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好人柯素莉     
1995年,江汉大学中文系选出了一位新书记,她是古典文学教师柯素莉。柯老师用女性特有的温婉、仁爱、善良将这个岗位的工作做得近乎完美无缺,使老师们心情舒畅,领导层也十分团结。1998年中文系党总支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的先进党总支,这一切都与柯老师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密切相关。平日里遇到柯书记,我从来都叫她柯老师,我在脑海里一直没有把她和领导、书记这些概念联系在  相似文献   

2.
日本平安时期,遣唐使带回的大量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给日本的古典文学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露"的意象出发,考察中日古典文学中"露"的异同.从中体会日本古代学者在接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同时,又和日本的审美结合,创造出的独特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3.
自孟子提出"知人论世"这一文学阐释的重要思想后,即成为文学研究的优良传统,"知人论世"方法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基础方法,影响深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中国古典文论研究中的运用一直延用至今。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中国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文学批评家,顾随的文学批评主要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他的古典文学批评涉猎非常广泛,有必要对顾随的古典文学观做一总结。顾随对古典文学的总体态度,可以用他很重视的一个概念“兴”来概括,即从旧文学中生发出新的东西来,“袭故而弥新”;顾随认为中国古典文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总体而言他对古典文学是以批判和不满为主的;他认为中国旧文学缺乏理想,只有富于理想性的文学才能振兴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风格平易自然,既不晦涩,也没有华丽的铺排与藻饰,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又不乏神奇清新之处.朱自清从小接受传统的文化教育,以后又长期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因此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是形成他的散文风格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蓉蓉 《阅读》2016,(4):9-12
在小学"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渗透"原型意象",让学生在探其奥妙、察其精微的过程中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体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策略:捕捉原型意象,欣赏语言之美;围绕神话故事,领略原型意象,感悟文本之意;开展小课题研究,探究原型意象,体味文化之妙。  相似文献   

7.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是在唐宋文学研究室的基础上,于1987年正式成立的。该所共有专职和校内外兼职人员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现有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生4人,硕士生4人。所长由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古典文学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博士生导师霍构林教授担任。该所是中国唐代文学研究的中心之一,受中国唐代文学学会  相似文献   

8.
日本古典文学往往被认为具有个人化的传统,实际上在日本古典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汉诗的传入,和歌的起源,和歌赛的发展,还是后来连歌和俳句的发展。都可以看到日本古典文学传统中浓厚的集体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今天,精神文明的发展稍显滞后。有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了许多歪曲和偏差,而这些正确思想观念正是古典文学作品中蕴含最丰富的。可见,在培养五年制高职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时,倡导在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的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唐文学的研究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专题研究中,可谓佳作如林,然而人们对于一生经历了整个中唐,且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颇有建树的中唐诗人王涯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王涯的政治作为和文学活动的研究,让读者对王涯在中唐政治和文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有更新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形象多是扁平性格的,而且过分夸张,在《水浒传》中,潘金莲的符号就是淫妇,而站在社会的历史的角度来看,潘金莲其实是一个悲剧的角色,那么,潘金莲的悲剧命运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造成她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从容姿美好,出身低贱;反抗大户,被嫁武大;钟情武松,无情被拒;偶遇西门庆,终成悲剧四个方面论述了潘金莲悲剧命运的一步步生成;从内因:反抗的性格和外因:封建制度社会文化的压迫两个方面分析了潘金莲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走向学术化的文学批评--苏雪林文学批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现代独一无二的女性批评家,苏雪林的作家作品评论带有鲜明的文学史色彩,加上周详细致的分析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使她的文学批评具有了学术的品格.在广泛的比较中准确地揭示批评对象的独特风格是她常用的方法,飞扬的文采又使她的批评充溢着美的气息.但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的倾斜,又造成了她的某种偏见和失误.苏雪林是一个值得后人认真阅读的复杂"文本".  相似文献   

13.
苏词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形态各异的佳人形象,她们具有鲜活而独特的艺术魅力,大致可分为四类:貌美者不妖娆,重情者不泼辣,艺高者使风云变色,质洁者超凡脱俗。苏轼塑造这些佳人形象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有静态描写,有略貌取神,有诗意烘托,有以诗为词。其中那些品质高洁的佳人,不仅体现出苏轼独特的人格修养与胸襟气魄,也寄托了苏轼的思想与情志。苏词中的佳人形象及其艺术手法,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轼作为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大家,一生蹭蹬失意、宦海浮沉。其前期,基本上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儒学之士;而"乌台诗案"之后,世界观变得极其复杂,表面上虽仍尊奉儒家,实际上却追慕陶潜、归诚佛玄。他的遭遇,成为中国古代士人苦难命运的表征。  相似文献   

