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第九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兰人操决赛中国队的成套动作与其他队伍成套动作进行技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三人健美操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成套动作的编排设计、发展方向与世界健美操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中国三人操队在成套动作完成过程中表现出的动作技术规范性、动作技术完成质量与其他队伍相比差距不大,但是成套动作所表现出的艺术性以及难度动作完成质量不稳定,还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竞技健美操专业运动员,要取得优异的成绩,除具备高不平竞技综合能力处,其成套动作的艺术性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就影响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艺术性因素进行探讨,提出成套动作中音乐的选择、动作编排、运动员的表现力、动作与音乐的和谐配合、动作加分等都对成套动作的艺术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及统计比较法,系统分析中国技巧混双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中国技巧混双的难度起评分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有微弱的优势。但成套动作的编排缺乏多样性和"亮点"且表演过于拘谨等因素,是中国混双未能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成套动作的编排不能只注重难度的数量,而应注重编排的艺术性、多样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新周期2013-2016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特点进行深度解读,前瞻国际艺术体操个人成套动作编排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新规则的重新梳理使难度与完成两大评分体系对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难度评分结构的重新调整,为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编排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促使成套动作的编排向艺术性方向发展;完成评分结构的重新归纳,凸显完成艺术性在成套动作中的重要地位,指引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完成向艺术性发展,助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艺术性的升华;编排的艺术性和编排的规格化将是艺术体操追求的主要目标,是项目持续、稳步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观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以中外优秀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的编排发展现状及趋势作为研究对象,查阅2014年版国际啦啦操联合会啦啦操竞赛规则,旨在分析规则引导技巧啦啦操项目发展的方向,对世界技巧啦啦操编排发展态势、我国技巧啦啦操的发展现状以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行了探讨,结论如下:1.当今世界技巧啦啦操主要朝着单底座托举和三层金字塔方向发展,动作的衔接串联难度由单一的空翻和转体向复合轴空翻发展;2.在“一校一球一操”的战略背景下,啦啦操普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且存在着托举动作稳定性和难度的不足、金字塔的动作编排较为单一、动作的衔接串联过于简单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探讨新形势下我国技巧运动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4年国际体操联合会技巧技术规则的主要变化内容是:单独列出难度分的计算、新增艺术性评分和突破10分制评分等。在对新规则主要条款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技巧运动现状,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即:突破单个动作难度,提高成套的难度价值;加强文化修养,提高动作的艺术性;追求难、美、稳的结合,提高创新水准。  相似文献   

7.
我国竞技健美操技术水平与世界整体水平差距的探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主要运用录像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02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前三名的运动员、我国运动员及2002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前三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进行了观察、统计,深入分析了我国运动员的成套动作在艺术性、难度动作以及动作的完成三个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以期为尽快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这种差距表现在动作完成的质量差;音乐风格不突出,主题不明确;整套动作的强度不够;动作的过渡与连接单调、欠流畅;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欠佳;难度动作在组别、属类选择上,缺乏多样性;单个难度动作对空间的运用不均衡;单人项目,难度动作的总分值稍低这些方面.  相似文献   

8.
对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中,运动员完成成套动作的价值分值、动作难度、动作类型和动作连接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世界顶尖选手的D分总体呈上升趋势,运动员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在计算成套动作的十个难度动作中,选手们趋向于使用落地稳定性更好的Ⅲ类即向后的技巧动作,且动作难度向高或超高方向发展;成套动作中包含的动作连接串数量增加,动作连接主要以两个动作连接为主,动作连接中使用的动作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是最能体现男、女运动员特征的竞赛项目。从2006-2010年三届世锦赛中我国混合双人项目的成绩来看,成套动作的完成方面是我国最突出的地方,在艺术性方面与国际高水平选手之间存在着一些差距,如何在这些环节方面处理得当赶超国际强手,是我们必须要尽快解决问题的内容。通过对2006-2010年三届世界竞技健美操锦标赛混双前三名及我国混双的成套动作进行分析,探索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的项目特点。为我国健美操项目的技术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FIG发布的新奥运周期(2017-2020)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规则实施后第一次全国比赛,即2017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成年个人全能前8名选手,四项器械成套艺术性编排特征进行剖析,提出适应于我国艺术体操个人成套动作艺术性编排的全新导向.结果表明:新奥运周期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难度体系更加强调运动员以高规格的美感和娴熟技术来完成动作;完成体系更加注重运动员将具有较高艺术和娴熟技术的动作纳入成套编排中.现阶段我国个人项目成套艺术性编排的匮乏,影响成套动作编排的主题思想、动力性变化、艺术美韵和空间效果,是阻碍我国个人项目发展的瓶颈,将赋有逻辑的连接、鲜明的对比、完美的表现、新异的变化,来突出"主题"、强化"动力"、突显"风格"、营造"多样"的成套动作是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艺术性编排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我国技巧运动发展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及分析综合等方法,对近20年来我国技巧运动重大国际比赛中所处的地位,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指出了当前世界技巧运动发展的趋势:即以国际技巧规则为导向创新为动力,注重艺术性和成功率。旨在为我国技巧运动的发展提供一线思路。  相似文献   

