公益义务,也说明近代企业的命运多舛与国民政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经济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民政府时期,福建统治者大量征收捐税,人肆发行公债,频繁变更币制,导致农业破产,工人失业,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相似文献   

15.
息借商款不是中国最早的内国公债,它只是最早由政府公开“发行”的内国公债。“非发行”内国公债早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已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近代,出现了“印票”及金融机构垫借款形式内国公债,预示着“发行”内国公债已具雏形。  相似文献   

16.
第八章 公债一、重点掌握的问题:1、公债的概念.(1)公债与国债公债是各级政府的负债或债务.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将中央政府的负债或债务称为国债.国债属于公债的一种.在我国,公债和国债往往视为同一概念.(2)公债与国家信用公债属于国家信用范畴,是国家信用的一种主要形式.公债亦称为国家信用.国家信用还具有其他形式,如向本国银行借款;向外国政府、外国银行借款;向本国企业发放贷款;向外国提供贷款等.2、公债范畴属性及特点.公债属于财政范畴.其特点是:(1)公债采取信用方式,有偿取得收入.(2)采取自愿认购方式,不能强制购买.(3)公债发行主要吸收社会游资转为政府使用.(4)公债由于有偿,易被人们接受.举借外债可动员部分国外资源为本国所用.偿还外债又造成本国资源流失到外国.(5)发行公债的目的主要是弥补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增加导致增加公债收入,公债收入增加又将支出规模抬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而无法再降下来,形成财政收支共同扩大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民国元年军需公债(简称军需公债)是南京临时政府发行的唯一一次、也是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发行的第一次内国公债。新生的革命政权欲通过发行军需公债摆脱严重的财政危机,但公债发行并没有给她带来转机,南京临时政府在财政困窘中宣告结束。毋庸讳言,军需公债不是一次成功发行的国内公债,但军需公债所筹措的款项在临时政府财政收入中又占有不可忽视的份额,对于维持岌岌可危的临时政府财政仍然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它是我国中央政府有内债发行以来最早正式实施还本付息的内国公债,又具有开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开始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由于缺乏准备,包括关中分区在内的整个边区因此陷入通胀危机的泥淖中.面对危机,习仲勋领导的关中分区贯彻边区指示,通过发行公债来回笼货币,加大盐运来增收外汇;发展煤炭产业来缓解通胀.在其努力下,分区的通胀得到明显遏制.  相似文献   

19.
试析清末国内公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政府仿效西方三次发行公债。本文针对这三次公债发行的过程,结合国内情况,分析发行公债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失败的原因,总结其留下的深刻的历史教训,为当今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与庞大的财政赤字,因此中央决定于1950年发行以实物折算的基础债券,即“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二万万分。本文首先从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发行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历史回顾,然后对这次独特的债券发行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