15.
郭晓霞女士的小说散文创作是开题明意的。采用冷静的现实主义笔法一针见血地揭露社会弊端以及知识分子生活与婚姻的苦闷。同时运用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柔和的女性心理、女性体验关注陇东妇女的遭际和命运。她的笔下始终情系着陇东高塬的每寸土地,地域色彩鲜明。大到太阳与月亮,小到一枝一叶都牵动着作者的感情神经。郭晓霞的写作不追求时尚,稳稳扎根在陇东的黄土地里,用自己朴实细致的笔讲述古老又现代的甘肃陇东。  相似文献   

16.
摘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苏炳添在 2018 年上海钻石联赛百米跑最后 10m 冲刺技术的针对性研究,获得关键运动学参数指标,并给予苏炳添冲刺技术的正确评价和建议。以帮助他更好地提高百米跑最后冲刺技术能力。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法、视频全景图技术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研究结果是获得了苏炳添最后 10m 冲刺的关键技术参数,并给出正确的冲刺技术建议,同时对苏炳添进步的启示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主要研究结论为: 1.苏炳添在 2018 年上海钻石联赛百米比赛最后 10m 冲刺阶段压肩过早, 导致步长加大,跑动节奏和技术改变, 最终以 0.01s 之差获得银牌。 2.苏炳添最后 10m 冲刺跑的步长主要为2.27m、2.29m、2.30m 和 2.41m,明显表现为步长节奏打乱,最后 10m 助跑平均速度 11.11m/s,慢于冠军 Prescod Reese 的 11.49m/s。 3.运动视频全景图分析技术可以非常科学和准确地获得短跑运动员步长、时间、角度和平均速度参数, 能真实展现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结构特征,对田径项目的科学化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4.苏炳添的进步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4.1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科学训练是未来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4.2 年龄较大的运动员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和竞技能力; 4.3 身高不是短跑项目成绩的决定因素; 4.4 传统观念上的“人种论”,或“黑人跑得更快”的观念是错误的,也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苏曼殊与五四浪漫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曼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开风气之先者。他对拜伦、雪莱的翻译,他的文学创作,以及他自由不羁、多情放诞的单纯气质,都成为五四浪漫作家的精神资源。他为现代文学贡献的艺术形象———叛逆、孤独而感伤的飘零者———也成为五四浪漫小说的经典形象。探讨五四浪漫派与苏曼殊的关系,是理解现代中国浪漫主义产生与沉寂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文学巨匠、人民作家梁斌诞辰100周年,2014年4月12日在先生的故里蠡县举办了梁斌文学研讨会,各位作家和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梁斌先生磊落的为人、高尚的文品以及其作品的文化意蕴、艺术魅力及创作经验等重大成就进行了研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深切怀念这位在当代文学史中成就不朽经典的人民作家。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三维摄像法和录像解析法,对河北省三代女子铁饼奥运选手肖艳玲、宋爱民、苏欣悦和陈扬的投掷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名运动员在动作节奏方面存在差异,肖艳玲旋转速度较慢但幅度大,其他3人旋转速度较快,但旋转过程中身体和投掷臂相对放松;宋爱民腾空阶段用时最短且保持了加速趋势,其他3人在腾空阶段的旋转速度都出现了明显下降;4名运动员在转换阶段对身体和投掷臂都进行了很好的控制;在铁饼出手瞬间,肖艳玲、宋爱民和苏欣悦的左侧支撑十分稳固,且右髋的转动与右腿的蹬伸都非常充分,而陈扬的左侧支撑和右侧蹬转都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与汉族书写相比,台湾原住民文学的书写尤其是女作家的书写属弱势的一环。上世纪末的台湾文坛,女作家书写中的身体、情欲主题是女性找回自主书写权的表征之一,但这种以女性私领域为出发点的书写并非惟一的女性文学出路。台湾原住民女作家的书写内容几乎整个涵盖在女性生命史的书写之中。对部落传统女性形象进行有意识书写者应属排湾族女作家利格拉乐.阿乌。而对部落文化特质的使命感,无论男女作家的文本中都可窥见。以私领域的书写方式介入族群文化议题,以个别女性活动记忆为出发点的描写,展现了女作家文学不同于男作家的特色。以早期女性主义批评者的观点检视原住民女作家作品,性别位置对于作品的确产生了相当影响。统整原住民文学发展的现状,以女作家作品为焦点,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