12.
保定跷类秧歌作为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民间艺术形式,经历了由图腾信仰、宗教祭祀仪式、杂技表演到戏曲表演的历史衍变过程,其中不仅包含了跷类秧歌路径的衍变,也包含了跷类秧歌体系地域的分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02年在乌克兰举行的国际艺术体操大赛,了解国际艺术体操最新规则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表现,指出中国运动员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擦大钹”是流传在保山市隆阳区瓦房彝族乡彝族聚居村落的一种将舞蹈、杂耍、武术、打击吹奏乐融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擦大钹”舞蹈具有蹈多于舞,“顺边”体态;粗犷豪迈,诙谐风趣;类型丰富,程式多样;动作反复,即兴表演;大钹主导,伴奏多样等的风格特点。其特点的形成与彝族的自然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民族精神、人生态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舞蹈所属的风格类型和古代军事战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豪侠小说的初创阶段,也是我国杂技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人豪侠小说非常注重侠客的武技描写。这种描写,除了受佛道神秘色彩影响外,更多显示着与杂技的密切关系:一是对侠客武技的描写部分或全部借用了杂技幻术技艺中的某些技巧;二是唐代豪侠小说中的一些侠客形象,尤其是女侠形象,多来自对杂技幻术艺人的形象借用。这种重要的艺术借鉴,不但标志着唐代豪侠小说的定型与成熟,而且以女侠的闪亮登场和高超技艺,提高了唐人豪侠小说的审美效果和文化内涵,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性和吸引力,也直接启发了后世武侠小说作者武技描写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本届冠军赛首次将蹦床和技巧两个项目合并在一起比赛, 并增设了技巧集体项目, 特设了技巧比赛中的服装加分和最佳参与奖的评定。其改革措施之多, 力度之大, 堪称先例  相似文献   

17.
“幻术”是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概念,汉晋时期方术的盛行和西域幻戏的传入,其内涵分化为方士幻术和杂技幻术两个方面,并都具有迷惑意义。杂技幻术曾在唐代因胡汉民俗文化冲突而一度被禁,但作为表演性技艺本土化后,所蕴含的迷惑意味成为娱乐化的因素,成为后世中国传统戏法的重要代称。而方士幻术的迷惑意味却多与民间异端力量相联系,从宋代开始更具有反叛统治秩序的色彩,成为古代下层民众意图改变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情感寄托。  相似文献   

18.
根据儿童心理学原理 ,在训练实践中尝试运用保护疗法和训练疗法 ,通过目的性教育、培养兴趣和“逼”相结合的方法 ,比较好地消除了由于运动员年龄小但技术要求高 ,动作复杂 ,危险性大而带来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社火,包括武术,杂技,舞蹈,杂耍等.对陕西民间社火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与活动特征进行考证梳理,从体育文化的角度,诠释了三秦社火中蕴涵的体育文化价值,为体育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史料佐证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建设国际一流体育大都市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思维法阐述上海市建设国际一流体育大都市的重要意义,概括国际化一流体育大都市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上海市建设国际一流体育大都市的现状及与国际化一流体育大都市存在的差距。提出上海市发展体育民生工程,加强上海市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打造精品的体育赛事等建设国际化体育大都市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